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吴忠大意之下被胡琏钻了空子,杨勇是怎么怒斥他的?
迪丽瓦拉
2025-07-09 21:04:15
0

1988年5月,开国少将吴忠重返老部队参观,并将自己随身携带的一个笔记本捐给了部队荣誉室。

图|吴忠

吴忠的这个笔记本上写的,是当年包信集作战失利后,刘伯承元帅写给他的一封信以及两个附件,附件的内容包括《我军合击战法的研究》、《匪(蒋)军战法》。后来这封信按照惯例上交给纵队司令部后,吴忠与政委刘振国特意将信抄在了一个笔记本上。

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吴忠始终随身带着这个笔记本,并视若珍宝,他还在笔记本的末尾写了一句:

“这封信,吾认为在今后建设我们的部队和自己学习参考方面,有重要作用,故永久保存。”

这是一场什么样的败仗?能让吴忠在时隔多年后仍然记忆深刻呢。

1947年6月,为了贯彻执行党中央毛主席关于以主力打到外线去的指示,刘伯承、邓小平指挥晋冀鲁豫野战军一纵、二纵、三纵、六纵挺进大别山。

至8月21日,刘邓大军顺利抵达大别山,消息传到延安时,毛主席曾高兴地说:

“我们总算熬出头了!20多年来,革命一直处于防御地位,自刘邓南征后,我们的革命战争,才在历史上第一次转为战略进攻!”

图|刘伯承、邓小平

刘邓大军在大别山创建根据地,遭遇前所未有的困难,不仅仅是面临敌人的围追堵截,更面临生活上的困难,但挺进大别山,调动了国民党军的兵力,从根本上减轻了其他解放区的困难,为全局的胜利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考虑到部队坚持实在困难,为争取战场形势好转,中央下令,由邓小平、李先念继续率领三个纵队在大别山地区作战,刘伯承、张际春则带着第一纵队至淮西地区,并指挥10纵、11纵在桐柏、江汉地区实施战略展开

1948年1月初,一纵在杨勇、苏振华的率领下,开赴河南漯河休整,并负责开辟根据地。

一纵在漯河地区出现,引起了国民党当局的恐慌,蒋介石下令将在大别山地区的整编第9师、第10师和第11师调出,驰援平汉路,并在河南漯河地区集结。

杨勇也很忧虑,毕竟部队疲惫不堪,还肩负着开辟根据地的重任,敌人三个整编师猛扑,势必难以抵挡。在和苏振华商量后,杨勇决心以一部兵力作为诱饵,吸引敌人的注意,主力趁机转移至河南项城一带继续休整。

考虑再三,杨勇选定了第20旅来执行这个任务。

杨勇心里很清楚,20旅将面临的压力,因此特意在战前唤来吴忠,面授机宜:

“你们这次的任务不是消灭敌人,而是伪装主力,迷惑敌人,拖住敌人。所以,要以分散对集中,与敌人兜圈子,以灵活的战术牵住敌人的牛鼻子,拴牢敌人,让敌人步履蹒跚,寸步难行。你要拿出当年在昆张地区小部队活动的本领,与敌人周旋,并在运动中扯开敌军,积极创造战机歼敌。”

图|杨勇

杨勇之所以如此嘱咐,自然也是因为深知这位老部下的脾气。

20旅之前在张风集战斗就和胡琏率领的整编十一师交手,那时吴忠带着58团180余名战士,在张风集死守13个小时,打退了敌人多次进攻,刘伯承、邓小平还亲自签署了嘉奖令。

可同样是在张凤集战斗中,其他部队都吃了不小的亏,其中七纵19旅旅长吴大明在战斗中张凤集牺牲,三纵7旅旅长赵兰田和7旅19团负政委燕登甲在张凤集战斗中负伤。

吴忠虽然立功受奖,当时心里并不痛快,发誓要找回场子。

更重要的是,吴忠在领受任务时,20旅正是兵强马壮的时候,之前汝南、明港两次作战胜利,特别是明港战斗中,吴忠夺了敌人在大别山部队的一个物资补给站,缴获了大量武器装备。

不仅如此,20旅在战后补充了一批俘虏兵,加上不少老兵伤愈归队,整体实力增长不少。

杨勇担心,吴忠压不住脾气,找敌人报仇,忘了任务。

吴忠20旅当时不是满编三个团,其中62团被工委抽调走了,因此部队只有58、59两个团。

不过,这也并不影响20旅整体的士气。

吴忠领受任务后,带着两个团就出发了,一路上大张旗鼓,声势浩荡,以吸引敌人的注意,胡琏的整编十一师以及整编第十师很快就从后面靠上来。

当时,杨勇带着一旅、二旅北上至河南项城一带休整,吴忠则带着20旅一路向南。当抵达豫皖两省交界的包信集一带以后,旅领导干部发生了激烈的争执。

吴忠认为,敌人想要靠上来,还需要不少时间,趁着部队士气高涨,在包信集打一仗,搞掉当地一些土顽武装后再转移。

图|抗战时期的吴忠

不过,吴忠的建议遭到了副旅长李觉反对。

李觉认为:

“敌军是有备而来,而且来的又是国军王牌整编11师,是机械化行军,行动迅速;其师长胡琏对解放军的战术特点研究很透,作战刁钻狡猾,善于捕捉战机,一旦发现我军力量薄弱,肯定会紧追不舍。所以,部队如果停留在当地,搞不好会被整编十一师缠住,遭受不应有的损失,应该继续向西,与敌人拉开距离。”

李觉原来不是20旅的,是纵队参谋处长调任的,虽然他不熟悉20旅的情况,但他的意见很中肯,也具备一定的参考性。

政委刘振国也赞同李觉的意见,觉得部队应该转移。

可吴忠却并不这么认为。

三个人争论了一天,一直到晚上,还是没有统一意见,到第二天吃了早饭,三人又开会讨论。

吴忠还是坚持自己的意见:

“我的意见还是打一仗再走。当然,以我们现在的实力也不能与整编十一师正面交锋。它一来我们就走。”

尽管各方仍然僵持不下,但刘振国最终做出了让步。

“讲心里话,我也想打,可这一仗实在是不好打啊。既然旅长坚持要打,我不再坚持自己的意见,我们就打上一仗再走。”

旅长、政委都同意再打一仗,李觉也不好反对,就这样,吴忠最后拍板定下:

“就在包信集打一仗,然后再转移。”

时隔多年后,吴忠还为自己这一决定后悔万分。

应该说吴忠考虑了很多方面,可是唯独忽略了敌人的因素。

吴忠一开始选定的目标,是国民党军在包信集的一个保安大队,本来以20旅的实力,打这个保安大队不成问题。可实际作战中,这个保安大队借助熟悉地形,与我军一再兜圈子,20旅连续几次都没抓住敌人。不仅如此,这个国民党军保安大队还与离得不远的整编十一师取得联系。

胡琏狡猾如狐,立马就意识到这个机会,于是率领大部队,轻装简从直奔包信集而来。并通知了离得不远的整编第十师一起出动。

就在吴忠苦思冥想如何抓住这个保安大队的时候,整编十一师已经联合整编第十师星夜疾驰,开赴包信集。

一场苦战恶战就此而来。

杨勇虽然在项城,但始终记挂着20旅,当他得知消息,整编十一师与第十师轻装简从飞奔包信集时,就意识到情况不妙,并发电指示吴忠:

“20旅配属纵队骑兵团迅速转移。”

吴忠接到纵队示警后,立即召集开会,商讨转移方案,结果又发生分歧。

吴忠、李觉主张向西转移,刘振国主张向东,双方僵持不下,可这一次,吴忠没有如同之前那样拍板定夺,而是采取了折中方案:

“以配属的纵队骑兵团向西行动,吸引敌军主力;自己率旅主力向东移动,向纵队主力靠拢。”

就是这个决定,后来酿成大祸。

1月10日上午,吴忠率领20旅急行军一夜,赶到了包信集小回庄,并宿营在当地。

就在当天晚上,胡琏率领整编十一师气势汹汹的杀到了。

胡琏当然不认为小回庄只有吴忠的20旅,他通过情报,早就知道20旅是杨勇部的主力,纵队主力都在附近,杨勇肯定也在,说白了,胡琏是冲着杨勇过来的。

上午10时,胡琏的先头部队与20旅58团3营率先交手。

一开战,我军就陷入了被动,一方面整编十一师是敌人五大主力之一,战斗力强悍,另一方面,20旅才经过一夜急行军,正是人困马乏的时候。

这场突如其来的遭遇战,我军是注定了要吃亏。

胡琏是打起来以后,才发现这是一支孤军,充其量就是旅级规模,但他清楚,狮子搏兔亦用全力,因此一开战就投入了整编十一师的全部力量。

吴忠指挥20旅两个团构筑防御阵地,顽强抵抗敌人进攻,虽然进退自如,但毕竟失了先手,抵抗的十分艰难,所幸整编十一师是轻装简行而来,所携带的重武器不多,20旅还能抵抗得住。

只是,胡琏不是自己一个师来的,附近还有一个整编第十师正在赶来。

杨勇察觉不对劲儿,下令吴忠:

“20旅迅速摆脱敌人。”

吴忠制定突围计划后,却被胡琏精准算计,整编十一师提前就埋伏好重兵,20旅猝不及防,被敌人攻入庄内,58团、59团被敌人割裂无法联系,只能各自突围。

58团与后卫的三营汇合以后,率先一步突出重围,避免了悲剧。

59团1营、2营本来是最先突围,可2营在突围时,不幸一头扎进了敌人包围圈,由于各部队未能实现梯次配合撤退,导致了前路后路都被敌人截断。经苦战后,2营警卫连在副教导员李应正率领下突出重围(也有文章称是临阵脱逃,事后被枪决)。营部以及3连经苦战后突出重围,虽然损失惨重,但毕竟保全了建制。

59团2营被围的时候,1营正在有条不紊的撤退,结果被整编第十师尾随而来的一个营追上,双方一场大战,1营本就疲惫不堪,在这样一个环境下苦战,顿时不敌,全营400余官兵或是牺牲或是被俘,1营营长郅福田重伤后被俘,被敌人押送到漯河后牺牲。

包信集一战,20旅损失惨重,特别是59团,几乎被打残,也让全军震撼,刘邓首长听说后,命令杨勇赶赴20旅调查原因。

一贯性格温和的杨勇到了20旅后,对迎面走来的吴忠就是一顿痛骂:

“你讲,一下子就被敌人搞掉一个营,你这个旅长该负什么责任?”

吴忠耷拉着脑袋检讨:

“是我轻敌了,我负全部责任,接受组织上给予的任何处分。”

杨勇大怒:

“你轻敌冒进,该走不走,该退不退,让整整一个营被敌人吃掉,处分?杀头都够了!”

杨勇、苏振华在随后召开的大会上宣布,给予吴忠、刘振国、李觉三人严重警告处分;59团团长董正洪撤销团长职务,政委阴法唐记大过一次,其余各营连团干部,在调查原因后,予以相应处分。

包信集战斗给吴忠的教训太深刻,以至于他人至晚年,也始终难以忘怀,好在中央以及刘邓首长虽然严厉,却并没有过分苛责,给了吴忠惕励自省的机会。

一直到许多年以后,吴忠仍然对老首长刘伯承心存感激:

“刘司令员的教诲使我受益匪浅。”#图文万粉激励计划#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沁... 1943年,驻扎在沁源县的日军接连发生怪事,驻扎在这里斋藤大队的据点每天都有东西不见,从粮食到水,又...
原创 他... 人生难得一知己,好朋友可以为你的人生增色不少,还能帮助你的人生路走起来更顺畅一些。朱德朱老总有一位好...
原创 若... 2024年年初,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发表了一段极其强势的对韩讲话,在此次政治讲话中,金正恩指出,韩国...
原创 同... 1955年9月,起义名将陈明仁和董其武被授予上将军衔,曾泽生被授予中将军衔。 抗美援朝时,曾泽生率领...
原创 考... 明代著名的文学家李梦阳,也是当时朝廷当中的重臣,有着很高的学识,有一年李梦阳在江西督学担任主考官的时...
原创 粗... 1939年秋,八路军129师386旅副旅长的许世友被陈赓安排到上北庄党校学习。 从陈赓本心来讲,他是...
原创 2... 引言 我们现在所形容的“旧社会”,一般是指清朝末期、民国时期,是20世纪40年代末之前的社会。 在一...
原创 1... 1958年夏,在上千人的军委扩大会议上,时任总参谋长的粟裕遭遇滑铁卢,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猛烈批评,其中...
原创 李... 慈禧太后与中国晚清历史的关联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其统治时期被认为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末期,也是中国近代...
原创 4... 明朝的建立,是在元朝末年腐败统治和人民苦难的大背景下,由农民起义风暴推动的。朱元璋,这位未来的皇帝,...
原创 主... 在起义的国民党将领之中,有三人在新中国被授予上将衔,分别是董其武上将、陶峙岳上将和陈明仁上将,在这三...
原创 西... 李建成的陵墓揭示了他的为人与李世民的复杂关系 自古以来,皇室内部的争斗是无休无止的,其中皇子之间对皇...
【塘约之声】第七章:七权同确 “我看到你们的内生动力了,很好!你给我讲讲下一步怎么干。”在塘约村,周建琨见到左文学就这样对他说。 ...
原创 刘... 少年刘邦,是个普通的孩子。楚考烈王十四年(前249),刘邦八岁的时候,在老家丰邑进学。一同进学的还有...
原创 毛... 前言 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了新中国的成立,并且发表了以下讲话:“我们将...
原创 和... 在《八佰》等待上映的军事影迷和电影爱好者心中,四行仓库的400勇士已经成为一段历史传奇。在淞沪会战中...
原创 嗣... 在古代,家族制度至关重要,其中家族继承问题更是关乎家族未来的兴衰。 在家族继承当中,嗣子、祧子、继子...
原创 1... 1951年盛夏,被誉为话剧皇帝的金山携一支文艺创作小组,跋山涉水来到了朝鲜体验当地风土人情,而金山此...
原创 巾... 公元664年,一位名臣上官仪因草拟废后诏书而得罪武后,导致整个上官家族的15岁以上男丁被处死。上官婉...
原创 蜀... 公元280年,蜀汉灭亡17年之后,东吴也被西晋灭国,中国历史上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三国时代划上了句号。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