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三国演义》之中的精彩描写,诸葛亮可能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知名度最广,最得老百姓认可的丞相。但是就是这么一位在民间几乎被神话的人物,在真实的历史上,却并没有这么高的评价。
尤其是距离当时比较近的《三国志》中,作者陈寿更是直言,诸葛亮治国理政能力超强,但军事实力一般,所以才数次北伐而不得其功。
那么诸葛亮真的军事能力不行吗?
诸葛亮军事能力弱,在历史上其实还蛮有认可度的,但是这种说法其实并不合适。首先他军事能力的弱,那是相对于其治国水平的,你也可以说是他治国水平太高,所以才显得军事能力弱。否则陈寿在《三国志》中说诸葛亮军事能力弱,而他所在的晋朝,却是司马懿建立的,司马懿是诸葛亮手下败将。从这个角度来说,诸葛亮军事能力并非弱,而是没那么强而已。
其次,军事能力本身也是分很多层次的,指挥能力只是军事能力的一部分而已。除了指挥能力之外,诸葛亮练兵能力,行军布阵的能力,动员能力,都是非常强大的。
而这些,当然也都是军事能力的一种,韩信打仗那么厉害,如果没有萧何在后面筹措军粮等等,他也不可能打的顺利。这也正是汉高祖刘邦建国后把萧何封为功劳第一的原因所在。
用咱们现在的话说,那就是诸葛亮是一个合格的政委,合格的军事思想家,谋略家,只是做指挥员能力没那么强而已。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说诸葛亮军事能力弱,那是因为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一直比较重视作战将领的个人作用,而比较忽视统筹能力的缘故造成的。
除了对军事能力就是指挥能力的片面认知以外,从客观因素上来看,诸葛亮军事实力弱,实际上也是由当时蜀汉政权本身的制约导致的。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整个蜀汉政权最强大的时候,不过也就是曹魏九分之一大小,人口只有曹魏四分之一,经济也是远远不如。
在武器装备没有代差的前提下,以蜀汉与曹魏这样的综合国力对比,要求诸葛亮在每一场战斗之中都能获胜,实在四强人所难。
这种国力对诸葛亮军事能力的制约,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军事指挥人才的缺少,整个蜀汉政权之中,人才的数量与曹魏不能相比,诸葛亮就算全身都是铁,又能打多少钉子呢?真正到了打仗的时候,还是得把军队一支支派出去,让别人指挥作战。
但是这些人之中,很少有方面之才,顶多都是一个不知变通,指挥按照诸葛亮的智慧打呆账的将军而已,更别提还有马谡这样不听指挥的。
其次,蜀汉对诸葛亮军事能力的制约,还体现在国小兵少的困境上。所以一将功成万骨枯,打仗没有不死人的,一个将军敢不敢让自己手下的士兵去死,实际上对他整体的战略布局是非常重要的。陈寿在《三国志》中说诸葛亮不善于用奇谋,而是谨小慎微,实际上诸葛亮是根本不能用奇谋。历史上那么多奇谋,真正成功的都是少数,大多数的奇谋实际上都失败了,而失败往往就代表着大量的死伤。
对于曹魏政权来说,损伤了也就损伤了,国家可以继续补充兵员钱粮,但是对于诸葛亮来说,蜀汉就那么大,能够当兵的人就那么多,这一波损伤完了,下一波成长起来得十几年,当然不安冒险,而这种不敢冒险,反而就成了别人明知的弱点。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诸葛亮不是军事能力弱,而是任谁坐在诸葛亮那个位置上,都得弱。
一个人的能力,很多时候是由他在这件事情上付出了多少努力决定的。诸葛亮之所以军事能力弱,可能也是因为他根本无法把全部能力都用到军事方面的原因。正如前文所说,诸葛亮不仅是一个军事统帅,他还是蜀汉实际上的主政人,国家政治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要他考虑,实际上这才是他工作的重心。
尤其是刘备死后,因为蜀汉集团的内部分裂,诸葛亮在打仗的时候,也要分一半心在国内,尽量的弥合蜀地本地人与外来统治者之间的分歧。
种种政务集合在一起,肯定是非常损耗诸葛亮心力。而蜀汉又不像是曹魏,就算是曹操外出打仗了,国内也有杰出的人才统筹政务,只能诸葛亮自己继续担着。
这就很可能导致,就算在战争之中,诸葛亮的精力很难完全投入到战场上来,而他的敌人们却只顾打仗就可以了。诸葛亮毕竟是人,不是神,就算能力出众,那也要花费精力才能干好一件事情,精力的不足,就制约了他能力的发挥。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诸葛亮军事能力稍弱,也可能是因为他无法专注于军事的缘故。
人无完人,金无赤足。诸葛亮作为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说他军事实力较弱,好像更有助于完善他的人物形象。但从历史上来看,这种说法其实有点片面,诸葛亮的军事能力,在古代那么多政治家中,或许算不上最强的一波,但绝对在正常水准之上,甚至如果从练兵和组织能力来看,都够得上名将的边了。
而他最大的缺点,也许并非是什么军事能力弱,而是完美主义和强迫症,什么事情都不放心别人做,只能自己来。这固然是因为蜀汉本身没什么人才,但其实也限制了年轻人历练的机会,更加导致什么事情都得他自己来,累死自己不说,也无法面面俱到。
所以说,对于一个政治人物来说,实际上自身的能力当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用人,也就是古代所谓的“为政之要,唯在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