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在一个穷苦的贫民家庭并不可怕,也无需悲观颓废,只要参考今天我们介绍的主人公魏仁浦的做法,也许就能为国家建功立业,自己也能彻底改变面貌,成为大家尊重的人。
魏仁浦(911年—969年),字道济。卫州汲县(今河南卫辉市)人。是我国五代后周至北宋初年的宰相。
下面就来说说魏仁浦的人生经历。
一。出生贫苦,发奋读书,保持浩然正气
后梁开平五年(911年),魏仁浦出生于一个穷苦的贫民家庭中。他早年时父亲就得病去世了。因此,生活的重担落到了母亲的肩上。年幼的魏仁浦机智聪明,在这种家庭环境中长大的他,显得非常懂事。
有一次,魏仁浦的母亲为给他赶制衣服,四处奔走终于借到了一块粗布。当魏仁浦放学回家时,看到不辞辛劳、整日为他奔忙的母亲又在为他制衣,就感叹道:“慈母求贷以衣我,我怎能心安啊!”说着说着,眼泪竞流了下来。从此,他发奋读书,下决心用自己的努力来改变家庭的困境。
自学成才的魏仁浦完成学业后,决定到外面闯荡天下,寻找工作机会。他挥泪告别了母亲,独自踏上了奔赴洛阳的道路。他日夜兼程来到了济河边,登上了渡河的船舶,当时济河的风浪很大,当船驶到河中央时,魏仁浦脱下上衣,并把它掷到了江中,说:“今生若不能显达(有出息),从此不再过此江。”
魏仁浦初入仕是后晋时期,他在枢密院当一名小吏,虽然官位不大,但他为人处事很有一套方法,他做事谨慎,其办事效率和才能都超过了同辈人,因此,很受枢密院领导的赏识。尤为重要的是,他内心始终保持着一股奋发向上的浩然正气,让大家都很钦佩他。
二.关键时刻献良策,为后周建功立业
魏仁浦善于观察事物,有博闻强记的特长,而且在关键时刻能为上级建言献策。
公元947年,后晋大臣刘知远乘势登皇帝位,建立后汉。在契丹兵入中原的时候,魏仁浦随着大军北上抵抗契丹军队。他曾在真定(今河南巩县)遇见了后汉高祖。
当时还是后汉大将的郭威(后来的后周太祖),曾向魏仁浦问起契丹的兵力和战事,谁知他竟都能非常详尽地说出来,魏仁浦的精细敏捷深得郭威的好感,从此他开始受到郭威的重用。
乾佑元年(948年)后汉高祖病重去世,后汉隐帝刘承祐登基。新帝刚即位,就面临着契丹在边境的骚扰。后汉隐帝为此忧患不已,于是派郭威为西面军前招尉安抚使,各军都归郭威调度。
当郭威在率领士兵出征之前,向魏仁浦请教良策时,魏仁浦让他不要吝惜官家的财物,要多多赏赐士兵,这样就能夺去李守贞所倚仗的优势了。郭威听从了魏仁浦的劝告,从此众人之心都开始归附郭威。郭威在与契丹对抗、平息叛乱方面立了大功,这大多是魏仁浦的功劳。
特别是在重要时刻,魏仁浦为郭威出的重大主意,让郭威称帝有了可能性。而魏仁浦也成为了后周王朝的开国功臣。这就是著名的“雪夜定策”的故事:
那个冬日寒风萧萧,平地积雪四尺。昏庸的后汉隐帝生性多疑,正在秘密布置暗杀郭威,郭威的好友王殷送来了绝密诏书。郭威看到诏书上写着逮捕自己时,他一下六神无主了。
在关键时候,机敏谨慎的魏仁浦,凝神定思,向郭威建言道:“您是国家的大臣,功名一向清白且为世人称颂,现在又握有重兵.据守着重镇。一旦被小人诬陷,灾祸来临是很难排解的。事态已发展到这一步,您可不能坐着等死呀!”
郭威说:“想当年,我和杨邠等人披荆斩棘,跟随先帝夺取天下,接受先帝托孤的重托,竭尽全力保卫国家,如今他们已经死了,我还有什么心思独自活着!不如死了算了。”魏仁浦赶忙说:“您白白送死有什么好处?不如顺应众人之心,领兵南行,这是天赐的良机呀!”
郭威后来听从魏仁浦的计策,伪作诏书:宣称皇上诏令郭威诛杀诸将,致使群情激愤,他们纷纷推举郭威以“清君侧”的名义起兵讨伐后汉,然而在澶州时鼓动士兵发动兵变,拥戴自己黄袍加身成了后周的开国皇帝。
三.宽容大度,以德抱怨,成后周与北宋的宰相
穷苦出身的魏仁浦,与人为善、待人宽容大度,还常常以德抱怨。下面的二个事例能充分佐证他的这些优良品德:
第一个事例是,后汉隐帝的宠臣作坊使贾延徽,常常利用受宠之机诬告贤良,对于自己看不顺眼的事情,也总是加以扭曲地告诉后汉隐帝。而受他迫害的臣僚们则苦不堪言。就连平时办事谨慎、小心翼翼的魏仁浦也受到了牵连。
贾延徽和魏仁浦曾是邻居,他想扩建自己的房屋,而且贪心无止境,认为魏仁浦的房地风水好,想吞为己有。他多次向后汉隐帝说魏仁浦的坏话,差点儿给魏仁浦招来杀身之祸。
当后来后汉亡后,有人抓获了贾延徽,就交给魏仁浦让他处罚,魏仁浦却说:“乘人之危于乱世报私怨,我是不会做的!放了他吧!”充分体现了他宽容大度的优秀品德。
第二个事例为,后汉时有个叫郑元昭的开封浚义人,多年以来,一直独专丰厚的盐利,后来他又被提升为解州刺史。公元950年,皇上下诏令让魏仁浦的岳父李温玉担任安邑、解县两池的榷盐使。郑元昭本来就心胸狭小,这次又有人分享了他的榷盐专利,心中非常气恼。
后来在听说李温玉有个儿子参与了造反,马上派人拘捕关押了李温玉,还上奏说他叛变了。这件事就牵连到了魏仁浦。枢密院主事知道郑元昭和李温玉本来就有私仇,肯定是郑元昭借此诬陷李温玉以泄私愤,便把这件事放到一边不问了。
后来,魏仁浦升迁为枢密院主管,郑元昭恰巧又被调回京。他心里很担忧魏仁浦报复,但当郑元昭到达京城后,不仅没受到牵制,反而获职提升。原来,魏仁浦认为郑元昭有实干精神,于是向郭威举荐了他。
魏仁浦这种“宽仁有度”、“以德报怨”的崇高精神正是受领导们重用的原因之一。后周世宗就任命魏仁浦为中书侍郎(中书省长官)、同平章事,同时兼任枢密使之职。
当魏仁浦身处权力要位后,仍然谦虚谨慎。由于世宗性格急躁,其周围的官吏常有违反旨意的,每当此时,魏仁浦就将罪过归于自己来拯救他们,因他而得保全的人非常之多。
就连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也很看重魏仁浦的才华与优良品德,他即位后仍然保持魏仁浦的宰相之位。但是,魏仁浦自责没能保住后周的江山,与首相范质、次相王溥同时罢相,仍拜守尚书右仆射。后来在随赵匡胤亲征北汉途中得病去世。
总之,我国五代后周至北宋初年的宰相魏仁浦,虽出生贫苦,他经过发愤读书、关键时刻给上级言献策,以及始终保持一股奋发向上的浩然正气,终于得到领导及同事的重用与认可。用他的人生经历谱写了一曲励志向上的战歌,值得我们学习与鉴赏。
本文由“老wu侃国学今用”原创,欢迎关注,共同学习,共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