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说“虎毒不食子”,但在清末时,湖南却上演了一段匪夷所思的故事。有一位官员离家三十年后,荣归故里,然而,回家之际,他竟然做了一件让人瞠目结舌的事——亲手杀掉了自己的儿子!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别急,听我为您详细道来。
清末时期,太平天国运动兴起,曾国藩招兵买马,组建湘军。一个名叫王友雄的乡民应征入了湘军,当时他年仅二十岁,家中只有一妻一子。然而,自从王友雄从军之后,他的家庭便与他失去了联系。王友雄在湘军打了近二十年的战争,因勇猛善战而晋升为都司,但他却是个文盲,一直未曾与家人联系。
终于有一年,王友雄被调往兰州。他想,离家已经三十年,不知道妻儿是否还在人世,于是便决定趁此机会回家一趟,如果妻儿尚在,就一同带到兰州去。王友雄整理行装,立刻踏上了回家的路途。途中,他雇了一条小船往家乡驶去,却不料船上的船夫竟是几个劫匪。当晚,王友雄被劫匪捆绑并抛入河中,但他巧妙地游至岸边,换了衣服,历经波折,终于回到家中。
王友雄离家时年方二十,此刻已过三十载。进得家门,他的妻子却已认不出他了。但二人终究是夫妻,通过一番交谈,妻子终于相信这个突如其来的事实。在喜悦的氛围中,王友雄询问行李的下落,于是妻子便介绍了几个壮汉,他们是在河中救上来的,正是劫匪中的一员。王友雄对其中一人的眼熟,原来他正是在船上抢劫自己的船夫之一。他们相认后,王友雄的妻子请他拜见王友雄,于是这人进了家门。
父子相见,王友雄的儿子面露尴尬。王友雄欣然接纳他,但随后却宣布要为社会除掉这个“害虫”。在众人的惊呼中,王友雄毫不犹豫地用刀结束了自己的儿子。这突如其来的一幕令众人愕然,但王友雄却义无反顾,坚信这是为社会做出的正确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