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祖辈制定,后代传承,以士人家训构成的宋代孝道文化
迪丽瓦拉
2025-07-09 17:03:36
0

百行孝为先,孝是我国优良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国五千多年的历史,涌现出一大批关于“孝”的故事。“孝”这种伦理观念,最早起源于西周的礼乐制度。

《孟子》一书,是最早记录“孝子”这种文化形象的著作。《孟子》中记录舜帝孝敬父母的故事,司马迁曾评论说“天下明德,皆虞舜始”。

“孝”也是儒家道德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儒教取得正统地位之后,“孝治天下”成为了各朝代统治者的施政原则,比如察举制中一项重要科目就是孝廉。

到了宋代,政治,经济、文化达到顶峰,孝道文化也贯穿于庙堂与朝野之上。宋代士人的家训文化和秉承的孝道观念,成为宋代社会宣扬孝文化的重要力量。

一、宋代士人家训重孝的背景原因

宋代社会经济繁荣,科技和文化进一步发展。科举制不断完善,为宋代朝廷输送了大量有文化素质的精英人才。

宋明理学的兴起,加之儒教文化在政治文化中的巩固地位。为宋代的孝文化提供的滋生的土壤。宋代人提倡家庭道德教育,重视家训对家庭的规范作用,统治阶层大力推崇的孝道观念也为宋代重孝的社会风气奠定了基础。

1、家训与孝道的理论关系

何为家训?家训很早就出现在我国古代的家庭治理中,“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似乎成了中国家庭社会的一项潜意识里的规矩。一项成功的家训能够改变一个家族的命运。

家训在《辞海》中的解释是“父祖为子孙写的训导之词”。家训内容一般是为了训诫子孙如何修身立命,为人处世,劝诫后代忠义慈孝,能够为国家效力,为家庭发展做出贡献,光宗耀祖。当然家训也包括对一些日常生活立规矩,比如:婚丧嫁娶等。

何为孝道?孝道在古代的定义为:赡养自己的父母长辈,顺从父母长辈的心愿,为他们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善事父母为孝”——《尔雅》。

孝道除赡养父母以外还有继承家族风气,不辱门楣,光宗耀祖,传宗接代等内容。传宗接代也是孝道里的重要内容,“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出自于《孟子》一书。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家训是孝道的一种文化载体,它包括了祖辈对于孝道的行为规范,同时孝道的传承也进一步促进了家训在家族间的传承发展。家训与孝道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宋代家训与孝道文化繁荣的社会背景

宋代统治者推崇孝道,社会重孝风气浓厚,宋代君臣之间普及《孝经》。用亲身实践感化民众,营造了重孝的社会风气。宋代社会重孝文化除了统治阶层的大力推行和感召外,还有特定的历史时期和文化演变。

两宋时期,正处于我国古代社会制度的变革期,宋代的建国经历了唐朝后期的社会动荡期,唐代后期的藩镇割据大大削弱了唐朝的国力,加速了唐王朝的灭亡。

宋代建国吸取了唐朝灭亡的教训,一方面从军事上弱化武将的权利,另一方面在社会中加强家庭伦理观念的建设。

在文化方面,宋代科举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科举制度的优越性为宋代朝廷输送了大量的优秀人才,这些人才逐渐成为宋代社会各阶层的统治阶级。

这些通过科举入仕的人员经过儒家文化的洗礼,更加推崇儒家的孝道文化。宋代的这些文人士大夫成为宋代孝道文化宣扬的中坚力量。“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而造极于赵宋之世”。

二、宋代家训的孝道观及其实践

家训作为一种家庭道德规范的文化载体,它承载了祖父辈对于家庭后代的殷殷训导和殷勤期盼。它规范了后代做事做人的行为规范,中国人的家训传统历史悠久,题材众多,但其表达的主要思想基本一致。

中国的姓氏和中国的家训是中国家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宋代在我国古代社会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宋代的家训文化也在中国古代发展中有着特殊的地位。

1、一家之主,以身作则——家训的制定者和实践者

家庭中的一家之主,既是家训的实施者也是家训的遵守者,一家之主的行为准则影响着一家人的日常行为规范。

在宋代士人家训中,就有规定家长要言传身教,以身作则的行为规范。比如宋代的司马光、黄庭坚、范仲淹等文学大家,都有在自己的家族的写下家训的著作,在《家范》中司马光教导家人明礼守孝,黄庭坚写作《家戒》,劝族人后代明晓事理,树孝道之风气。宋代文学大家范仲淹写作《告诸子及弟侄》,教导家族遵守孝道之礼。

对于家族中的长辈,宋代家训中有严格的指导规范,比如,司马光在《家范》中,强调家长言行一致的重要性,要求一家之主要身正才能令行,一身作则才能赢得家族尊重,影响后辈们的言行举止,并在著作中引用曾子杀猪的圣贤故事来阐述自己的观点,可见司马光对一家之主言行规范的重视。

宋代的袁君载,为雁荡山的开发做出巨大贡献,他著有《袁氏世范》一书,书中明确规范了家庭和睦的方法和个人为人处世的道理,他在书中训诫后代要孝敬父母,与邻为善,同时自己也一身作则。

他认为“事亲之道,每事尽善,则为子者得于见闻”,强调为家之主者一身作则,给子女树立榜样,就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到子女,从而使子女主动的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2、宋代士人,家庭子女的孝道观

家庭里的孩子是这个家族的未来,宋代士人家庭对待子女的教育相当重视,宋代家训中详细记载了子女行为在日常生活中的规定。孝顺父母,兄弟互助,是一项最重要的内容,另外宋代子女教育包括了生活中衣食起居,言行举止各个方面。

“夫童蒙之学,始于衣冠”,宋代士人的子女教育在衣着上要求严格,宋人的子女每天要早起,到父母的住所问安,衣服一定要干净整洁,穿着得体是最基本的尊敬。

吃饭的时候要,要先给父母长辈盛饭,父母动筷之后,做儿女的才能开始吃饭,讲究“卑幼不得有所欲”,就是说做儿女的在吃饭的时候不能为所欲为。子女照顾长辈饮食起居要态度恭敬,持之以恒。

3、长兄如父——司马光侍奉兄长

在言行举止方面,要求做子女的要谦逊有礼,与父母长辈说话要有耐心,对于父母的批评要虚心接受,如果父母的批评与现实不符合要委婉的去劝谏,不能生气顶撞。

《家范》中记载:“父母之命勿逆勿怠……为人子之礼,冬温而夏清”,对待父母长辈有过失的地方,要“下气怡色,柔声以谏,”由此可见,宋代士人对子女孝敬父母的教育上,要求相当细致。

在兄弟之间,遵循长幼有序,兄弟之间要互敬互爱,孝悌之礼不可违背。强调“人之至亲,莫过父子兄弟”,兄弟之间要保存这种至亲的情感,要和睦相处。

司马光对待兄长司马旦,一向为世人所称颂,司马光双亲去世后,他每年夏县给双亲扫墓的时候,一定会去兄长家里拜访,此时的司马旦年事已高,司马光每次拜访时都会细心照顾。《宋史》中这样记载司马光侍奉兄长:“奉之如严父,保之如婴儿”,说司马光像对待父亲一样侍奉兄长,又像照料婴儿一样照顾他。

三、宋代女性群体的家训内容及孝道观念

1、重视女子孝德教育的宋代士人

古代封建社会有重男轻女,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讲究“女子无才便是德”,这些封建思想对于女性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但在宋代时期,虽继承了这种传统的女性道德标准,但女性的社会地位也出现了一些新的改变。宋代社会更加重视女教,女性在家庭中的作用提升,女性贞洁观念也变得更重视。

宋代士人女子重视孝德教育,重视家庭伦理教育,要求女性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的伦理观念。

在孝德教育中《居家杂仪》记载:“七岁,男女不同席……始诵《论语》,女子亦宜诵之”。可见宋代士人重视女子的德育教育,提倡女子和男性一样都要学习一定的文化知识,懂得孝道观。

2、全能女性——既要懂孝道又要抚养子女

另外教导子女也是宋代家训中指导女性家庭责任的一部分,女性成为母亲后,要承担起教导子女的义务,宋代有很多成功的母教例子。宋代大文豪苏轼,他的诗词和对待人生的思想观念深受后人敬仰。

其实,苏轼的成就除了自己的勤奋好学之外,他母亲的谆谆教导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苏轼的母亲程氏,“好读书,通古今,知其治乱得失之故”。

在苏轼幼年时代,父亲四方游学,无暇顾及他的教育,这时他的母亲程氏就担负起了他的教导责任,程氏良好的家教,促进了苏轼的发展,促使“三苏的故事”为后世传诵。

四、总结

宋代士人的家训,涉及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些家训的内容促进了家族的发展,也巩固了社会的稳定。

宋代士人的家国情怀和以身作则的实践精神,为宋代孝道文化的传播起到了促进作用。这种中国传统的孝德观念,促进了宋代文化的发展,也促进了儒学在宋代集成创新,促生出了像苏轼,司马光,朱熹等文学大家。

当今社会经济发展迅速,每天都能接受到大量信息,人的社会心理发生极大转变,面对这些问题我们不妨多读一读圣贤书,解决心中疑惑,宋代家训为在当今社会的家庭生活中仍然有着充分的活力,在现在的社会中,我们可以继承和发扬好宋代家训中积极的家庭观念。

参考文献

1、《家范》

2、《袁氏世范》

3、《居家杂仪》

4、《告诸子及弟侄》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一... 要说大唐初年最具有吸引力的一场权力斗争,无非就是秦王李世民和太子李建成两个人之间的政治斗争了,在皇权...
原创 统...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话题,中华文明五千年的辉煌历史,是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王朝的战争史,是北方游牧民族...
原创 为... 谈起古代军事著作,现代人首先会想到《三十六计》、《孙子兵法》、《三略》、《六韬》等。这些军事著作是古...
《三国志·战棋版》马上赛季末,... 哈喽大家好啊,七赛季第一批服务器签到51天了,已经差不多到赛季末了。 一般来说,诸侯合战第四轮结束...
原创 建... 建文四年,燕王朱棣带领大军抵达南京龙江驿,对南京城展开围攻,建文帝朱允炆闻讯惶恐,写下罪己诏以平息朱...
原创 傲... 吕蒙吕大都督表示:饭可以乱吃,话不可以乱讲哦。你可以说我不讲武德偷袭关羽,但你不能诬陷说关羽是我干掉...
原创 苏... 建国以后,很多外国政要陆续来中国访问,除了到北京参观,上海、杭州、武汉等城市也很热门,杭州似乎特别受...
原创 大... 春秋战国诸侯争霸,为了各自的理想和目标,就像一个创业团队一样,有的经过努力达到了预期的目标,有的大浪...
原创 为... 毛主席一生酷爱读书,尤其喜爱历史典籍,一本《三国演义》,毛主席是看了一遍又一遍,对于书中的各个历史人...
原创 周... 前言 1949年,我党在北平隆重召开了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在会议上,周总理宣布了很多职位的任命决定。...
原创 遵... 1935年1月,遵义会议召开。 彼时红军刚刚经历过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而且在湘江战役中付出了惨重...
原创 拉... 有关西哈莫尼国王和拉玛十世的颜值较量,确实是一个颇受中国网友关注的话题。 有人赞誉西哈莫尼国王年轻...
原创 民... 在现代中国的学术殿堂中,有一群人身影独特而鲜活。他们是文人,但不仅仅是文人。他们的研究领域广泛,远非...
原创 明... “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这是明朝历史上三位伟大功臣的终局,他们分别是王阳明、于谦、张居正。然...
原创 古... 幕僚最初的含义是在军中为将领们处理各种文事的参谋,秘书等。而后随着这种模式的推广,幕僚泛指为官员出谋...
原创 康... 清朝历史中的这一段有关康熙皇帝与西方文化交流的片段确实是一个充满趣味和启示的故事。在这个故事中,康熙...
原创 没... 安史之乱,把大唐帝国推向崩溃边缘。仆固怀恩造反,则把帝国向着崩溃的边缘又推了一把。这件事的破坏指数远...
原创 吴... 1988年5月,开国少将吴忠重返老部队参观,并将自己随身携带的一个笔记本捐给了部队荣誉室。 图|吴...
原创 康... 导读:在康熙朝,宠爱的妃子有很多,其中以惠、宜、德、荣四位妃子备受皇帝钟爱。那么,为何惠妃能够跻身四...
原创 张... 有人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张三丰那么厉害,他的七个徒弟为什么稀松平常? 武当七侠武功稀松平常?怕是对七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