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同志在毛主席去世后曾经当过国家的最高领导人,身上的担子非常重。但是仅仅数年后,他就选择了主动辞职,开始过上了退隐生活。
他的退,是毫无眷恋地退,此后不再过问政治、不再插手公务,并且也深居简出,也与人接触都是极少。
但是,也有例外,比如钱嗣杰每年都会去拜访华同志,华同志也乐得接待他,为何会如此呢?主要还是在于钱嗣杰工作的特殊性以及两人独特的情感。
钱嗣杰1928年出生于黑龙江,1946年开始参加革命,他不精于军事或者政工,但他是摄影方面的杰出人才。
解放战争时期,他为东北的人民军队拍摄了很多经典照片,后来的抗美援朝也能经常见到他的身影,他曾是志愿军停战谈判代表团新闻处摄影组组长。
从1964年开始,钱嗣杰还有了一份性质极为特殊的工作——毛主席随身专职摄影记者,所以,我们如今看到的很多历史照片,说不定就是钱嗣杰的作品!
想要成为国家领导人的专职摄影记者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许多重要镜头,是非常巧合的背景下拍出来的,从事这个工作就必须随时保持着高度专注,精神压力很大。
幸好,钱嗣杰过硬的专业水平和强大的心理素质,让他胜任了此职。也是因为他做得出色,华同志决定继续让他担任自己的专职摄影师。
华同志成为最高领导人后,经常到全国各地去视察,钱嗣杰自然也要随行。在这个过程中,钱嗣杰发现了许许多多华同志值得敬佩的地方,也留下了很多珍贵的历史照片。
刚开始到华同志身边工作时,钱嗣杰发现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为何华同志的孩子都姓苏?虽然说两人早在1965年就见过面,但钱嗣杰早前并没有怎么去了解过华同志。
听到钱嗣杰的困惑后,华同志笑着跟他解释:我原名叫苏铸,参加革命后,从“中华民族抗日救国先锋”中取意改名的。这让钱嗣杰感到他的志向远大。
而在华同志身边工作,钱嗣杰感触很深的一件事是1977年去大庆油田视察,华同志为了体验工人的辛苦,竟跑到了一线岗位上去,他在看的同时,还忍不住帮了手。
劳累完一天,华同志身上已满是灰尘。回到住处有工作人员接过他的衣服去换洗,结果发现这位中央主席的衣服已有些老旧,上面还有多个补丁。
钱嗣杰当时就感叹,作为国家领导人,华同志完全可以选择更好、更华贵的着装,但他偏偏穿了旧的补丁衣,这是他节俭性格的最佳体现,也可见他的不忘本。
钱嗣杰随同华同志出访过朝鲜、罗马尼亚、南斯拉夫、伊朗等多个国家,那时报纸上关于华同志的图片,都是钱嗣杰拍的。
钱嗣杰拍过那么多人物,觉得华同志的照片是最好拍的,因为华同志特别爱笑,一笑起来就很上镜、很有亲切感。
华同志对钱嗣杰也很关心,经常在外事活动或会议结束后特意询问钱嗣杰“老钱,你累不累?”这虽然只是简单的一句话,却能体现出华同志对身边人的关照,钱嗣杰每次都受宠若惊,尤其是“老钱”这个称谓,可以看出华同志并没有居高临下的那种态度。
不过钱嗣杰在华同志身边工作的时间不算长,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真理标准”取代了“两个凡是”成为主流思想,华同志也渐渐开始不在核心。1979年底钱嗣杰被调回到新华社摄影部工作,不过他对华同志还有着很深的感情。
他说,华同志对身边工作人员都特别好,给大家留下的印象就是好人、老实人,始终以党的事业为重,也特别重视调查研究,工作深入细致,慈祥和蔼,平易近人。
就是因为有感情,即便华同志退下来了,钱嗣杰依然逢年过节还会上门探望。每次见面,钱嗣杰还习惯性地称呼“华主席”,华却连连摆手:已经不是主席了,叫我同志就行。
但钱嗣杰尊敬的可不是那个职务,在他心里华同志永远都是华主席,所以称呼始终没改。钱嗣杰后来回忆过,他去华同志家的几十年里,发现华家陈设基本没有变化。
80多平的会客厅东西两侧都是摆满了书的书架,北边的墙上挂了一张毛主席1961年时的工作照,厅内正中是华同志自己所写的“清净”二字,整个装饰都非常朴素,没有半分奢侈的样子。
2007年底,钱嗣杰如往常一样去看望华国锋。这次他还带了一位年轻记者,他当时没想到,这竟然是最后一次相见。
华同志还是很关心地询问钱嗣杰近期在忙什么,钱回答已经从新华社退休老干部局党委副书记的职务上退下来了,以后准备多出去走走。
华同志笑着说,多出去走走是好事,还要多看看书。随后华同志又嘱咐随行的年轻记者:你从事的工作,是我党一项重要的工作,年轻人更要好好努力,向你们的新闻老前辈钱嗣杰学习,能像战士一样敢打新闻硬仗。
同年12月26日,华同志在毛主席生日这一天不顾自己的身体情况及家人劝阻,坚持要到毛主席纪念堂去缅怀,他如以往的几十年一样,带着大家在主席雕像前恭敬地喊口令:向伟大领袖毛主席一鞠躬、二鞠躬、三鞠躬......
当天华同志的精神状态还算不错,跟着他一起祭拜毛主席的钱嗣杰分开时还约定了明天再去拜访。可惜,钱嗣杰没有等到那个机会。
2008年8月20日,华同志病逝,当天钱嗣杰就从新华社同事处得知了这一噩耗,他一开始不敢相信,连忙拨打电话到华同志秘书曹万贵那里,消息确认后,他痛哭失声。
同月31日,追悼会在八宝山举行,钱嗣杰心中沉痛地去往灵堂送了最后一程,他心里万分怀念那个亲切待人的华同志,也遗憾9月9日这一天,再也没人喊口令带着大家缅怀毛主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