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了解了三监之乱,才能真正明白“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迪丽瓦拉
2025-07-09 10:34:06
0

在中国历史上武王伐纣建立商朝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事件,其标志着我国从奴隶制社会转向封建社会。

因此历朝历代描述此事的文学作品种类繁多,其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些作品中周武王的军队被塑造成了一支王者之师,按理说在这基础上建立的王朝应该得到人们的支持。

然而在周朝初年,就发生了险些动摇周代政治基础的“三监之乱”,而在其中起关键作用的还是周朝的宗亲,这背后究竟有怎样的隐情呢?

周公摄政的影响

周武王作为击败了纣王的领袖,在周人之中有着极高的威望,在周武王在世的时候周朝的政治局势也比较稳定。

但周武王在灭商之后不久就身染重病,在建立周朝的第三年便撒手人寰。

继承其统治位置的周成王还非常年幼,因此周武王的弟弟周公担任了摄政王的角色,总揽朝中大权。

这种宗室重臣摄政的情况,在后世朝代中屡见不鲜,这也是稳定政局的最好选择之一,但在周朝初年情况却不太一样。

由于远古时代人们的寿命普遍偏短,因此如果按照父死子继的方式传承权力,幼主临朝的情况就会非常常见,这对于维护权力是非常不利的。

再加上当时的生产方式还相对原始,因此部分地区还保留着母系社会的特征,这都让兄终弟及成为了更加常见的权力交接方式。

因此当周公摄政的时候,很多殷商遗民就认为周公有取代成王的可能,这些谣言也引发了管叔鲜的关注。

管叔鲜是周文王第三子,论辈分是周公的哥哥,眼看着弟弟抢在自己前面夺得大权,让管叔感到非常不满。

另一方面周王室一直有着“选贤不选长”的传统,周文王姬昌就是以三子的身份继承大权的,因此除了管叔鲜之外,蔡叔度(周文王第五子)也对周公的处境颇为嫉妒。

当时他们两人和霍叔(周文王第八子)一同被周武王安排了重任,那就是监视纣王之子武庚领导的殷商遗民,这便是所谓“三监”。

因此当时管叔和蔡叔的手中掌握了不少军队,这进一步激发了管叔和蔡叔的野心。

武庚的加入

在管叔和蔡叔心态发生变化的时候,被他们监视的武庚也敏锐的感知到了这一情况。

在此前的牧野之战中殷商虽然落败,但殷人的数量和势力依然不容小觑,而且其在周边其他部族中也有着巨大的影响力,这也是武王设置三监的原因之一。

在周代之前,商朝的政治结构名义上是殷商王室领导的奴隶制社会,但实际上社会的架构和此前的部落联盟时期相差不大,人们更倾向于以血缘为纽带组成部落,殷商不过因为势力较强,所以拥有部分事件的决定权罢了。

在这样的社会中,人们对于血缘关系的重视程度极高,大部分民众都对外族人抱有一定的敌意,这让周王室建立天下共主的过程变得十分艰难。

武王和周公希望通过宽仁的政策赢得人心,但这种改变是需要时间的,即使周王室放过了殷商遗民,但在三监之乱发生时,他们并不会感念周王室的好心。

相反周王朝的宽宏大量,还让殷人保存了强大的实力,周武王甚至因为殷人的力量而夜不能寐,这说明了殷人依然保有和周人决战的能力。

因此以武庚为首的殷商遗民始终都希望能够摆脱周人的监视重新夺回自由,甚至统治地位。

此番周公摄政后管叔和蔡叔的态度变化,让武庚看到了希望。

此后的一段时间里,他们三人聚到了一起,制定了起兵讨伐周公的计划,他们认为凭借强大的军事实力击败周公不在话下。

于是,三监地区兵锋突现,新兴的周王室立即陷入了混乱之中。

值得注意的是,在三监之乱发起的时候,在西北和东方都出现了响应的叛军,这些军队来自当地曾经臣服于殷商的部落,这充分说明了周人统治基础的薄弱。

周公的苦心

这些与殷商并无直接关系的部族,为何会加入三监之乱,笔者认为这和周人想要推行的分封制度有一定关系。

分封制度的推行意味着原有的以血缘为纽带的部族界限将被打破,而且周朝拥有着比商朝更加完整的官制,这就意味着官员将取代部族首领成为地方的统治者,这是一种用公权力替代血缘关系的管理方式。

虽然如今人们对于这种形式非常认可,但在推行这一制度的初期,显然会引发各部族的反对,这主要来源于对于周人的不信任,因此他们会兴兵帮助殷商后人,也就不难理解了。

三监之乱爆发后,周公用了三年多的时间才将叛乱彻底平定,其中他在东夷地区作战时间最长,这充分说明了当地人们对于周人的抵触情绪。

面对这种情况,周公深知想要建立稳定的统治秩序,最需要的就是让百姓们对于周朝统治者的品格和能力拥有信心。

因此在三监之乱后,周公不但没有惩罚剩下的殷人,还在当地建立了宋国,并请商纣王的兄长微子启担任国君,允许其用天子礼乐祭祀先祖,还撤除了三监制度,这彻底赢得了殷商遗民的拥护。

此外周公还建立了礼乐制度,规范了不同身份人群的行为准则,其之后归政成王的做法又让此前的谣言不攻自破。

通过周公对成王的教育,百姓们看到了周王室对于统治者能力和品格的要求,这显然是为后世发展立下的一份保证书。

这令天下百姓均被其品格所折服,推动了分封制度的建设和发展,周朝的政治建设自此终于走上了正轨。

写在最后

三监之乱的爆发对新兴的周王朝是一个极大的考验。

这场战争的背后有宗室对于权力的野心,有殷商遗民对于复国的追求,更有天下各族群对于周人的不信任,因此处理起来极为棘手。

好在周公通过出色的政治、军事能力和个人魅力平定了叛乱,又用圣人般的表现赢得了天下百姓的信任,为周朝留下了丰厚的政治遗产。

理清三监之乱爆发的始末,才让我们更能理解“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究竟是多么伟大的成就。

参考资料

本文部分内容,参考自《论周初政局变动中政治认同与族群认同的同一性》,刊登于《云南社会科学》2016年05期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历... 说到我我国历史上的很多朝代,像三国,强汉盛唐等等,还有大家熟知的各个朝代都有很多的历史爱好者进行讨论...
原创 北... 对于任何一个封建王朝来说,都城的设置都是“国之大事”,必然要慎之又慎。鲜卑拓跋政权曾先后在三个城市建...
原创 成... 这是蒙古人最恐怖的一次西征,大军占领莫斯科,多处城市被焚毁殆尽,先进的武器令欧洲人前所未见。凭借着高...
原创 刘... 说到汉中守卫这件事情其实还是挺有趣的,因为可以说刘备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打下汉中的,汉中这个地方呢大...
原创 一... 中国历史上,“丹药”虽然被人诟病,但是帝王都曾服食过。更是甚的是,还有很多帝,因为经常用“丹药”,而...
原创 为... 虽然在二战期间,英国的实力、影响、贡献都远远不如苏联和美国。但是在二战没有结束前,新的国际秩序没有确...
原创 原... 接上篇: 昭宗搞李茂贞翻车,官军一触即溃。宰相被杀,群臣离心离德 公元894年,又是崭新的一年,这天...
原创 老... 晚清时期由于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致使外国列强入侵,当时我国还处于农耕为主的封建社会,社会生产力极为低...
原创 历... 公元534年,北魏孝武帝元修为躲避权臣高欢,西奔关中投靠宇文泰,大量关外的文武官员涌入关内。在著名的...
原创 光... 慈禧之所以被称为改变近代历史的重要人物之一,就是因为她做出了很多惊世骇俗、令人愤恨的事情。不仅是现代...
原创 民... 我国发展这么多年,早已经形成了很多具有我国独特色彩的传统文化,比如京剧,比如武术。 我国的传统武术...
原创 原... 作为唐朝记述功德、奖励功臣的建筑,凌烟阁可以说是最为人所知的了。众所周知,凌烟阁中的贞观二十四功臣,...
原创 原... 趣谈答案:因为安史之乱就犹如一颗老鼠屎,搅了满锅的荤腥 安史之乱的前后变化 大家都知道大唐有长安街,...
原创 4... 战国末期,爆发了一场影响深远的战役,这便是著名的长平之战,此战秦军战胜,赵国战败,并且使得赵国元气大...
原创 原... 张郃、徐晃的武力一直让人捉摸不透。 在曹魏五子良将中,若只论武力值,张辽与太史慈不分伯仲,乐进与凌统...
原创 清... 御笔封题墨未乾,君恩重许拜金銮。故乡若问登科事,便是当初老榜官。——董德元 中华民族从古到今,留下了...
原创 阎... 一提“阎老西”“山西王” 大家都知道说的是统治山西三十余年的大军阀 阎锡山 。 这个大军阀在世人眼中...
原创 原... 明朝结束后,继承其衣钵的是清朝,为此很多人感到不解和惋惜,除了当时局势变动的原因外,多数人认为明朝科...
原创 明... 关于明朝有个流传甚广的说法,也被不少朋友视为明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即明朝官绅依祖制享有优免赋税的特权。...
原创 魏...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这个典故也是“路人皆知”,说得是司马昭这个人篡位的野心已经无人不知了。但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