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我国历史上知名度最高的民族英雄之一,深受大众敬仰。他的事迹不仅在历史记载中留下浓墨重彩的篇章,而且在各种戏剧和评书中频繁出现,其中“岳母刺青”更是成为广为传颂的桥段。然而,这位忠肝义胆的英雄最终的结局却以被小人陷害的悲剧告终,这段悲壮的故事令人唏嘘。
岳飞墓前的雕塑是一个鲜活的历史缩影,跪在岳飞墓前的雕像代表着历史上罪大恶极的奸臣,是岳飞被陷害的元凶。这些雕像的建造起源于明朝时期,当时老百姓和地方官员出于对岳飞的仰慕和对罪犯的愤慨,共同铸造了这些跪着的雕塑。其中,秦桧夫妇是最为出名的,他们是害死岳飞的主谋,其他三人则可视为从犯。
岳飞在年轻时就展现出对国家的忠诚,他让母亲在背后刺下“精忠报国”四个大字,表达了自己对国家的忠诚决心。从军后,岳飞立下了赫赫战功,官职也节节攀升,但这也引来了同朝为官的秦桧的嫉妒。当时正值金国没有足够实力消灭南宋的情况下,准备与宋国谈判和议的时刻。为了议和,南宋开始打压手握重兵的将领,岳飞和韩世忠成为首当其冲的对象。
秦桧是主和派,他暗中挑唆岳飞,试图分解岳飞手中的兵权。岳飞拒绝了这一提议,秦桧又企图陷害韩世忠,但被岳飞识破。回朝后,秦桧伙同他的党羽万俟卨、张俊对岳飞进行了弹劾,诬告他“谋反”。张俊私设公堂,未能撬出岳飞党羽的有力证据,于是就信口捏造了岳飞“谋反”的罪名,宋高宗在各种压力下也犹豫不决,最终紧急召回岳飞,并将他打压入狱。在大牢中,岳飞深感冤屈,最终含冤赐死,年仅40岁。
岳飞的墓前雕塑最初有四个跪着的人,代表着岳飞被陷害的元凶,尤其以秦桧夫妇为主。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雕塑遭到了多次破坏和毁坏。几十年后,随着改朝换代,对岳飞的正义认知逐渐升温,他在历史上的清白得以平反。人们为了对这段历史的反思和对岳飞的纪念,陆续将他曾经被陷害的雕塑重新铸造。然而,其中原有的五个雕塑中,现在只剩下了四个,一个人不再下跪。
这个没有再下跪的人是罗汝辑。他是岳飞谋害案中的一员,虽然只是秦桧的依附,但也是秦桧党羽中的一员。罗汝辑拥有一定的才华,为了追求更高的仕途,加入了秦桧的阵营。在岳飞被谋害的案件中,罗汝辑扮演了一个小角色,虽然也有罪,但并未涉及到“谋反”的罪名。随着朝代更替,罗汝辑的雕塑时而被加入,时而被撤销,直到雍正王朝,总督李卫下令撤销了罗汝辑的雕塑,不仅墓前雕塑被撤掉,就连岳飞庙里也消失了。随着游客素质的提高,这几个雕塑逐渐得以保留至今。
岳飞含冤入狱时,年仅40岁,正值壮年。如果没有这场冤屈,岳飞有可能在北方完成他收复失地的雄心壮志。然而,他的死因并非仅仅是秦桧等人一手策划,而是当时宋朝政治的特殊环境所导致。宋高宗对岳飞并不十分信任,秦桧的挑拨离间使得岳飞陷入了困境。即使没有秦桧,岳飞也很有可能因为政治原因被捕。岳飞的死对南宋的命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后世对他的评价也十分高,明代黄周星的诗句“岳少保同于少保,南高峰对北高峰”更是把岳飞与于谦相提并论,形成了千古传颂的经典。
岳飞的故事,是中国历史上一段悲壮的传说,也是对忠臣的崇敬和对奸臣的痛恨。雕塑前的故事延续了数百年,见证了历史的变迁和人们对正义的追求。岳飞墓前的雕像或许只是静静地站在那里,但它们诉说着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提醒着后人对国家和正义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