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新中国成立后,谁是我们最大的敌人,大家肯定会不约而同地想到美国。从抗美援朝开始,美国军队带给我们的压迫感从未消散。但你知道吗?在美国的战争史上,曾有一出离谱的登陆作战,让他们至今,都不敢光明正大地拿出来说明。
在朝鲜战争期间,美国著名的五星上将麦克阿瑟,指挥了一场元山登陆战。但在这场登陆战中,所有参加登陆作战的士兵,全部被困在水上,十几天都上不了岸。等到他们完成登陆,志愿军已经将失地收复回来了。
参加元山登陆战的美国士兵,为什么被困在水上十多天?明星将军麦克阿瑟为什么会沦为笑柄?美军将领之间究竟出现了怎样的矛盾?
名声大振的仁川登陆
麦克阿瑟出生于1880年,他的父亲曾是驻菲律宾的美军司令。从小就在军人氛围熏陶下成长起来的麦克阿瑟,将“一直打胜仗,成为伟大的军人”奉为自己的信条。他也确实是这么做的。
麦克阿瑟参军以来,以优异的表现,成为了军中的焦点。他曾以98.14这样罕见的成绩,从西点军校毕业。一战期间在彩虹师担任参谋长。
少年人有勇气有谋略,很快在军中立下了赫赫军功,成为那个年代收到勋章最多的军人。刚刚年满50,他就被任命为陆军参谋总长。并在1945年,日本投降的时候,奉命前往日本,担任美国驻日远东军的司令。
1950年,南韩和朝鲜在朝鲜半岛爆发战争,为了保护自己的小弟,美国联合16国军,上岛为南韩助阵,近在日本的麦克阿瑟,就被封为联合军总司令。从一国的司令瞬间成了,能管加上南韩军共计17国军的司令,麦克阿瑟的自信心瞬间爆满。
但好景不长,17国联军在岛上竟然没能占到一点便宜,被攻击凌厉的北朝鲜军,一路逼到了,三八线以南的釜山地区。如果接下来釜山被攻破,那麦克阿瑟就只能,带着这16个国家的联军跳海喂鱼了。
为了挽回战场的败局,麦克阿瑟决定,从北朝鲜军背后的仁川,进行两栖登陆作战,打北朝鲜人民军一个措手不及。
麦克阿瑟本人对登陆战很是偏爱。美军武器装备具有极大的优势,海、陆、空三军在配合上也很默契,麦克阿瑟在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场上,不止一次地尝到过,两栖配合作战的甜头。也可以说,麦克阿瑟的成功和无数的荣誉,大部分都是登陆战带来的。
这次他想故技重施,通过登陆战,将一队人马,出其不意地送到朝鲜军背后,包围人民军,与驻守釜山的美八军将敌人合围全歼。
但仁川位于朝鲜半岛最窄的地方,状似蜂腰,港口也只是一条,又浅又窄的“飞鱼航道”,一旦有一条船舰拥堵,那美军根本就没有登陆的机会。但麦克阿瑟力排众议,在1950年的9月15日凌晨,安排美国的空军提前从航空母舰上出发,前往仁川上空进行火力掩护。然后对整个仁川港口进行火力覆盖。
剩下的美军趁着晚上涨潮的机会,乘坐小型登陆舰抢滩。历经十几个小时,18000名美国兵、上百辆的汽车坦克、几千吨的弹药物资全部成功运上了岸。
麦克阿瑟将这场,任何人都不看好的登陆战打赢了。随着麦克阿瑟出征的战地记者,将这场巨大的胜利写在报纸上,送往了世界各地。
一时间,所有的赞美都向这位将军涌来,人们用语言将他捧上了军事神坛。人们对麦克阿瑟的军事见解和战机判断推崇不已。甚至就连白宫,在后来的命令下达中,都得考虑一下麦克阿瑟会不会同意。
巨大的胜利让这位五星上将虚荣的内心,得到巨大的满足,他的信心膨胀到了不可一世的地步。但过分自满终将会把自身拉入深渊。
战术复刻
出身将门、军功累累的麦克阿瑟,早就开始准备从政,他来担任朝鲜战争的司令,就是为了给自己的职业生涯,再添上几笔色彩。此次仁川登陆战的巨大成功,让人们对他的推崇几乎到了迷信、盲目崇拜的地步。
后来接替麦克阿瑟的李奇微,曾在回忆录中,这样形容人们对麦克阿瑟的魅力。他说仁川登陆胜利,逐渐产生了一个微妙的影响。人们似乎没有注意到,但对麦克阿瑟将军的性格,产生了很大的冲击。
果真,在仁川登陆胜利后,采访的记者向麦克阿瑟提问:“在接下来的战斗中,是否还会采取最擅长的两栖登陆战术”时,麦克阿瑟的头脑,就像发电机过热一样,飘飘然了。于是整个朝鲜战场,成了麦克阿瑟的战术表演秀。
通过仁川登陆战,朝鲜的人民军已经被打散了,因为从北到南的战线拉得太长,后续的补给跟不上前线的队伍,麦克阿瑟一招拦腰截断,朝鲜军就只剩下了苟延残喘的份。
如果此时的麦克阿瑟按照原计划,命令多国联军,一鼓作气进攻人民军的话,朝鲜真的有可能改朝换代。但还想在这场战争中,表演几场的麦克阿瑟,直接将到手的猎物放了出去。
刚刚在仁川登陆成功、战斗力强盛的美十军,没有被麦克阿瑟派上战场,而是被命令再从仁川撤回到海上,绕到了朝鲜半岛的东侧海面上,通过元山登陆。而刚刚在釜山打了阻击战的美八军,需要继续驱赶朝鲜人民军。
在麦克阿瑟的预计中,美十军登录后,刚好能碰上逃窜的人民军,美八军和美十军正好又能来一次双板夹肉。
麦克阿瑟可能是,想对已经无力反击的人民军,玩一场猫捉耗子的游戏。把猎物放出去,很快就能抓回来。但他没想到,正是这个决定,葬送了他一生的名誉。
对麦克阿瑟的这个多此一举的战术,美八军的司令沃尔顿·沃克,表示了很大的不满,他在会议上对麦克阿瑟发火“本身就在朝鲜半岛东边的南韩军,完全可以向北挺进,拿下元山根本不成问题,美十军绕路去半岛东侧登陆,简直就是画蛇添足。还不如让美十军,联合疲累不堪的美八军,一起拿下逃窜的敌人。”
但很尴尬的是,沃克和麦克阿瑟在政见立场上,正好相反。麦克阿瑟指挥朝鲜战争,就是为了给自己竞选美国总统造势。而沃克刚好是,与麦克阿瑟竞争总统之位的,艾森豪威尔的支持者。
想阻止我当总统?做梦!麦克阿瑟根本不理会沃克,直接将这份作战计划提交给了国会。荒唐的是,因为之前的仁川登陆,麦克阿瑟在军事上的判断能力,让大家达到了痴迷的地步。几乎没有什么悬念,这份作战计划就被批准了。
沦为笑柄的“悠悠行动”
按照计划,麦克阿萨派遣,刚刚从仁川港口上来的美十军,再去仁川港口坐船去元山。但刚刚稳定下来的仁川港口,正在急哄哄地装卸物资呢。之前提到过,仁川的港口小,水又浅,一旦受到阻拦,整个港口都会陷入瘫痪。
而现在,几万的士兵和大量的船货,全部堆在一起,货物没法装卸,士兵没法行军。整个后勤部队和登陆部队,在仁川的港口乱成了一锅粥。
而经过激战的沃克的美八军,因为装备补给不到位,士兵的“人权”没有保障到位。进攻朝鲜人民军的节奏也逐渐缓慢下来。
为了让美军早点“奇袭”,麦克阿瑟不得不将第七军,临时调往釜山港,结果釜山港也陷入了混乱。
而这边的沃克,一看麦克阿瑟指挥失利,认为自己立功的机会来了。他催促队伍抓紧时间行军,务必赶在美十军之前占领元山。
在美八军中,有一支第一骑兵师,师长是霍巴特·盖伊,曾经担任过美国“血胆老将”乔治·巴顿的参谋长,而沃克是乔治·巴顿最喜欢的下属。霍巴特和沃克的关系堪比亲兄弟。为了让好兄弟和自己一起分享军功,沃克派霍巴特率领骑兵打前锋。
但很快,戏剧性的场景已经在前方等着他们了。
原本就在元山附近的南韩伪军,为了争功,在第一时间攻占了元山。为了阻击敌人,他们在前往元山的路上设防、挖坑,修建防御工事。
霍巴特率领的骑兵刚到,就发现自己的人马根本就过不去。还在后方等待补给的沃克,知道了这个消息后,气急败坏地大骂南韩伪军。
而仁川这边的美十军,好不容易才帮忙将港口的船货处理干净。一群人赶紧上船,前往元山登陆。此时,距离北朝鲜军撤退已经过去了两周。
到达元山港口的美十军还没进港,刚来就被堵在了海面上。原来,朝鲜军队早已联合我国的志愿军,在元山港口,铺设了大量的水雷。
想要进港登陆,就必须先扫雷。而美军的扫雷设备又太大,舰艇没办法进入港口。美国又一向爱重每个士兵的生命,不愿意让自己的人,去冒扫雷的风险。于是他们想到了自己的黄金狗腿子,日本。
在日军投降后,麦克阿瑟做为驻日美军司令,地位相当之高,他甚至被称为,是超越日本天皇的“太上皇”。“太上皇”召见,哪敢不从,投降刚满五年的日本,被麦克阿瑟强征了小型的扫雷艇,全然顾不上考虑,自己刚刚签订的《和平宪法》。
很不幸,被人当成炮灰的日本扫雷舰队中,有一个士兵在清除水雷的过程中,被炸死了。胆小的日本人,直接退回了自己的岛国。结果被还在等待日本人打扫战场的麦克阿瑟知道了。
麦克阿瑟愤怒至极,被逼无奈的日本首相吉田茂,只能再次加派人手,让46艘扫雷舰和1200名日本士兵出阵助威。当然了,被强迫的日本人,干活效率一定大打折扣。一直到11月,才将水雷打扫干净。
至此,在海上漂泊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美十军才将船开进了港口。看着早就在元山修筑工事的南韩友军,美十军感动得差点哭出来。
虽然元山登陆的计划,在经历了各种艰难的考验之后,还是成功了。但大部队早已错过了要追捕的对象。本来已经陷入绝境的朝鲜人民军,在美十军、美八军坎坷前进的时候,早已分成小股溜进山林中逃走了。
这两三万的朝鲜人民军中,不乏很多被保护的将官首领,他们逃生后,为朝鲜军队的新建留下了火种。此后,接到金日成求救,彭老总当机立断命令所有志愿军南下。在麦克阿瑟还想掰回一局的时候,成功将他打退。
而他指挥的这次元山登陆战,也成了朝鲜战场上的一个转折点,中国志愿军的加入直接扭转了战场,麦克阿瑟从明星级别的五星上将,瞬间沦落成了世人的笑柄。
连曾经同意元山登陆计划的,美国政府高官,布莱德雷都讥笑他说:“要是一名指挥学院里的少校,向大家提出这个计划的话,一定会被大家赶出去的。”
不知道布莱德雷的这番话是自嘲,还是对麦克阿瑟计划失败的马后炮补充。但在朝鲜战场山的指挥、决策失败,美国政府将麦克阿瑟被调离一线,另外选派了李奇微为指挥一把手。
在战后的研究中,人们普遍认为,仁川登陆战确实是麦克阿瑟,战争指挥史上的经典之作,但这场战役的成功,其实带着很大的运气成分。
麦克阿瑟很擅长两栖登陆战,但仁川显然不是一个有利于登陆的港口,仁川的地理条件,和麦克阿瑟之前经历的登陆战都不一样,偶然的成功并不能作为经验。所以在环境同样不适合的元山,两栖登陆战不可避免地失败了。
骄兵必败的道理,麦克阿瑟可能还没有学到,他自视过高,将自己奉为真理,想出风头戏耍对手。却最终将自己套了进去。也正是从麦克阿瑟身上勘破了对手的弱点,我军将领才能一举取胜,成功保卫了祖国和人民。谦虚谨慎、及时调整策略,不仅在战场上需要,在风起云涌的国家发展,大国博弈中,更应该时刻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