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胜利前夕,第三野战军副司令员粟裕接到了三野改编兵团的新兵团司令名单。原本正在热火朝天地筹备第三野战军京沪杭战役,这份名单却让连连战胜的粟司令脸上蒙上阴云。
第三野战军新设立了四大兵团,本来是件好事,可兵团司令却不那么“实至名归”,引起人们争议,粟裕司令也感到意外。
粟裕司令和其他人认为谁更能胜任?新的兵团司令究竟是谁?组织上为什么会这样安排呢?
“理想的名单”
第三野战军有许多倍受瞩目的猛将。有公认是三野头等主力军的叶飞领导的第一纵队,有在解放战争中歼敌数量最多的陶勇领导的第四纵队,有王必成领导的战功赫赫的第六纵队。他们被称作“叶王陶”,是粟裕司令麾下的三大虎将。
还有善于打阻击战,被称作“排炮不动,必是十纵”的宋时轮领导的第十纵,韦国清领导的二纵,何以祥领导的三纵等。粟裕司令和其他人公认最有资格的四大猛将为叶飞、陶勇、王必成和许世友。
四大兵团司令
名单上的四位兵团司令员是:王建安、陈士榘、宋时轮、叶飞。
王建安在抗日战争时期屡立战功,他的指挥能力十分出众。解放战争中,他先后参与指挥了豫东等战役、济南战役和淮海战役。
1948年他提出了淮海战役要加大使用兵力的建议,对推动战役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王建安1949年出任第三野战军第七兵团的司令员后,参与指挥了渡江战役。后来还兼任浙江军区的司令员。
陈士榘1947年担任了华东野战军的首任参谋长。1948年3月,陈士榘指挥兵团攻克洛阳,将陇海线上的大障碍一扫而空,为全国的解放战争作出十分卓越的贡献。 1949年出任第三野战军第八兵团的司令员后,陈士榘也带领兵团参加了渡江战役。
他们强渡长江,激战三浦,切断沪宁铁路,第一批占领了国民党的总统府。同年7月,他担任了华东军政大学的副校长。
宋时轮在解放战争中,先后参与了山东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曾配合刘伯承、邓小平挺进大别山。因为打赢了一系列重要的阻击战,所以国民党军队称之为“排炮不动,必是10纵”。
任第三野战军第9兵团司令员后,他率兵参加渡江战役,与王建安领导的第7兵团一同,首先突破了国民党军队的长江防线。
叶飞在解放战争时期战功赫赫,他就是三野四大猛将唯一一位“没有落选”兵团司令员的。1949年2月担任第三野战军第10兵团司令员后,带领兵团先后解放了许多城市。
组织的考虑
一野、二野、四野都安排了原本军队内部非常出众的猛将作为新兵团的司令员。三野的四大兵团司令也能力出众,但没有优先考虑三野内部倍受赞誉的将领,这是为什么呢?
当时第三野战军改编,主要是要为即将到来的渡江战役、淮海战役做准备。无论是调任其他地方的将领加入三野,还是让三野原本的将领承担其他职务,都是为了使接下来的解放战争更顺利地进行。
接下来我们简要分析一下其他三大猛将当时的情况。陶勇的作战风格非常勇猛,但资历稍差。在之前与国民党作战的土地革命时期,他最高仅担任游击队师长。要以正兵团级别的指挥员去参与渡江战役,组织上可能认为有些经验的欠缺。
王必成被大家称作“王老虎”,在抗日战争中屡立战功,但也是在与国民党军队的斗争上经验不足。而许世友是因为常年南征北战,腿部有旧伤。在兖州战役时腿部再次受伤,许世友才向粟裕司令请了假,回山东养伤了。
结语
新的四大兵团司令能力也十分出众,他们后来也为三野立下汗马功劳,组织上的安排的确是从大局出发的考虑。
回到文章最初的疑问,粟裕司令所信任的猛将落选四大兵团司令,各有其原因。但他们虽然落选,但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贡献没有因此减少一分一毫。
三野的猛将们依然为解放战争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的功绩人们永远会记在心里。正是因为他们的不懈努力,才有了新中国的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