原创 回顾∶孙中山唯一的儿子,49年为何没跟随蒋介石去台湾,结果如何
迪丽瓦拉
2025-07-09 11:34:02
0

提起民国时期,大名鼎鼎的孙中山先生,一直如雷贯耳——关于他兴建兴中会,立志救国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

相比较之下,孙中山家人的事迹,尤其是孙先生的后代,我们反而了解不多。

孙中山先生一生只有一个儿子,名为孙科,当年也是搅动风云的人物。

但是他却没有接手父亲的事业,反而变成了国民党一个边缘人物,晚年住在廉价破败的出租屋中。

1949年,国民党败走台湾,孙科却没有跟去台湾,而是奔赴美国——其间种种,难以描述。

少年孙科,聚少离多

1891年10月,孙中山先生唯一的儿子孙科出生了。

但这不是一个好的时间点,彼时的孙中山先生正在为推翻帝制、打倒封建地主阶级到处奔波,也正是他的这一正义的举动,却动了很多人的蛋糕,最终惹祸上身。

为了保证自己妻儿的安全,孙中山先生将妻儿送到了美国檀香山,孙科从小就在檀香山长大。

虽说是为了避难,但是在檀香山,孙科却拥有了很多同龄人没有的安稳的童年,他的母亲是孙中山先生的原配妻子卢慕贞女士——这是一位吃苦耐劳的大家闺秀。

受母亲的影响,孙科从小就打下了良好的国学基础。

父亲孙中山虽然忙碌,但对于自己唯一的儿子,他还是非常上心的。

虽然因为理想事业,孙先生不能像其他父亲那样,参与到儿子成长中的每一件事情上,但是他却是儿子成长道路上最好的引导者。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孙中山先生时常教导孙科要多看书,多读名著,家中也有很多书籍,孙中山先生在外的时候,也会记得带一些新的书籍回家。

而孙科也没有辜负他的期望,在读书方面确实很优秀,爱看书的习惯,伴随了孙科的一生。

只是父亲一角一旦,在孩子的童年长久缺失,最终总会造成孩子的心理缺失。

孙中山先生的事业心非常的强,时常奔波在革命的道路上,即使回到家中,大部分的时间也是待在书房处理公务。

年纪尚小的孙科,经常见不到父亲,在学校中又有一些调皮的学生,以没见过孙中山先生为由,讥讽孙科没有爸爸——这让小小年纪的孙科心中难免有了疙瘩。

孩子的心思很简单,很久不见父母,自然就会认为自己并不受到父母的喜欢,孙科就是这样,他曾问过母亲:“爸爸不喜欢我么?”

这让其他的长辈很是心酸,他们无法对孙科解释他的父亲并非不爱他,而是有着更重要的事业需要他去做,不得不选择放下家庭。

忙碌的孙中山先生,也没有意识到自己孩子小小年纪心思就已经开始敏感了,在面对孙科和同学打架之后的求助,孙中山先生却说“要学会用脑子解决问题”,拒绝了直接帮助孙科。

这让孙科和孙中山父子之间的沟通,变得越来越少,两人互不了解对方。

而孙中山先生常年不在家,但是又经常带各种书籍回家,嘱咐孙科认真读书,这让孙科更加沉浸到书中的世界里。

文艺青年多思敏感的毛病,就这样,被孙科一点不漏地集中到了自己的身上,这也让他今后犯下了很多问题。

扶不起的“阿斗”,被父亲枪指

受父亲的影响,孙科在1907年的时候,加入了父亲创立的同盟会,那时的孙科已经从名流学校毕业,并在《自由新报》《大声周刊》担任编辑一职。

对于儿子追随自己的脚步,踏上了革命的征程,孙中山先生非常欣慰,只是传统的中国式父亲教育方式,让他在和儿子的通信上,依旧是嘱咐对方读书为主。

孙科读书的能力毋庸置疑,他的硕士毕业于哥伦比亚,同时还是哥伦比亚大学法学博士,这样的学历,在当时已经是非常地优秀了,很多单位和公司都向他抛来橄榄枝,开出的优渥待遇任何人都会心动。

然而,孙科却在1917年完成学业后,毅然选择了回国。

已经26岁的孙科,作为国外留学的高材生,还是孙中山先生的独子,二者相加,让他的起点比起其他同龄人来说,要高了很多——一开始就是担任大元帅府秘书这样的重任。

优秀的人才什么时候都是很紧缺的,孙中山先生对自己的独子也是抱着很大的期望,不仅亲自传授自己的经验技巧,还提供很多实践的机会,孙科几年后还担任了广州市的市长。

在职期间,孙科颁布了许多政策和规章制度,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确实是一个很优秀的人才,大家都对他抱有很大的期待,但是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1921年,孙科被廖仲恺举荐,担任广州市的首任市长,因为他之前在美国做过相关研究,并且发表了城市规划相关的刊物,取得了不小的成绩,这和广州当时所需非常符合。

孙中山先生同意了,但是就在他让孙科做筹措军饷这件事的时候,孙科没完成也就算了,居然在得知“自己任务没完成的事情是国民党元老胡汉民所说,让他被父亲狠批”之后,居然幼稚地用自己的手杖狠狠地打了胡汉民几下。

此事传到孙先生那里时,可是被气得不轻。

胡汉民当时可是任陆军大元帅大本营总参议,资历比孙科高多了,而孙科却自认名门之后,同时学历比胡汉民高,就一直不满胡汉民权力比自己大。

再加上这件事情,于是他就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气,对对方手脚相加。

这件事情被孙中山先生知道后,他大发雷霆,越想越气,更是直接从警卫手中夺走配枪,扬言要好好教育自己的儿子孙科。

这把孙科吓得够呛,还好警卫反应迅速,拦下了孙中山先生,避免了这场灾难。

其实,孙科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气,感情用事并不只是这一件事,蒋介石曾经说过:

“他有三种脾气,一种是孙家唯一的少爷脾气,一种是从小生活在国外的外国脾气,还有被他父亲影响的革命的脾气,他发脾气不是一种,有的时候是两种或者三种。”

除了大局观念缺乏之外,不懂如何与人相处之外,在感情上他也不是什么君子。

孙中山先生革命期间推行的民国法明确——一夫一妻制,虽然这条制度在当时形同虚设,很多人都不遵守,推行也比较困难。

但是作为孙中山先生的儿子,他却公然违反这项规定,让孙中山先生对他很是失望。

孙科婚内出轨,还曾经同时拥有两个妻子,他自诩是文人风流,但是这是公然打自己父亲的脸。

连自己的亲儿子都不遵守自己提出的制度,这让孙中山先生的威信大大折损。

国民党中的“鸡肋”,可有可无

孙科的性格相对来说比较幼稚和傲慢,做事还欠缺考虑,容易感情用事,这也让他之后在国民党内部一直进不去核心——连1949年蒋介石败退台湾,他都没有跟去。

在1925年,孙中山先生突然离世,此事使得大家都是手忙脚乱的,而蒋介石在这时很快就掌握了党内的政治、军事大权。

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利,排除异己——蒋介石给胡汉民冠上莫须有的罪名,将当时任立法院院长的胡汉民软禁了起来,此举导致国民党内哗然,“倒蒋派”的呼声越来越大。

孙科作为孙中山先生唯一的独子,他和各个派系的联系一直都很密切,很多党内的大人物都和他的关系良好。

只是在父亲去世之后,他就一直刻意远离党争,自己手中也没有多少实权,势单力薄,就算想要举起倒蒋大旗,也做不到。

不过也不是完全做不到,只要有一个人站在他这边,他就有成事的希望,这个人就是汪精卫。

汪精卫是唯一一位有能力和蒋介石对抗的人。

于是,在孙科的努力之下,汪精卫就表示了愿意支持他“倒蒋”。

之后,孙科发表了名为《为胡汉民被囚重要宣言》的文章后,就正式走上了倒蒋之路。

1931年5月,孙科和汪精卫一起,以广州为据点,成立了国民党广州政府,直接面对面跟蒋介石开始了对抗,孙科还在党内公开呼吁更多的人参与此次的倒蒋。

然而,可笑的是,这个广州政府成立还不到一个月,就倒台了,主要因为财政的问题。

但是更让人无语的是,孙科在这个他一手建立的政府倒台后不久,就又回到了蒋介石的阵营之中。

这种感情用事的做法,这种难以坚定的革命立场,让很多人都大跌眼镜。

然而对于蒋介石来说,孙科的回来并没有给他带来任何困扰,虽然孙科脾气不好,但是他的能力也不差。

中华民国政府,一开始是参照清朝的部门进行设立的,但是很多都和当时的国情不符。

在孙科的建议下,中华民国参考西方,先后成立公安、工务、财政、教育以及公共卫生等多个职能部门,这一举措让国民党的运行更加高效。

之后,中华民国成立的五院制度(立法院、监察院、行政院、司法院和考试院),也是孙科的提议,这让当时国民党内的政治制度,得到了科学的划分。

除了政治方面,孙科在经济方面的才能也很不错,我国的第一家民航公司就是孙科成立的,他用赊账的方式,从美国手中购买了四架民用飞机,打破了美国在中国民航领域的垄断。

孙科的能力很强,用好了确实是个不错的人才,他特殊的身份,也让他在国民党内有着自己的话语权。

只是,他反对蒋介石这件事一直以来都有,只是他手中没有实权,也没有人脉,蒋介石又不能一脚给人踹了,只能慢慢感化孙科。

等到孙科的价值被彻底榨干后,对于蒋介石来说,他的存在就是个鸡肋,食之无用弃之可惜。

只是孙科反蒋之心不死,在1949年,又被他逮着机会。

1948年底,孙科提议跟中共和谈,逼蒋介石下野——在重重压力之下,蒋介石在1949年1月21日宣布隐退。

渡江战役之后,国民党败退,蒋介石带着一众国民党逃往台湾,然而在蒋介石“邀请”孙科一起前往台湾时,却被孙科拒绝了。

孙科拒绝的原因其实不难猜,蒋介石出了名的睚眦必报,他自己两次参与领导“倒蒋活动”,绝对在蒋介石的黑名单上了。

虽说他是孙中山先生的独子,但是在这个风口浪尖跟着蒋介石走,即使不会马上被弄死,但也是早晚的事。

果不其然,蒋介石败退台湾,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成立新中国之后,孙科被迫辞去国民党的所有职务,带着妻儿老小搬到了香港定居,之后,更是避退到了美国。

孙科虽为孙中山先生的独子,还身居高位多年,但是他的积蓄可不多。

加上常有流浪在外的国民党人士上门求助,他的生活很快就拮据了起来,就连去美国的盘缠都是变卖了房产所得的。

孙科到了美国后,患上了十二指肠溃疡以及高血压等多种疾病。

为了节约开支,他和家人租住在一座破败的木板房子里,就像个火柴盒,他还会自己打扫卫生和种菜,但是这破败的小屋中却有着很多书籍,都是孙科在看的。

直到1965年,蒋介石再次邀请孙科回到台湾,这一次,孙科去了,时隔16年,两人心中的恩怨似乎早已被时间冲淡,也能很好地共事了。

孙科作为特殊顾问,再次参与到国民党的事务中去。

只是此时的孙科已经垂暮,更多的时间是在养老。

就这样,直到1973年,82岁的孙科在台湾因为心脏病去世,也算是寿终正寝了。

虽说虎父无犬子,但是在孙科的一生中,他做了很多的选择,有正确的有错误的,却一直没有办法进入权力中心。

幸运的是有着书的陪伴,他的精神世界还是比较丰富的。

虽然没有做到老子英雄儿好汉,但是相对于其他人来说,他的一生也是有着意义的,最后寿终正寝也算是一种圆满了。

参考文献:

《孙科传》

《孙科“光荣的和平”的垮台》

【校史故事】蔡元培、孙科等校长与交通大学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1... 1957年,韩先楚就任福州军区司令员,他也成了开国上将中为数不多就任大军区司令员的人。 而且以他的资...
原创 李... 唐朝初年,天下初定,整个天下虽说百废待兴,不管怎么说,起码民间已经是太平了,但是在那城墙之内,深宫之...
原创 女... 北宋末年,有一名不寻常的女婴出生。她不哭不闹,怎么哄也没反应,周围人以为是不祥之兆。父亲抱着女婴去寺...
原创 红... 革命时期,为了能够获得革命斗争的胜利,革命者们听从组织的调遣,服从组织的安排,将组织和国家的利益放在...
铭记红色历史,续写时代华章 在历史的长河中,红色的记忆如璀璨的星辰,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每一次回顾,都是对先辈们不屈不挠精神的...
原创 清... 清朝“领侍卫内大臣”是何官职?绝非清宫戏里的“大内侍卫” 虽然清王朝延续了明朝的“九品十八级”官制制...
原创 大... 从李世民的母亲窦氏说起,她的舅舅是北周武帝宇文邕。 宇文邕对窦氏非常喜欢,从小就把她带到宫中抚养。...
原创 康... 中国历史上曾诞生了众多王朝,而王朝的命运常常取决于皇帝的治理能力。优秀的皇帝可以使朝廷繁荣昌盛,而糟...
原创 “... 【康有为】这张照片拍于1896年,地点是美国芝加哥,康有为是晚清戊戌变法的主要发起者,戊戌变法兴起于...
原创 朱... 盛世之光:永乐大典与朱棣治国风采 引言:永乐盛世的光芒 永乐盛世,是中国历史上令人瞩目的一段时期...
原创 走... 斩杀黄瑞兰、赦免方伯谦、奖励邓世昌、刺激刘步蟾,李鸿章宝刀未老,一番操作以后让北洋水师重振雄风、士气...
原创 毛... 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于1976年彻底离开了我们,在他去世后,大家为了纪念毛主席,就把主席的遗体保存...
原创 雍... 前言: 命运的齿轮总是无情地转动,谁能预料到一个出生在皇室的公主,会经历如此跌宕起伏的人生? 从金...
原创 诸... 诸葛亮是中国历史上最出名的军事战略家,其在建安十二年做的隆中对,可以说是中国最出名的一份战略规划。 ...
原创 清... 前言 在清朝的官场体系中,官位品级分明,一品、二品的差距本应明确。然而,这个官场规则似乎在一些职位上...
原创 新... 这是一则发生在抗战时期的真实故事,讲述了在1941年皖南事变后,江南敌后抗日的部队整编为新四军第6师...
原创 周... “我准备辞去职务了”伟人曾经当着赫鲁晓夫的面这样说到。 对此,赫鲁晓夫小心翼翼的问道“有接班人吗?”...
原创 俄... 持续三年的俄乌血战,不仅深刻地改变了欧洲的地缘政治格局,也将对全球的战略均衡产生深远影响。 这场旷日...
为何睢阳的得失,成为安史之乱的... 755年(唐玄宗天宝十四年)东平郡王,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在范阳(今河北省涿州市)起兵...
原创 南... 南北分治:尉迟运守宫平乱,宇文邕出兵灭齐 这消息传入周廷,周主宇文邕乃谋伐齐,亲临射宫阅军讲武,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