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宋朝的柱石之臣李沆,皇帝们敬重他,大臣们更是敬佩他
迪丽瓦拉
2025-07-10 17:32:29
0

一名古代宰相,能做到让皇帝们敬重、同朝大臣们佩服,会是怎样的人呢?宋朝名相李沆,用他拥有的优秀品德,及出色的做事风格给出了这一问题的答案。

下面就来看看李沆是通过怎样的出色表现,而获得上述殊荣的。

一。德才兼备,严于律己

要得到别人的尊重,首先要做到自身德才兼备,还应该严于律己。李沆深知这一哲理。他年轻时就非常喜欢学习,依照古代贤人的标准磨练出了良好的道德品质,他为人光明磊落、气度宏大。

太平兴国八年(983年),李沆成为一名编修国史的文员。一次相府召他考试,写约束边将的诏书,因他发挥出色,宋太宗看后很高兴,立即命他以原职在弘文馆当值,并赐五品官服。(正常同样情况只能享用八品官服)

宋太宗非常看好李沆的才华,不断给他提职加薪,在一次任职资格考试中,除了正常赏赐成绩好的每人百万钱外,太宗还考虑李沆的家境贫穷,欠外债较多,特地多赐钱30万给李沆还债。可见对他多么地器重。

李沆没有辜负皇上的重视,他从此勤勤恳恳为朝廷做事。在雍熙四年(987年),李沆与翰林学士宋白一起为皇上举荐人才。由于宋白把关过严,致使大部分举子落榜,引起了不少非议。但是却没有一人指责过李沆。说明他能严于律己、坚持按章办事。

随着自己职位的升迁,李沆非常注重自身的品德修养。他在朝廷任职时谨慎细致,不追求名声荣誉,行动始终遵守规章制度,从不徇私办事。他还注意勤俭持家,家里住宅大厅前只容许有马打转之地,不让扩大地盘。

当家屋墙塌壁坏、堂屋前的药栏损坏时,李沆都不让修理。他对家人说:“我们身食朝廷厚禄,不时还有意外的赏赐,用得来的俸禄也可用以修理住宅,现在买新的住宅,须一年修缮好,人一生早晚都没法保全,又怎么能长久居住呢?鸟在林中树枝上做个窝,姑且可满足,干嘛做这些华丽的房屋呢?”

有一事例让李沆获得长者的美誉:一位仆人,在欠下李沆家数万金钱后逃跑了,但他年仅十岁的女儿没走,愿把自己卖到李家做事来还债。李沆非常同情她,让自己夫人好生待她,并嘱咐长大后找个可靠的人家出嫁。夫人按照李沆所说的那样去做了,等到这个女孩成年后,为她找到一个好夫婿,并准备陪嫁的财物送她出嫁。

女孩果然志节坚贞,她的双亲后来回到旧都,听说此事后,深深地感激李沆一家。当之后李沆病重时,这夫妇二人为报恩,竟然割自己的肉做成羹来赠给他喝,等到李沆去世后,二人还为他守丧三年。

李沆的忠良纯厚,让宋太宗更加信任他。至道元年(995年)八月,寿王赵恒(宋真宗)被立为太子, 太宗升任李沆为礼部侍郎,让其与李至同兼太子宾客,太宗并诏命赵恒以师傅之礼对待李沆。

二。善于识才,大公无私待君

李沆除了自己行得正,做得端外,他还为宋朝选拔了不少人才,而且他用人不为私,善于识别人,也乐于推荐和提拔人才,如他曾举荐了张咏、晁迥等优秀人。

但李沆举荐人才还是有原则的,如寇准曾多次推荐丁谓,他就始终不予任用,认为其“可使之在人上乎”。寇准当时不以为然,后来果然遭到丁谓的陷害而被贬官,寇准方才异常佩服李沆所言。

在宋真宗朝代,李沆可谓是大公无私,凡事从国家利益出发,敢于匡正皇上的不当之处。如一天晚上,真宗派使者拿着自己的手诏到两省,想让宰相升刘氏(即章献皇后)为贵妃。李沆当着使者用蜡烛烧掉诏书,凑近使者说:“你只说李沆认为不行。”后来真宗果然便不再提起此事。

又如驸马都尉石保吉请求兼任宰相,真宗询问李沆,李沆说:“执行奖赏制度,须有本人亲身干的成绩。石保吉凭借亲戚乡里的缘故,没有攻城作战之功,依靠我授以官职,恐怕会使众人的非议到处流传。”隔一天真宗又再三问起石保吉的事,李沆像当初那样坚持原来意见,此事即停止。直到李沆去世后,石保吉才获升迁。

当真宗因李沆从未有过密奏,询问他原因时,李沆回答说:“臣蒙皇恩授以宰相之职,公事就公开说明它,何必用秘密上奏的方式?一般密奏的大臣,不是说坏话的人就是谄媚之人,臣平常就憎恨他们,怎么能明知是错还是照样去做。”可见李沆真是个大公无私的典范啊!

三。备爱恩宠,预言精准

景德元年(1004年)七月初三,李沆在等待早朝时,突然得病。真宗亲自赐白金五千两去他家慰问。可惜第二日李沆即病逝,享年58岁。

真宗闻讯后非常悲痛,对左右说:“李沆作为大臣,忠心善良纯正厚道,自始至终都一样,怎么会想到他不享有长寿!”旋即下诏为他辍朝五日(李沆位居一品,按例本只辍朝两日),并追赠他为太尉、中书令,谥号“文靖”。宋真宗对李沆的恩宠由此可见一斑。

李沆生前曾经准确地预言了他死后,宋真宗会发生的变化。那是在对辽问题上,李沆认为不可与敌讲和。他曾对参知政事王旦说:“我死后,你一定会做宰相,切记不要同敌讲和。我听说出则无敌国外患,像这样的国家常常灭亡,如果同敌讲和,从此以后国家必然多事了。”王旦当时不以为然,但自“澶渊之盟”后,真宗果然“东封西祀”、大造宫室,致使损耗无数,王旦这才叹服李沆预言之精准。

总之,宋朝名相李沆,德才兼备、严于律己、善于识才;对人宽容大度、做事大公无私;对皇上赤胆忠心、敢于指出其不道之处。因此拥有“圣相”之美誉。李贽在《藏书》中将其列为“忠诚大臣”,王夫之称其为“宋一代柱石之臣”。

李沆的优秀品德值得人们赞颂,他大公无私、公而忘私的工作作风值得后人学习、鉴赏。

本文由“老wu侃国学今用”原创,欢迎关注,共同学习,共同提高!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 郑源:虽然对高粱青睐有加也一直提携高粱,但是,郑源内心里也是认为顾一野、高粱不是一个量级的。 在女儿...
原创 连... 说司马南是一个舆论中,风口浪尖的人物,一点也不为过。因为司马南的知识可真是渊博,方方面面的知识,感觉...
原创 秦... 秦汉时期在对抗北方游牧民族匈奴的漫长岁月里,秦汉两朝不仅依靠强大的军事力量,还运用了各种巧妙的战略手...
原创 1... 1958年,河北省会原定由保定迁至石家庄,为何却选择了天津? 1949年7月,随着河北全境的解放,中...
原创 策... 说到中国的科举制度,很多人恐怕想到的就是一些名词和画面,一个读书人在酷暑和严寒中,依然勤学苦读四书五...
原创 古... 古代四大奸臣,一人留下一个典故,如今更是无人不晓! 事物都有两面性,人也是如此。英雄人物会因为他们的...
原创 西... 今天向大家介绍,以执法公正不阿而闻名的西汉法学家、法官张释之,他不仅严守法纪、秉公断案,而且还能做到...
原创 为... 我国源远流长,拥有着上下5000多年的丰富历史,这段悠久而灿烂的历程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每个朝代都...
原创 高... 【历史】从世界历史来看,苏联当年除俄罗斯以外的14个加盟共和国,主要包括中亚五国,波罗的海三国,高加...
原创 科... 千古名篇《蜀道难》为唐朝诗人李白所作,其中记录了蜀地的艰难路途,“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也曾描写地壳...
原创 三... 公元612年到公元614年,隋炀帝杨广先后三次征讨高句丽,动用了三百万大军,可以说是举国之力。然而,...
原创 秦... 1975年冬,西安郊区北沈家桥村意外出土了一枚虎符,通过虎符上镌刻铭文的字体和内容“杜地(秦国杜县)...
原创 清... 清朝时期,对于朝廷官员来说,上朝并非华丽辉煌,而是一场繁琐、严谨的例行程序。虽然在电视剧中,官员上朝...
原创 关... 林冲算是梁山上的老资格了,在王伦还当山寨主的时候,他就已经投奔了梁山,当时的梁山还没有多少好汉,以他...
原创 《... 抗美援朝战争中,宋时轮仅派两个连的兵力去炸水门桥的决定,引起了许多人的疑惑。水门桥是联合国军精锐撤离...
原创 存... 在吴三桂的协助下,多尔衮闯入中原,占领紫禁城,拉开了清朝长达268年的统治序幕。最初的"康乾盛世"时...
原创 世... 提到“黑帮”,许多人都会感到害怕。黑帮,即社会上活动的犯罪团伙和其他反动集团成员,他们以谋取高额利润...
原创 明... 明神宗朱翊钧,是明朝的第13位皇帝,也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48年)的皇帝。他年仅10岁时就即位,前十...
“小推车”的濉溪印迹④丨一座革... 吕欢欢 王晓飞 【编者按】淮海战役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战争的光辉典范。在淮海战役中,广大人民群众在中...
原创 盘... 三国就像是一个星光璀璨的大舞台,在这个舞台上有很多星光熠熠的明星,有武将,谋臣,统帅和诸侯,他们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