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唐朝“救时良相”姚崇,为何要力排众议,以身作则灭蝗救灾呢
迪丽瓦拉
2025-07-10 15:33:02
0

#深度好文计划#

姚崇,是唐朝著名政治家,曾任武则天、唐睿宗、玄宗三朝宰相。他还被人们赞誉为“救时良相”,下面就结合易经《益卦》九五爻的解读,来讲述姚崇力主灭蝗救灾的故事,题目为:

唐朝“救时良相”姚崇,为何要力排众议,以身作则灭蝗救灾呢?

一.工作兢兢业业,被誉“救时良相”

姚崇(650年-721年9月28日),本名元崇,字元之。陕州硖石(今河南三门峡东南)人。他年轻时生性洒脱,注重气节,勤习武艺,以打猎自娱,二十岁后发奋读书,以孝敬皇帝(李弘)挽郎的身份步入仕途,又考中下笔成章举,授为濮州司仓参军,累迁至夏官郎中。

唐玄宗自从任命姚崇为丞相后,抑制贵族近幸,朝廷弊政大为减少。黄门监卢怀慎,名为副相,自己感到才干不如姚崇,遇事就推让,因此当时人称他是“伴食宰相”。有一次,姚崇因为儿子死了办丧事,请假十多天,政事、公文堆了尺多髙,卢怀慎不能处理。姚崇假满,很快就处理完了。

姚崇有些得意,问紫微舍人齐瀚:“我当宰相,可比得上管仲、晏婴?”齐瀚慢腾腾地回答:“恐怕比不上管仲、晏婴吧。管、晏立下法规,很少变更;你定下法规,经常改变。”姚崇又问:“我虽然比不上管、晏,那我究竟怎么样呢?”齐瀚说:“只好算一个救时(解决一时疑难)良相。”姚崇听了,髙兴地把笔丢下,说:“做救时良相,也不容易呀。我真能够做到,也满足了。”

二.解读易经《益卦》九五爻

要弄清姚崇为何要力排众议,以身作则灭蝗救灾这一问题,让我们先来解读一下易经《益卦》的九五爻:“有孚惠心,勿问元吉:有孚惠我德。”其中的“孚”指诚信;“惠心”为施惠于人之心;“惠我德”意思是回报我的恩德。

这一爻意思是:有诚信的施仁惠于下民之心,不用通过占卜去询问,就知道有大吉祥。正如《象传》所说:“惠我德,大得志也。”即从物质上、精神上施惠于民众,使君王、大臣的德政达到较高的境界,这就是大得志。

姚崇正是深知《益卦》九五爻辞的义理,才有力排众议,以身作则灭蝗救灾之举的,请看下面详细讲述:

三.姚崇灭蝗大得志,好事应做在实处

开元四年,山东闹蝗灾,百姓们都按照传统观念,把蝗虫看成上天降下的惩罚,在田头地里,焚香设祭,眼睁睁看着黑压压的蝗虫,把绿油油的禾苗啃个精光。姚崇上奏,请派御史督促州县,赶快捕杀蝗虫。

可黄门监卢怀慎却说:“凡是天灾,岂是人力可以制服的!而且多杀蝗虫,恐怕有伤天和之气。”姚崇当即驳斥道:“从前楚庄王吞了蛭虫,病反而好了;孙叔敖杀蛇,后来反而被重用。我们怎么能够不忍心杀蝗虫,反而让它们吃光粮食,眼看着老百姓活活饿死呢?杀虫救人,如果有祸,归我姚崇一人好了!”

姚崇一面派出御史为捕蝗使,一面亲自去山东各灾区,率领官民奋力捕灭蝗虫。他指出蝗虫怕人,很容易驱赶,田地都有主人,让他们救护自己的庄稼,一定会很卖力。他教各家农户先自己站在地里驱赶。晚上用火熏,一边烧一边埋。大家同时动手,昼夜不停。

有百姓说蝗虫是“天虫”,不能赶,不能烧。姚崇就亲自到地里,把烧死的蝗虫吃下肚。他对官员、民众说:“《诗经》里说:‘把这些害虫,丢进火里去烧!’圣人都说蝗虫是害虫,哪里是什么‘天虫’!”

地方官员对灭蝗之举仍有反对意见。汴州刺史倪若水进言道:“只有修德才能消除天灾,前赵刘聪除蝗不成反而招致更大的危害。”他拒绝御史的指挥,不肯灭蝗。姚崇写信责备道:

“刘聪篡逆之君,德不胜妖,陛下圣明之主,妖不胜德。古时州有良守,蝗虫不敢入境,如果说修德可以免除蝗灾,发生蝗灾就是无德造成的么?”

倪若水不敢抗拒,只得配合捕杀蝗虫。由于姚崇的身体力行,百姓一共捕杀蝗虫十四万石,蝗灾尽除,那年山东保住了常年收成,没有发生饥荒。

四.故事及《益卦》九五爻的人生启示

姚崇灭蝗大得志的历史故事,以及易经《益卦》九五爻辞,启发我们:像卢怀慎一样当“伴食宰相”,还是像姚崇那样做“救时良相”,关系到是为自己服务还是为民众服务的大问题,千年以前的古人巳经懂得其中的道理。我们现在的人民公仆,应该比古人做得更好。难的是你做好事,会有人作梗,有人反对。更难得的是把好事做在实处,做到永远。

总之,姚崇的一生,充满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与担当。他不仅在政治上有着卓越的才能和贡献,更在面对灾难时展现出了坚定的信念和无私的奉献。

他力排众议,以身作则灭蝗救灾的事迹,将永远铭刻在历史的长河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为国家和人民的事业而努力奋斗。

今天,我们回顾姚崇的事迹,不仅是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历史人物,更是为了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我们应该像姚崇一样,坚定信念,勇于担当,用科学的方法和实际行动去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本文由“老吴侃国学今用”原创,欢迎关注,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为“孔子”立法,衢州要干一件大...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戴睿云 于山 衢州孔氏家庙 (资料图) 最近,衢州人在做一件大事: 《衢州市南...
原创 他... 1913年春天,我党早期著名的工人运动活动家张昆弟考入了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不久,这个学校迎来了两...
原创 欧... 欧洲的陆地面积,和中国差不多大。但是,现代历史上的欧洲却是“越分越碎”,小国越变越多。那么,欧洲从现...
原创 美... 美国在过去的18年里,收养了约8万中国儿童,为何几乎全是女孩? 文/观心通史 在中国古代,古人有收养...
原创 假... 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已经将近3年时间,然而疫情依然在全球各地蔓延,看不到一点结束的征兆。在科技和医学...
学党史·兴法治丨《中国共产党百... 中国共产党百年法治大事记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945 4月5日晋绥边区行政公署公布《晋绥边区县...
原创 新... 1948年,随着解放战争局势越来越明朗化,毛主席不止一次地想起明朝迁都之事。 也就是从这时候开始,毛...
原创 陈... 发动兵变灭旧朝建新朝这件事情来看很明显是精心策划过的。从这位新帝发动兵变开始,就露出了他想更朝换代的...
原创 从... #历史冷故事# #民国那些事# #抗日战争# 九一八事变后国联和美国的态度 最近俄乌冲突如火如荼,很...
原创 赵... 五代十国纷争不断,大宋王朝的建立离不开那些骁勇善战的将士,而在其中,张琼是一位备受瞩目的英雄。在乱世...
原创 商... 商纣王自裁的朝歌与周武王兴起的西岐,是中国古代两座文化名城,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朝歌,作为商...
原创 谜... 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家喻户晓,它出自北朝乐府诗《木兰辞》。遗憾的是,花木兰这位女中豪杰在历史上是不存...
原创 李...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公元626年7月2日),在这个历史性的日子里,唐高祖李渊的两个儿子,即李建成与李世...
原创 同... 在中国古代,皇帝是至高无上的,虽说全天下都是皇帝的,但是也总是有人在背后戳皇帝的脊梁骨,皇帝也怕遭到...
原创 都... 汉朝和唐朝是中国是历史上的两颗明珠,强汉和盛唐一直都是国人心目中的骄傲,尤其是唐朝的强盛,得到了中外...
原创 山... 1944年,著名的历史学家郭沫若发表了著名的历史散文《甲申三百年祭》。从1644年到1944年,明朝...
原创 如... 没有机会翻盘,当时刘邦与项羽约定以“鸿沟”为边界,两方将和。于是项羽撤兵,在张良的建议下,刘邦撕毁约...
原创 辉... 清朝在历史上一共存在了296年,在这期间有多位皇帝都是很优秀的,也创造了盛世,但在朝代末期也无可避免...
原创 北... 提起非洲,人们往往会想到炽热的气候与非洲人民黝黑的肤色。在近代历史上,非洲一直被迫沦为西方发达国家的...
原创 若... 若蜀汉如此做,只可能灭亡的更快。 第一,开发南方,越南根本不可行。蜀国全盛时期的人口也只有100万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