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如果扶苏能够成功当上皇帝,秦朝是不是就不会那么快灭亡了?
迪丽瓦拉
2025-08-30 16:33:07
0

从扶苏接到假遗诏之后,竟然甘心自杀来看,他不具备作为优秀政治家的基本素质,恐怕很难成就大事。另外,后人对扶苏的评价,可能过誉了,这种评价似乎有一种“没得到的才是最好的”的酸味。

说扶苏继位就一定能够扭转乾坤,这就好比说“没得到的才是最好的”。而且,从扶苏接到假遗诏之后,明知有诈,而仍然甘心自杀的情节来看,他并不具备一个政治家所必有的圆滑与智慧。

《史记·卷八十七·李斯列传第二十七》:使者至,发书,扶苏泣,入内舍,欲自杀。蒙恬止扶苏曰:“陛下居外,未立太子,使臣将三十万众守边,公子为监,此天下重任也。今一使者来,即自杀,安知其非诈?请复请,复请而後死,未暮也。”使者数趣之。扶苏为人仁,谓蒙恬曰:“父而赐子死,尚安复请!”即自杀。

看看这里面的记载,蒙恬已经看出来这份赐扶苏自杀的遗诏有问题,可是扶苏仍然坚持要自杀,这不是愚蠢是什么?这不是愚忠是什么?就这样一个愚忠的人,怎么可能以雷霆手段改革始皇留下来的弊政呢?

如果改革付诸实施,在六国遗民方面,他们会心甘情愿地为他扶苏效命吗?在民众方面,始皇暴虐的恶果该由谁来承担?

总的来说,秦始皇留给扶苏的,实际上并不是一个强大的国家,而是一个千疮百孔的病号,是一个百废待兴的烂摊子。

我们大胆一点推测,我认为,扶苏即使有这个能力去搞好大秦事业,当时的社会环境也不会给他太多机会。尤其是,大秦流弊已深,缓慢的改革不可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又阻力重重,既得利益者自然不会放任扶苏改革。

这不是我要黑扶苏,而是当时大秦的历史趋势,本来就已经是不可挽回地走向了灭亡,扶苏即使回天有术,恐怕也无能为力。

《史记·卷四十八·陈涉世家第十八》: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假如扶苏继位,我想,扶苏,这是一个宽仁而又有远见的贤人,我很愿意相信历史记载里面对他的种种好评,所以我们不否认他的贤能,我们相信他当然会以宽仁治天下。

那么,对于一个贤能的君主,他必然要搞改革,我们想想看他会遇到什么困难。

首先,祖宗成法方便更改吗?秦始皇尸骨未寒,继位者就大刀阔斧地改革,合适吗?

我们假如扶苏的改革构想十分完美,那么,扶苏真的有能力把秦始皇定下的制度一把掀翻吗?既得利益者会允许他改革吗?民众会给他时间让他慢慢改革吗?六国遗民会给他时间让他慢慢改革吗?

历史虽然没有假设,可是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总是上演类似的剧情。要想知道假如扶苏继位会怎样,我们只需要看看大明王朝的崇祯皇帝。

用这类比推测的理念方法,我们如果要想知道扶苏当了皇帝能不能够挽救大秦,那么,我们只需要看一看1800多年后的大明崇祯皇帝。

我们可以用大明崇祯皇帝的失败,来类比推测,这位口碑良好的皇子扶苏,即使当了秦朝的皇帝,恐怕也难以力挽狂澜拯救大秦帝国。

大明崇祯皇帝,是大明朝少有的好皇帝,这是毫无疑问的结论。因为历代史学界对于亡国之君的评价,都不会太友好,都是骂声一片。可是,这个崇祯,却几乎得到了史学界绝对一致的好评,这里面的原因,自然是因为崇祯皇帝确实做的不错,其名望与能力,都是相当优秀可夸的。

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勤政爱民,有理想有抱负的好皇帝,却成为了大明王朝的亡国之君,这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也是历史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

那么,我们就要问,为什么崇祯这样一个好皇帝,却并没有能够挽救大明王朝呢?大明王朝最终不可避免地走向了灭亡,这里面深层次的原因,是一个大课题。简单来说,亡国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亡国是一个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过程。

也就是说,大明王朝的亡国,是早在崇祯之前,就已经种下了恶果,崇祯只不过是那个收获果子的人。不管崇祯自己多么努力,时代的潮流已经难以挽回地走向了另一个境地。

这样,我们用崇祯的故事,来对比秦朝的扶苏,就会发现,扶苏与秦朝的关系,其实正如崇祯与明朝的关系。

我们知道,秦朝的暴虐统治,是早在秦始皇在世的时候,就已经搞得民不聊生了,这一点,相信不用多做介绍。

简单来说,秦始皇从父辈处继承下来的大秦制度,以及他自己颁布实施的新的大秦律条,本身就有着束缚剥削底层人民的种种坏点,这是致命的制度缺陷。

比如说秦朝的根本法律,就有明显的阶级性,它把普通老百姓隔绝在了大一统的胜利果实之外。我们津津乐道的所谓秦始皇的“统一”,实际上普通老百姓并没有享受到实在的好处与利益。甚至恰恰相反,老百姓只不过是换了一种被剥削被压迫的方式。

再者,秦朝法律严苛,条目繁多,动不动就会触犯了法律,而且处罚手段残忍而血腥。这一点,正如民间所谓“摇手触禁,动辄陷刑”,随便摆摆手,就可能触犯了法律,动不动就有身陷牢狱的灾难降临。

另外,秦王朝徭役繁重,且时常大兴土木,劳民伤财。始皇又好大喜功,喜欢到处巡游,所到之处民不聊生。事实上,至秦始皇晚期时,底层民众对于统治阶级的积怨,已经深不见底了。

也就是说,假如扶苏继位,即使民众十分健忘,我想,恐怕也免不了要搞搞事情,以发泄从前受到的种种虐待。

这就像崇祯皇帝面临的大明社会环境一样,大秦帝国到了秦始皇晚期,实际上已经是日落西山了。我们可以断定,当时的秦王朝那种政局形势,除非大换血,除非改头换面,否则,我想任是谁来当皇帝,恐怕都挽救不了它。

另外,我们再多啰嗦几句不好听的话。很多人都喜欢把没有发生的事情,想象的太过于美好,总觉得那个没有得到的,是最好的,其实,这是一种臆想,是一种病,酸味十足。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光... 众所周知,古代年轻人是没有婚姻自主权的,一律由父母来做主,是为“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皇帝贵为九五之...
开封清明上河园:穿越回北宋的汉... 探寻二十四道拐的抗战风云 在黔西南的崇山峻岭之中,隐匿着一段承载着厚重历史的公路——二十四道拐。它宛...
原创 从... 全文共1760字,阅读时间约3分钟 中国历史上的明朝是一个和周边国家和平相处的年代,凭借着自身的实力...
原创 明... 近日有网友提问:郑和七下西洋,带回很多新鲜东西,为什么后来又被禁止再下西洋呢?明朝如果不终止郑和下西...
原创 光... 人们历来对清朝末期的两位皇帝颇多诟病,主要是因为他们的无所作为和受制于人的处境,其中光绪帝的一生更是...
原创 古... 古人有“鲤鱼跃龙门”的说法,说的是平常老百姓,在成功通过科举考试以后,便能够取得做官的资格,从此身份...
原创 关... 说起清朝,我们知道是我国最后一个王朝。对这个王朝,很多人印象不是很好。因为清朝后期不断遭受外来侵略,...
原创 1... 1978年11月,南京市戚家山北坡发现了两座古墓,它们距离相近,形制相似,就连下葬时间也很接近,让人...
原创 刘... 李自成又不是光杆司令,当时对明朝不满的大有人在,这些人自然而然投奔义军,所以李自成也有谋士武将。 为...
原创 何... 有一些声音认为宋朝为何“命运坎坷”,因为,没有会指挥军队的人。熟知宋代历史的人都晓得,赵匡胤为了赵家...
伊川县青铜文创产业园开园 河南日报社三农全媒体中心记者 黄红立 通讯员 葛高远 青铜为媒,文化铸魂。4月16日,伊川县青铜文创...
原创 张... 大家好,我是黑白说历史。 提及蜀汉的猛将,要么是五虎将,要么是魏延、姜维,再不济小关张、廖化。 但关...
原创 武... 唐朝时我国古代历史中写下辉煌一笔的一个朝代,而这个朝代有一个女皇武则天,则是空前绝后的,是在封建时期...
文化中国行丨浙江第四次全国文物... 今年以来,我省在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中取得多个新成果。安吉县杭垓镇大坑村近日发现一处摩崖石刻,距今...
西汉唯一一次宦官掌权,到底是怎... 在中国古代漫长的岁月里,太监一直是皇帝身边不可或缺的角色。因此,在很多朝代里,都出现过太监插手朝政的...
大明嘉靖年制《青釉葫芦瓶》 在中国古代陶瓷艺术的长河中,明代嘉靖年间(1522-1566)的瓷器以其独特的工艺美学和深厚的文化内...
原创 关... 生活在现代的人们对于古时候各个朝代的印象,三国一定是其中逃不开的一个。赤壁之战中,诸葛亮用计谋火烧赤...
原创 一... 朱元璋大家都知道,他从小家里就贫困,成为皇帝之前的生活可以说是十分困难,后来通过自己的努力当上了皇帝...
原创 孝... 孝懿仁皇后:康熙皇帝最疼爱的一位皇后 文|南派将军 在古代,皇族中人的身份都是极其尊贵的,作为他们的...
原创 嘲... 前言:为什么西方国家支持的政权往往禽兽不如?因为,西方政客即禽兽! 在近百年的历史上,凡是西方政客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