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彭德怀到南京视察,下级请示如何招待?许世友:不管谁来,老一套
迪丽瓦拉
2025-07-08 20:32:47
0

“司令员,彭总今天就要到了,要不要让食堂摆一桌饭菜?”许世友的秘书还没见过这么大场面,这应该如何招待彭德怀还是要先来问问许世友的意思。

谁知许世友反应不大,他一边拿着手里的公文,一面略略抬了抬头对秘书说:“我不是交代过吗,不管是谁来,都是老一套就行,其他不用变。”

秘书一听到这话,觉得实在有些简陋,他刚准备开口劝劝许世友要不要多加几个菜,随即想到许世友是最讨厌官僚主义那一套的,立马闭上了嘴,转身出门去准备了。

那么许世友为何连彭德怀前来视察都显得如此淡定呢?他说的老一套又是怎么个招待法呢?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讲述这位将军身上发生过的一些趣事,带领大家一起走进许世友——这位开国上将的一生。

“出家”的和尚将军

彭德怀到了之后,发现许世友并没有跟一路过来的其他人一样,大搞欢迎仪式,心里不禁欢快了许多,脚下的步伐也轻快起来。

一见到许世友他就打趣道:“人家都说出家人不贪财,没想到你许大和尚这么爱财,哈哈哈.....”

许世友看到多年的战友,心里也是分外激动,他连忙引彭德怀前去视察军区情况。看到许世友所属军区的战士们各个都是训练有素,营地也是分外简朴干练,彭德怀心里说不出的高兴。

到了吃饭的时候,一行人没有到外面下馆子,反而回了军区食堂,许世友笑着跟彭德怀说道:“还请你见谅啊,这次你来,只准备了四个家常菜。”

彭德怀一看,桌子上摆着一盘炒豆芽、一盘青椒肉丝、一小盘炒肉还有一大盘麻婆豆腐,不出意外,还有一瓶许世友最爱喝的白酒。他很高兴,因为两个人都是从战火纷飞的年代里走过来的,以前风餐露宿、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日子多了去了,对吃喝自然都不是很注重。

彭德怀拉着许世友一起坐下,两个人就着小酒,把桌上的几个菜吃了干净。后来在南下的道路中,彭德怀还多次表扬许世友这种节俭,绝对不搞铺张浪费的举动。彭总那时说道:“我们都是“出家人”,都应该爱国家之财,爱人民之财。”

那么再说回许世友,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的他更是深谙此理,即使当上了司令员,他还保持着红军时期的朴素作风,最喜欢的穿的衣服就是军装,最喜欢穿的就是一双草鞋和解放鞋,他的所有家当几乎能用一个大木箱子装下。

在南京任职期间,许世友一向很反感形式主义,每当需要外出检查工作之前,他总是多番嘱咐一定要轻车简从,不许提前通知,更不许搞迎来送往的那一套。

而后来到了广州军区之后,许世友仍然延续着当年的作风。那个时候在广州军区待过的人对许世友这个司令最深刻的印象就是——爱穿草鞋,而且无论冬冷夏热,许世友几乎时常穿着草鞋。

在一次例行的日常检查中,许世友也是一如往常地穿着一双草鞋,走到炊事班门口时,他没有出声就径直走了进去。当时有一个小战士正在和面,他看到许世友先是呆了一下,因为面前这个人虽然带着红领章和红帽徽,穿着板正的军装,而脚上却只穿了双草鞋,这实在有点奇怪。

下一秒,许世友也看出了这名小战士脸上的疑惑,他哈哈一笑,“你看过红军的老电影吗?你看我穿得像不像里面的老兵?”他又低头指了指脚下的草鞋,“那时候我们还没有现在的布鞋穿,只能自己编草鞋,不过你可不要小看这草鞋,好处多着哩!”

小战士一听这话,也嘿嘿地笑了起来,对面前的这位司令只觉得十分亲切。

四个家常菜招待彭德怀,在广州又有了“草鞋司令”的名号,看来彭德怀对许世友的调侃——“和尚将军”“出家人”,实在是精确至极啊,看到这里或许很多朋友会好奇为什么要叫许世友是和尚将军呢?那就又要从他贫苦的家庭说起了。

年少的时候,许世友的家里实在可以用家徒四壁来形容,为了多一条活路,他曾经到少林寺学功夫,想要当一个武僧,多一口饭吃,也算得上是半个出家人了。在少林寺的那几年,许世友日夜苦练,武艺精进,端的是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少林武功尤重拳术和少林棍,许世友这两方面更是炉火纯青。他当时在长征途中还时常给战友们耍一段棍术,往往都能赢得一片叫好。

而提到那段时日,我们又会引入接下来的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就跟许世友最大的一个嗜好有关,那就是喝酒。

嗜酒如命 自造“土茅台”

在大家的固有印象中,出家人都是清规戒律,不准喝酒的。不过许世友却是一个大大的例外,他在少林寺的师傅素应法师就十分爱酒,可以说算得上是一个“酒和尚”。

而说到喝酒,许世友往上数三代都是嗜酒如命的,尤其是许世友的父亲,饭桌上几乎可以拿酒当水喝。而许世友更是酒量甚好,他还曾经说过:“冷酒伤肺,热酒伤肝,没酒伤心。戒饭可以,戒酒不行。”

打仗的时候离不开酒,当了司令员之后,许世友更是时不时地就要大喝一场。动荡的年代里,许世友喝的都是拿杂粮粗酿的酒,不仅酒味儿酸,还时常混杂一些粮食渣滓,不过许世友从不介意,只要能喝上酒,他就能高兴好几天,上了战场也能表现得也更加勇猛。

建国以后,许世友做了司令员,每个月也有了固定的工资,而那时我国各地也源源不断地酿出好酒,有段时间许世友最爱喝的就是茅台,一个月总要买上好几瓶。不过长此以往,许世友慢慢发现即使他买茅台往往只需要内部特供价,在喝酒上的开销也实在太大了。

这样一来可怎么办呢?

许世友身边的同志想出了个好法子——用其他的白酒灌到茅台的瓶子里面,再封上一段时间,不知是不是由于心理作用,许世友觉得这灌装的茅台还真有了那种醇厚的味道。

自造“土茅台”之后,许世友既能过酒瘾,又能少些喝酒的花销,钱省了下来,许世友心里也更加高兴。不过接待客人的时候,许世友还是会拿出真正的茅台,不仅待客之道有了,自己也能过过瘾。

其实带兵打仗的那几年,因为害怕喝酒误事,所以当时毛主席和周总理几人也曾多次劝说许世友戒酒,谁知许世友竟然搬出一番歪理,让毛主席不禁哈哈大笑。

——“喝酒能够提高战士们作战的勇气,是他在战场上和战士们打仗取胜的法宝之一。除此之外,喝酒还能广交天下朋友,在军队中能够更容易和战士们打成一片。”

不过许世友也知道自己一定要为战士们负责,他当时跟毛主席保证:第一,开战之前,指挥之时,绝对不喝酒。第二,战况紧急时,绝对不喝酒。第三,打败仗时,心情不佳时,绝对不喝酒。

而许世友也确实用实际行动践行了自己和毛主席做下的约定,从来不曾因为喝酒误过事情。

到了建国之后,许世友当上了司令员,他还是嗜酒如命。一次到连队里视察的时候,许世友走到了训练结束正在休息的战士们之中,他高兴地对大家说:“小伙子们,见到你们,我高兴得很!就不由得想到我小时候在少林寺练武功的时候了。我跟你们说啊,要想有个本事,就得下苦功。”

战士们听到许世友如此接地气的讲话,也都倍觉亲切,许世友环视了一圈,又突然笑道:“你们每天喝酒不喝酒啊?”大家一听这话都愣了,一时间也没人开口回答,直到一个胆大的小伙子扯着嗓子喊道:“不喝!”

气氛才逐渐活跃起来。

许世友也没端着架子,他对着那个小伙子说道:“我当年练功,每天都要跟着师父喝点酒。现在还是这样,喝了酒才有力气,才有精神嘛,哈哈。”他停了一下,又接着调侃道:“我建议你们每天也喝点酒,起码喝他个二两!”战士们都被这位司令员的话逗得哈哈大笑。

司令员报名当兵

1958年的一天,南京军区的连队里面迎来了一个新面孔,大家看着这个新来的兵年龄似乎有些大了,正当疑惑之时,连长满头大汗地站在许世友身后给大家解释:“这是咱们军区的许司令,大家欢迎。”

此话一出,一众战士连忙鼓掌,然后就带着崇敬的眼光注视着眼前的这个老兵——毕竟许世友在战场搏杀的岁月都几乎要比他们的年龄还大了。

可许世友却有些不大满意了,自己原本下连队报名当兵就是为了锻炼的,现在大家都知道他的身份,他开口对面前的战士们说:“我既然来了咱们连队,就是咱们连队的兵,大家不用有顾虑。”

此话一出,大家多多少少都松了口气,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他和所有的战士们都同吃同住,在训练中也是丝毫不含糊,很快就跟大家熟悉起来。开始许世友在连队里的称呼是“许同志”,到后来就慢慢变成“老许同志”,再到最后的“老许”,由此可见许世友的性子还是非常直爽,也很亲民的。

后来许世友因事需要暂时离开的时候,连队的战士听说了这个消息,纷纷赶来送这个老战友,临走时,他对战士们说:“和你们在一起这段时间,我感觉年轻了十几岁,浑身是劲,走路轻快,这种开心是吃山珍海味得不到的。”

在部队里的那几个月,许世友睡得是硬板床,吃的是大食堂,就连晚上站岗,他也是多番上阵,面对训练更是毫不含糊。离开之后,一向以勤俭著称的许世友还专门安排食堂,“多给战士们做点好吃的!”

建国前,他是身经百战、在战场上勇往无前的战士,建国后,他是生活简朴、令人崇敬的司令员。从贫苦农家走出来的半个“出家人,再到后来被众人景仰的开国上将,许世友的一生充斥着传奇色彩。一句“不管谁来,老一套”,彰显着许世友的淳朴,更彰显着一位共产党员的高风亮节。

今天的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许世友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质朴的一生,是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斯人已去,但精神长存。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为...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承隋唐下启明的一个繁盛朝代,史学家将宋朝分北宋和南宋两个阶段,共历18帝(北宋9帝、...
原创 男... 我们都知道在古代的时候,皇帝的权力可以说是最大的,而且整个国家的军队也只有皇帝才可以调动,不过当时当...
原创 为... 在解放战争期间,国民党的军队大约有四百二十万人,但是单单起义的军队,就达到了84万多人,占国民党军队...
南亚裔美国移民血泪史:从被剥夺... 当地时间7月21日下午,美国现任总统乔·拜登宣布将退出2024年总统大选,并全力支持自己的副总统卡玛...
原创 改... 1937年抗战爆发后,我党为全民族的利益果断抛弃同国民党当局的恩怨;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东渡黄河去...
原创 他... 在新中国的开国将领中,绝大多数是军事、政工、后勤干部,只有少数将领出身医生,后担任卫生系统领导,如:...
原创 元... 今天聊元朝,这是一个中国历史上一直充斥着各种批评的王朝。 而“四等人政策”,是元廷最受到诟病的一个政...
原创 八... 1937年7月7日夜,北平城西南卢沟桥头炮声震地,火光烛天。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所部英勇抗击日本华北...
原创 苏... 时势造英雄,英雄改时局,风云际会的时代总是英雄辈出,而英雄对历史进程的节点,同样有着巨大的作用,有些...
原创 日... 作为清朝晚期重要的历史人物,吴三桂一生行事颇多争议。起初效忠明朝的他竟向清军开城门迎之入关,令明王朝...
原创 浅... 浅谈天下之中与“宅兹中国” 作者/董昭武 我的文章《“中国”争夺战:谁在作妖》发表后,引起了一些人...
原创 得... “得国最正,唯汉与明”明显是网络上部分明粉喊出的口号,本质上和“肖战哥哥,我们永远支持你”这种饭圈文...
张信哲文物捐赠仪式圆满结束,1... 今日(2024年7月24日)“情歌王子”张信哲来到上海博物馆,为上海博物馆捐赠12件高价值晚清民国服...
水中捞月:曾业英《蔡锷〈军事计... 摘要:曾业英在《历史研究》2024年第4期上发表《蔡锷<军事计画>问题三议》一文,认为《军事计画》确...
原创 帝... 01、北宋皇陵 考古界有一条“通令”——百年内不动帝王陵,这是所有考古工作者的共识。 然而,从19...
原创 项... “生当亦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只用了短短两句话,就道出了项羽的一世英名,这位西楚霸王有过太多的传...
学党史·兴法治丨《中国共产党百... 中国共产党百年法治大事记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936 6月谢觉哉在参与领导陕西保安县的县、乡两...
原创 开... 一个人混迹在职场、官场,大多数情况下不会一帆风顺的,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委屈,甚至被冤枉、排挤...
原创 老... 1950年,时任贵州省军区司令员杨勇的书桌上多了一封特殊的信。当他看到寄信人那一栏“孔宪权”三个大字...
原创 雍... 在《雍正王朝》里,年羹尧出身四爷胤禛府邸,他从一个杭州参将,最后做到了西北平叛的大将军,从包衣奴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