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好文计划#三国时代,英才辈出,而诸葛亮无疑是其中最为璀璨的一颗星。他凭借超凡的智谋与兵法,协助刘备创立蜀汉,名震四海。然而,命运弄人,这位英明睿智的谋士,在五十三岁之际,病逝于五丈原,令世人扼腕叹息,感叹其早逝之憾。
诸葛亮早逝之谜众说纷纭,流传甚广的是他生前犯下三大错事,因而遭天谴折寿三十年。那么,这三件激起天地人共愤的错事究竟是什么呢?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因果轮回?让我们一同揭开这段惊心动魄的历史面纱。
【火烧藤甲军,违天道被折寿十年】
公元214年,蜀地烽火连天,诸葛亮挥师南征,意在平叛。彼时,乌戈国威震南方,三万藤甲精兵,锐不可当。诸葛孔明深思熟虑,谋定后动。他精心策划,于一处险峻峡谷设伏,巧妙诱敌深入,以求一举破敌。
伏兵悄然现身,四面合围,烈火熊熊扑向乌戈军。乌戈士兵慌乱失措,藤甲虽坚,却难挡火攻之势。火光映天,浓烟弥漫,乌戈军伤亡惨重,哀嚎求救之声不绝于耳,惨状令人目不忍视。最终,方圆数里尽成焦土,三万藤甲军化为灰烬,七窍流血,尸骨无存。
尽管诸葛亮以小胜大,成功歼灭了乌戈军,但满地枯骨仍让他心生悲叹。身为文人雅士,他深知以少胜多固然巧妙,但火攻之残酷,实乃有违仁道。此虽为军事所迫,却难免违背天道之谴责,令他深感痛心。
那一夜,诸葛亮在梦中偶遇玄穹高士,高士面色凝重,向其坦言因滥用烈火,致使生灵涂炭,违背天道人心,故阳寿折损十年。虽心有不甘,但诸葛亮亦深知天命难违,只能默然接受这一惩戒。
梦醒之后,他整顿兵马,返回蜀地。在成都,他主持了盛大的超度仪式,连续三日三夜为逝者超度冤魂,以洗刷罪孽。仪式结束,诸葛亮面色凝重却略显释然,仿佛已得到宽恕与解脱。当夜梦中,他再遇玄穹高士,高士赞许他悔过之心,点头微笑,化作风儿轻拂而去。
【杀刘璋全家,被天譴折寿十年】
公元215年,刘备战胜刘璋,占据益州,遂遣诸葛亮镇抚该地。彼时,刘璋余党仍潜藏四方,实乃根除之良机。为消除祸患,震慑可能之叛乱,诸葛亮遂命大将魏延出击,一举荡平刘璋残余势力。
出征前,诸葛亮多次告诫魏延,务必留手,勿伤无辜。然而,魏延性格刚烈,难以预测。他置诸葛亮的叮嘱于不顾,一心只想彻底打败敌人。结果,他不分善恶,大开杀戒,致使刘璋一家老少惨遭屠戮,血流成河,场面极为惨烈。
这场突如其来的惨案令诸葛亮怒火中烧,他迅速策马赶来,眼前刘璋一家惨遭屠杀的景象令他痛心疾首。尽管刘璋是敌手,但无辜妇孺的惨死却让他无法接受。诸葛亮当场怒斥魏延的残忍,斥其禽兽不如,几乎要依法严惩。
事已至此,诸葛亮深感愧疚,他明白自己应为这场悲剧承担责任。他懊悔未能预见到魏延的倔强难驯,选派他独行乃是失策。夜幕低垂,他躺在床上辗转反侧,内心饱受煎熬。虽未亲自动手,但这场血案终究是在他的监管之下发生。
次日黎明,诸葛亮梦中重逢玄穹真人。真人面带怒色,斥责其借魏延之手,无辜杀害刘璋满门,违背仁政之本,遂罚减其阳寿十年。诸葛亮懊悔不已,恳求宽恕,然真人已化作一缕轻烟,随风而去。
此后,诸葛亮对自己的失误深感悔恨,整日心绪难安。他深知,虽能借残忍手段在政治上震慑人心,却终究难逃道义上的谴责。自此,他再未以滥杀无辜为手段,实现目的。这成为他内心永恒的痛楚,时刻提醒着他勿忘初心。
【水淹七军,失民心被折寿十年】
公元217年,魏国名将庞德率雄师七万猛攻荆州,关羽则坚守战略要地樊城,严阵以待。面对敌军压境,关羽兵力悬殊,难以抗衡。他屡次紧急求援于诸葛亮,然援军迟迟未至,形势岌岌可危。
在万般无奈下,关羽决定冒险一试,下令决堤潘江、沔水,意图淹没庞德大军。瞬间,江水轰鸣,波涛汹涌,周围七县尽被淹没。魏军溃散,百姓哭诉。然而,这场突如其来的洪水,也造成了沿岸数十万百姓的惨重灾难,七县生灵涂炭,生命财产损失巨大。
庞德军士的败退让百姓遭受惨状,这一消息令蜀汉军队士气大跌,民心也渐失。噩耗传至成都,群臣纷纷指责关羽草率行事。诸葛亮深知此举后患,虽理解关羽的无奈,但百姓所受苦难,必将动摇蜀汉政权的信任基石。
那一夜,诸葛亮在梦中再度见到玄穹真人,真人厉声斥责他滥用民力、草菅人命,罪孽深重,需折损阳寿十年以儆效尤。诸葛亮痛悔不已,深知失人心即失天下,自此再不敢轻易决水淹敌。他亲派使者安抚水灾中的百姓,尽力挽回民心,然时光已逝,寿命之减已无法挽回。
【身死异乡,望断归路】
正是因犯下三大逆天悖人之错,诸葛亮的寿命被缩短了三十年。公元234年八月,在五丈原催军折钩之时,他的寿命已尽,不得不永别尘世,年仅五十三岁,一代英才就此陨落。
临终之际,诸葛亮满怀遗憾与不甘,壮志未酬,事业未尽。天意难违,他无法再为蜀汉尽忠。诸葛瞻赶来,见叔父气息奄奄,诸葛亮托付遗志,嘱咐宽政爱民。最后,他一声长叹,愧对刘备与蜀汉百姓,便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诸葛亮的骤然辞世,令蜀汉军民沉浸在无尽的哀痛之中。众人纷纷以诗寄哀思,颂其“壮志未酬身已去,英雄泪洒满襟前”。蜀主刘禅闻此噩耗,心如刀绞,每日亲至其墓前,泣诉思念,缅怀其丰功伟绩。百姓亦深感痛惜,纷纷前往祭拜,缅怀这位为民造福的贤相。
昔日五丈原上,目睹诸葛亮病榻垂危,仙逝西去之景的百姓,至今记忆犹新。他们无不为这位英才的早逝而扼腕叹息,感慨天公不作美。诸葛亮正值壮年,本应大展宏图,再创辉煌,然而他的突然离世,对蜀汉而言,无疑是一次沉重的打击。
【结语】
诸葛亮,一代智星,助力玄德,铸就三国伟业,功勋卓著,堪称汉室之光。虽天不假年,然其毕生为蜀汉政治军事之贡献,足以永垂青史。孔明之逝,犹良才未得其所,如夭折之英才,殊为可惜。缅怀诸葛,当敬其才智,更当思如何育英才,此于国家发展意义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