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了解了三监之乱,才能真正明白“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迪丽瓦拉
2025-07-09 10:34:06
0

在中国历史上武王伐纣建立商朝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事件,其标志着我国从奴隶制社会转向封建社会。

因此历朝历代描述此事的文学作品种类繁多,其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些作品中周武王的军队被塑造成了一支王者之师,按理说在这基础上建立的王朝应该得到人们的支持。

然而在周朝初年,就发生了险些动摇周代政治基础的“三监之乱”,而在其中起关键作用的还是周朝的宗亲,这背后究竟有怎样的隐情呢?

周公摄政的影响

周武王作为击败了纣王的领袖,在周人之中有着极高的威望,在周武王在世的时候周朝的政治局势也比较稳定。

但周武王在灭商之后不久就身染重病,在建立周朝的第三年便撒手人寰。

继承其统治位置的周成王还非常年幼,因此周武王的弟弟周公担任了摄政王的角色,总揽朝中大权。

这种宗室重臣摄政的情况,在后世朝代中屡见不鲜,这也是稳定政局的最好选择之一,但在周朝初年情况却不太一样。

由于远古时代人们的寿命普遍偏短,因此如果按照父死子继的方式传承权力,幼主临朝的情况就会非常常见,这对于维护权力是非常不利的。

再加上当时的生产方式还相对原始,因此部分地区还保留着母系社会的特征,这都让兄终弟及成为了更加常见的权力交接方式。

因此当周公摄政的时候,很多殷商遗民就认为周公有取代成王的可能,这些谣言也引发了管叔鲜的关注。

管叔鲜是周文王第三子,论辈分是周公的哥哥,眼看着弟弟抢在自己前面夺得大权,让管叔感到非常不满。

另一方面周王室一直有着“选贤不选长”的传统,周文王姬昌就是以三子的身份继承大权的,因此除了管叔鲜之外,蔡叔度(周文王第五子)也对周公的处境颇为嫉妒。

当时他们两人和霍叔(周文王第八子)一同被周武王安排了重任,那就是监视纣王之子武庚领导的殷商遗民,这便是所谓“三监”。

因此当时管叔和蔡叔的手中掌握了不少军队,这进一步激发了管叔和蔡叔的野心。

武庚的加入

在管叔和蔡叔心态发生变化的时候,被他们监视的武庚也敏锐的感知到了这一情况。

在此前的牧野之战中殷商虽然落败,但殷人的数量和势力依然不容小觑,而且其在周边其他部族中也有着巨大的影响力,这也是武王设置三监的原因之一。

在周代之前,商朝的政治结构名义上是殷商王室领导的奴隶制社会,但实际上社会的架构和此前的部落联盟时期相差不大,人们更倾向于以血缘为纽带组成部落,殷商不过因为势力较强,所以拥有部分事件的决定权罢了。

在这样的社会中,人们对于血缘关系的重视程度极高,大部分民众都对外族人抱有一定的敌意,这让周王室建立天下共主的过程变得十分艰难。

武王和周公希望通过宽仁的政策赢得人心,但这种改变是需要时间的,即使周王室放过了殷商遗民,但在三监之乱发生时,他们并不会感念周王室的好心。

相反周王朝的宽宏大量,还让殷人保存了强大的实力,周武王甚至因为殷人的力量而夜不能寐,这说明了殷人依然保有和周人决战的能力。

因此以武庚为首的殷商遗民始终都希望能够摆脱周人的监视重新夺回自由,甚至统治地位。

此番周公摄政后管叔和蔡叔的态度变化,让武庚看到了希望。

此后的一段时间里,他们三人聚到了一起,制定了起兵讨伐周公的计划,他们认为凭借强大的军事实力击败周公不在话下。

于是,三监地区兵锋突现,新兴的周王室立即陷入了混乱之中。

值得注意的是,在三监之乱发起的时候,在西北和东方都出现了响应的叛军,这些军队来自当地曾经臣服于殷商的部落,这充分说明了周人统治基础的薄弱。

周公的苦心

这些与殷商并无直接关系的部族,为何会加入三监之乱,笔者认为这和周人想要推行的分封制度有一定关系。

分封制度的推行意味着原有的以血缘为纽带的部族界限将被打破,而且周朝拥有着比商朝更加完整的官制,这就意味着官员将取代部族首领成为地方的统治者,这是一种用公权力替代血缘关系的管理方式。

虽然如今人们对于这种形式非常认可,但在推行这一制度的初期,显然会引发各部族的反对,这主要来源于对于周人的不信任,因此他们会兴兵帮助殷商后人,也就不难理解了。

三监之乱爆发后,周公用了三年多的时间才将叛乱彻底平定,其中他在东夷地区作战时间最长,这充分说明了当地人们对于周人的抵触情绪。

面对这种情况,周公深知想要建立稳定的统治秩序,最需要的就是让百姓们对于周朝统治者的品格和能力拥有信心。

因此在三监之乱后,周公不但没有惩罚剩下的殷人,还在当地建立了宋国,并请商纣王的兄长微子启担任国君,允许其用天子礼乐祭祀先祖,还撤除了三监制度,这彻底赢得了殷商遗民的拥护。

此外周公还建立了礼乐制度,规范了不同身份人群的行为准则,其之后归政成王的做法又让此前的谣言不攻自破。

通过周公对成王的教育,百姓们看到了周王室对于统治者能力和品格的要求,这显然是为后世发展立下的一份保证书。

这令天下百姓均被其品格所折服,推动了分封制度的建设和发展,周朝的政治建设自此终于走上了正轨。

写在最后

三监之乱的爆发对新兴的周王朝是一个极大的考验。

这场战争的背后有宗室对于权力的野心,有殷商遗民对于复国的追求,更有天下各族群对于周人的不信任,因此处理起来极为棘手。

好在周公通过出色的政治、军事能力和个人魅力平定了叛乱,又用圣人般的表现赢得了天下百姓的信任,为周朝留下了丰厚的政治遗产。

理清三监之乱爆发的始末,才让我们更能理解“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究竟是多么伟大的成就。

参考资料

本文部分内容,参考自《论周初政局变动中政治认同与族群认同的同一性》,刊登于《云南社会科学》2016年05期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1... 1957年,韩先楚就任福州军区司令员,他也成了开国上将中为数不多就任大军区司令员的人。 而且以他的资...
原创 李... 唐朝初年,天下初定,整个天下虽说百废待兴,不管怎么说,起码民间已经是太平了,但是在那城墙之内,深宫之...
原创 女... 北宋末年,有一名不寻常的女婴出生。她不哭不闹,怎么哄也没反应,周围人以为是不祥之兆。父亲抱着女婴去寺...
原创 红... 革命时期,为了能够获得革命斗争的胜利,革命者们听从组织的调遣,服从组织的安排,将组织和国家的利益放在...
铭记红色历史,续写时代华章 在历史的长河中,红色的记忆如璀璨的星辰,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每一次回顾,都是对先辈们不屈不挠精神的...
原创 清... 清朝“领侍卫内大臣”是何官职?绝非清宫戏里的“大内侍卫” 虽然清王朝延续了明朝的“九品十八级”官制制...
原创 大... 从李世民的母亲窦氏说起,她的舅舅是北周武帝宇文邕。 宇文邕对窦氏非常喜欢,从小就把她带到宫中抚养。...
原创 康... 中国历史上曾诞生了众多王朝,而王朝的命运常常取决于皇帝的治理能力。优秀的皇帝可以使朝廷繁荣昌盛,而糟...
原创 “... 【康有为】这张照片拍于1896年,地点是美国芝加哥,康有为是晚清戊戌变法的主要发起者,戊戌变法兴起于...
原创 朱... 盛世之光:永乐大典与朱棣治国风采 引言:永乐盛世的光芒 永乐盛世,是中国历史上令人瞩目的一段时期...
原创 走... 斩杀黄瑞兰、赦免方伯谦、奖励邓世昌、刺激刘步蟾,李鸿章宝刀未老,一番操作以后让北洋水师重振雄风、士气...
原创 毛... 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于1976年彻底离开了我们,在他去世后,大家为了纪念毛主席,就把主席的遗体保存...
原创 雍... 前言: 命运的齿轮总是无情地转动,谁能预料到一个出生在皇室的公主,会经历如此跌宕起伏的人生? 从金...
原创 诸... 诸葛亮是中国历史上最出名的军事战略家,其在建安十二年做的隆中对,可以说是中国最出名的一份战略规划。 ...
原创 清... 前言 在清朝的官场体系中,官位品级分明,一品、二品的差距本应明确。然而,这个官场规则似乎在一些职位上...
原创 新... 这是一则发生在抗战时期的真实故事,讲述了在1941年皖南事变后,江南敌后抗日的部队整编为新四军第6师...
原创 周... “我准备辞去职务了”伟人曾经当着赫鲁晓夫的面这样说到。 对此,赫鲁晓夫小心翼翼的问道“有接班人吗?”...
原创 俄... 持续三年的俄乌血战,不仅深刻地改变了欧洲的地缘政治格局,也将对全球的战略均衡产生深远影响。 这场旷日...
为何睢阳的得失,成为安史之乱的... 755年(唐玄宗天宝十四年)东平郡王,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在范阳(今河北省涿州市)起兵...
原创 南... 南北分治:尉迟运守宫平乱,宇文邕出兵灭齐 这消息传入周廷,周主宇文邕乃谋伐齐,亲临射宫阅军讲武,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