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明代名臣李贤,始终为国为民谋利益,同时获得三位皇帝的恩宠
迪丽瓦拉
2025-07-10 17:33:23
0

今天向大家介绍的这位明代大臣,着实不简单,他历经五个朝代,服侍过四位皇帝,并且获得过三位皇帝的恩宠,他的名字叫李贤。

李贤为人耿介忠直,始终从国家与民众的利益出发,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从不结党营私。《明史》称他“自三杨以来,得君无如贤者。”

下面就来说说李贤的故事。

一.生长于二个朝代,诚实做事不找靠山

生于明成祖永乐六年十二月十六日(1409年1月1日)的李贤,长于宣德(明宣宗朱瞻基的年号)年间。他与当时许多有志青年一样,通过科举考试顺利踏入仕途。

宣德七年,公元1432年,李贤参加大明乡试,并且脱颖而出,考中第一。一年后,他又陆续参加了会试,殿试,虽然成绩不如乡试,没能名列一甲,但李贤仍然进士及第,成为了大明王朝的一名基层公务员。

李贤考取功名之后正值河北,天津两地蝗灾频发,朝廷急需用人,就授予他验封司主事一职,专务河津两地灾情事宜。启程之前,当时的天子少师、内阁首辅杨士奇闻听李贤有才情,就想要见他一面,没想到却被李贤一口回绝了。

李贤表示,灾情紧急,刻不容缓,其实,他是想通过自己努力来诚实做事,而不想攀附权贵、找靠山。

二.从国民利益出发,给二位皇帝提建议

明英宗朱祁镇当上皇帝后,为了表示孝心,打算以旺妃给父亲殉葬,李贤知道后,竭力劝阻道:“旺妃虽然号称皇后,其实先帝并不喜欢她,,何况还有二个女儿放心不下!”英宗听了他的话,让人将旺妃母女放出宫。李贤的一席话,不仅救了许多无故女子的性命,而且使活人殉葬的风气从此逐渐绝迹。

李贤还曾向英宗提了二条建议,一是“应逐渐把鞑官(投降明初的蒙古贵族或官员,只拿工资不做事)迁到外地,以节省繁重的开支”,但明英宗没能采纳;二是建议将文武大臣原来干满九年才授官,缩短为三年,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这回明英宗接纳了,还给李贤升了官。

为了让临时顶班当皇帝的朱祁钰(英宗弟弟),成为一个“合格”皇帝,李贤于景泰二年(1451年)二月,上书提出正本十策,即:勤于圣人之学,听从规劝,戒除声色等嗜好,断绝玩好,举动谨慎,崇尚节俭,敬畏天命,勉励近臣,振作士风,团结民心。

明代宗朱祁钰很赞赏《正本十策》,并且命翰林抄写好放置于自己左右,以备阅览。不久,李贤又上书陈述车战和火器的优势与好处,朱祁钰也予以采纳了。李贤还他选取古代22位君主可以效仿的行事作风,编成《鉴古录》,上呈给朱祁钰。因此,明代宗升李贤为兵部右侍郎,后转调为户部右侍郎。

三.为民众着想、不结党营私,得英宗宠遇

景泰八年(1457年),石亨等发动“夺门之变”,迎接被囚禁在南宫的朱祁镇复位。朱祁镇复位后,立即命李贤兼翰林学士,召他入文渊阁当值,与徐有贞一起参与机务。不久,又升他为吏部尚书。李贤没有辜负明英宗的信任,他为民着想、不结党营私,认真办实事。

当山东闹饥荒时,国家拨出赈济的财物不足,朱祁镇就召徐有贞和李贤来商议,徐有贞说赈济的财物多会被官员中饱私囊。李贤则说:“担心中饱而不赈贷,坐视百姓死亡,这是因噎而废食。”朱祁镇于是听从了李贤的意见,命增拨银两。

“夺门”功臣石亨、曹吉祥与徐有贞争权,他们都忌恨李贤。李贤虽被受打击,但是又被醒悟的明英宗恢复信任,他从此不结党营私,同时注重自己的言行,不是朱祁镇宣诏便不入宫,而朱祁镇更加亲近李贤,每天都召他去顾问。直至天顺四年(1460年),石亨获罪被杀。

当朱祁镇担忧支给军官的俸禄太多,每年的收入不够开支时,李贤请将老弱裁汰出去,这样费用省下了而别人还不知道。朱祁镇采纳了。当时,每年都有边警,天下发大水,长江南北尤其严重。李贤一边筹划边防策略,一边请宽恤百姓,废除国家的一切征敛。朱祁镇采用他的建议,结果四方得以安宁,民力得到复苏。

天顺七年(1463年)二月,空中有声(空中传出声响,代表天有异象),朱祁镇想祈祷消灾,命李贤撰写青词。李贤连续四次向朱祁镇争取,说是因君主不体恤百姓,导致天下怨叛,这才有鼓妖作祟。

李贤并请实行宽民政策,又请停罢江南织造,清理锦衣卫监狱,停止边臣所上的供奉,停止内外采买之举,终被英宗采纳。终天顺一朝,李贤任首辅时,吕原、彭时辅佐他,但唯有李贤受朱祁镇宠遇最专。

四.为保持国家稳定,坚持明宪宗接班

明英宗朱祁镇病危卧于文华殿时。有人想离间朱祁镇与太子朱见深(明宪宗)关系,不让明宪宗接班。朱祁镇当时被谗言动摇,暗中征求李贤意见。李贤叩头伏地说道:“这样的大事,愿陛下三思。”朱祁镇说:“那么一定要传位给太子吗?”李贤又叩头说:“如此则宗庙社稷幸甚。”

朱祁镇起身,立即派人召朱见深来。李贤扶着朱见深,叫他向朱祁镇致谢,朱见深抱着朱祁镇的腿哭泣,朱祁镇也为之流泪,阴谋因而没有得逞。天顺八年(1464年)正月,朱见深即位成明宪宗。

明宪宗进升李贤为少保、华盖殿大学士,掌理讲诵经筵事务。对这位四朝元老、坚持自己接班的忠臣,当然更加宠爱有加。

总之,明代名臣李贤为人耿介忠直,始终从国家与民众的利益出发,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从不结党营私,深得三位皇帝的恩宠。他的经历启发我们:只要忠于国家、始终想着民众利益、勤奋刻苦工作、大公无私办事,就能获得领导的信任、群众的认可,也能为国家作出杰出贡献的同时,给自己赢得美好前程。

本文由“老wu侃国学今用”原创,欢迎关注,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 郑源:虽然对高粱青睐有加也一直提携高粱,但是,郑源内心里也是认为顾一野、高粱不是一个量级的。 在女儿...
原创 连... 说司马南是一个舆论中,风口浪尖的人物,一点也不为过。因为司马南的知识可真是渊博,方方面面的知识,感觉...
原创 秦... 秦汉时期在对抗北方游牧民族匈奴的漫长岁月里,秦汉两朝不仅依靠强大的军事力量,还运用了各种巧妙的战略手...
原创 1... 1958年,河北省会原定由保定迁至石家庄,为何却选择了天津? 1949年7月,随着河北全境的解放,中...
原创 策... 说到中国的科举制度,很多人恐怕想到的就是一些名词和画面,一个读书人在酷暑和严寒中,依然勤学苦读四书五...
原创 古... 古代四大奸臣,一人留下一个典故,如今更是无人不晓! 事物都有两面性,人也是如此。英雄人物会因为他们的...
原创 西... 今天向大家介绍,以执法公正不阿而闻名的西汉法学家、法官张释之,他不仅严守法纪、秉公断案,而且还能做到...
原创 为... 我国源远流长,拥有着上下5000多年的丰富历史,这段悠久而灿烂的历程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每个朝代都...
原创 高... 【历史】从世界历史来看,苏联当年除俄罗斯以外的14个加盟共和国,主要包括中亚五国,波罗的海三国,高加...
原创 科... 千古名篇《蜀道难》为唐朝诗人李白所作,其中记录了蜀地的艰难路途,“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也曾描写地壳...
原创 三... 公元612年到公元614年,隋炀帝杨广先后三次征讨高句丽,动用了三百万大军,可以说是举国之力。然而,...
原创 秦... 1975年冬,西安郊区北沈家桥村意外出土了一枚虎符,通过虎符上镌刻铭文的字体和内容“杜地(秦国杜县)...
原创 清... 清朝时期,对于朝廷官员来说,上朝并非华丽辉煌,而是一场繁琐、严谨的例行程序。虽然在电视剧中,官员上朝...
原创 关... 林冲算是梁山上的老资格了,在王伦还当山寨主的时候,他就已经投奔了梁山,当时的梁山还没有多少好汉,以他...
原创 《... 抗美援朝战争中,宋时轮仅派两个连的兵力去炸水门桥的决定,引起了许多人的疑惑。水门桥是联合国军精锐撤离...
原创 存... 在吴三桂的协助下,多尔衮闯入中原,占领紫禁城,拉开了清朝长达268年的统治序幕。最初的"康乾盛世"时...
原创 世... 提到“黑帮”,许多人都会感到害怕。黑帮,即社会上活动的犯罪团伙和其他反动集团成员,他们以谋取高额利润...
原创 明... 明神宗朱翊钧,是明朝的第13位皇帝,也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48年)的皇帝。他年仅10岁时就即位,前十...
“小推车”的濉溪印迹④丨一座革... 吕欢欢 王晓飞 【编者按】淮海战役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战争的光辉典范。在淮海战役中,广大人民群众在中...
原创 盘... 三国就像是一个星光璀璨的大舞台,在这个舞台上有很多星光熠熠的明星,有武将,谋臣,统帅和诸侯,他们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