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秋天。
凌晨,万物仍在沉睡之中,四周一片安静。然而,月尾岛却并不平静。尽管尚未破晓,可美军第7联合特遣部队已经准备就绪,屏息等待着最后的时刻。
5点,随着一声令下,数枚炮弹齐飞,仁川登陆战打响了!
此时,听着前线传来的战报,一个头发花白的七旬老人缓缓露出了微笑。他知道,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诺曼底登陆的传奇将再次上演……
战前准备:麦克阿瑟的豪赌
1950年8月23日,东京。
夏日炎炎,阳光刺目,可东京第一大厦的会议室里却寒意十足。空调口的冷风呼呼向外吹,似乎将室内的紧张气氛一同冻结。
过了良久,终于有人拍案而起,直面会议室主位上的老人。这位年轻将领的意思十分明确,他怀疑老人的脑子坏了,否则不会提出如此离谱的建议。
这个被讽刺的老人,正是大名鼎鼎的美军将领,麦克阿瑟。
彼时,麦克阿瑟已经头发花白,年逾七十,不再是当年战场上的英勇无畏的雄鹰。但是,他在美国军中的地位仍无法被轻易动摇。因此,朝鲜战争中再次出现了麦克阿瑟的身影。
这一天,美国军方集聚一堂,海军与陆军的最高统领风尘仆仆,从美国赶来日本,只为了这场最高级别的军事会议。
毫无疑问,麦克阿瑟仍是这场会议的焦点。只因几天前,这位不甘年老的将军提出了一个极为异想天开的作战构想:他要美军在仁川登陆,拿下朝鲜!
仁川位于朝鲜中部西海岸,是当地著名的港口,在朝鲜国土东西最狭隘的“蜂腰部位”。最重要的是,仁川距离汉城只有40公里,是不折不扣的战略要地。
倘若美军能够成功拿下仁川,那么就等于绕到了朝鲜军队的后方,将朝鲜国土拦腰斩断。到那时,朝鲜军队将两面受敌,汉城也将受到直接威胁。
因此,麦克阿瑟的提议似乎合情合理,完美无缺。可实际上,所有人都认为,麦克阿瑟疯了。
原因很简单,理论是一回事,可实践又是另一回事。
尽管仁川在军事战略层面极为重要,但仁川同时又被成为世界上最不适合登陆作战的港口之一。
这一切,都是因为巨大的海潮落差。受此影响,仁川港口附近有24公里宽的淤泥,淤泥形成了滩涂,让登陆成为了奢望。
麦克阿瑟提出仁川登陆后,美军海陆两军都在第一时间表达了强烈的反对。
海军表示,在滩涂上登陆,最终的下场就是沦为敌军的活靶子。
更糟糕的是,仁川港只有一条水道,所有船只都只能从这条水道进入港口。这条水道不仅危险,而且狭窄,只要一艘船出了问题,后面所有的船只都会跟着搁浅。
在紧张的战争中,一旦海军搁浅,后果不堪设想。
除了海军有顾虑之外,陆军同样对麦克阿瑟的提议表示了担忧。
因为一旦实施仁川登陆计划,陆军势必要加以配合,尤其是第八集团军。但是,第八集团军正巧处于釜山防御圈内,想要突出重围,破除防御圈,形成南北夹击之势,着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陆军若是失败,无法推动美国向北进攻,那么先前的一切都将失去意义。
简单来说,无论是海军还是陆军,都有一万个理由来劝阻麦克阿瑟。
可是,无论旁人如何反对,麦克阿瑟始终坚持着自己的判断。他就像一个孤注一掷的赌徒,既赌上了美军的生命,也赌上了自己的声誉。
尽管他已经走向暮年,但眼神却依旧无比坚定,犹如火焰灼灼燃烧。面对下属们的质疑,麦克阿瑟坚定的告诉众人,这场仁川登陆,美国必定会胜利。
而这次胜利,会挽救数十万人的生命。
最终,所有人都被他说动了。
就这样,一场足以载入现代战争史册的登陆战缓缓拉开了帷幕。
拿下仁川:朝鲜的崩溃
实际上,历史已经告诉了我们这场登陆战的最终答案:麦克阿瑟赌赢了。
一场仁川登陆战,令朝鲜几乎一夜崩溃。在后人所撰写的史书里,这是一场足以与诺曼底登陆相媲美的战役。
而麦克阿瑟之所以能在朝鲜战场上创造这样的奇迹,主要有四点原因。
首先,为了赢得登陆战的胜利,美军进行了周密的部署。
尽管海陆两军在最开始都否定仁川登陆的提议,可是一旦下定决心,跟从麦克阿瑟,海陆两军便立刻转换状态,以最积极的姿态准备战斗,不放过每个细节,做出了多项预案。
比如,仁川港设有防波堤,将阻碍美军登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美军专门为登陆小队准备了云梯。
这些云梯大多为铝合金材质,尤为轻便,方便撤离。除了登陆小队外,美军还准备了大量登陆舰,而在登陆舰上,配有大量的抓钩和绳索,方便固定位置。
不仅如此,美军还制定了严密的烟幕掩护方案,混淆敌人视线,确保登陆小队能顺利越过防波堤。
而这多重保障,仅仅是仁川登陆前期准备的冰山一角,可见美军战前准备之精良。
其次,麦克阿瑟深谙出其不意的道理,趁着朝鲜不备,给了朝鲜致命一击。
一直以来,朝鲜对仁川港口的关注度始终较为有限。朝鲜的想法与大多数美国海陆军官类似,海潮落差就是一道最自然的天堑,朝鲜相信,美军无法越过几十公里的滩涂,更不可能在如此极端的情况下躲避朝鲜的追击。
既然如此,在兵力有限的情况下,朝鲜自然分不出精力来照管仁川。
而美军恰恰抓住了朝鲜轻敌的心态,来了一招史无前例的突袭。
在麦克阿瑟的指挥下,美军整理出了一张详细清单,罗列了海陆两栖作战的全部注意事项。等到真正作战的时候,从月尾岛与仁川港直接切入,随后占领登陆场,直接渡过汉江,直逼汉城。
整个登陆过程犹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让朝鲜彻底傻眼。
当收到美军仁川登陆的消息时,朝鲜实际上已经懵了,他们万万没有想到,美军竟然真的会从最不可能的地方出现。
于是,朝鲜心情惶恐,又只能仓促应战,作战心态受到了极大影响,只能节节败退。
与此同时,美军还抓住了登陆作战的重点,引入了空军力量。
在大多数人看来,仁川登陆是海军与陆军的协同配合。但麦克阿瑟一眼看穿本质,指出战争胜利的关键在于把握制空权。
因此,在整个登陆的过程中,美国空军始终盘旋在仁川上空,为海军与陆军保驾护航,彰显了绝对制空权的强悍力量。
正是因为有空军的保护,麦克阿瑟才敢让登陆舰队在大白天直接突袭仁川港,并旁若无人的开进港口内。
透过空军的卓越表现,我们也能找到带领美军获胜的第四个法宝,那就是协同作战。
在仁川登陆里,美国多军种密切配合,相互掩护,不仅没有相互干扰,反而还形成了最大火力的突击效果,令人啧啧称奇。
海军负责输送部队,提供补给,空军提供持续性火力支援,直接切断了仁川与外界的联系。在此情况下,军队的纵深推进取得成果,登陆部队的实力迅速增强,这便是三位一体的真谛。
而这些精彩的战略,也曾出现在诺曼底登陆之中,难怪能将二者相提并论。
那么,仁川登陆最终造成了怎样的影响?又产生了哪些令人意想不到的“后遗症”呢?
意想不到:仁川登陆的“后遗症”
当时,在全美国看来,仁川登陆取得了完全的胜利。
9月15日凌晨,仁川登陆正式开始。美军仅用了一天,就占领了仁川市区,让当地的朝鲜军队完全失去了抵抗能力。
这一夜过后,朝鲜举国上下哀嚎不断,几近崩溃。
随后,美军乘胜追击,在18日上午控制金浦机场,又一次取得了制空权。掌控金浦机场后,美军以此为基地,开启了新一轮的狂轰滥炸。而与此同时,美国陆军悄然出动,向着汉江继续前进。
而此前所提到的第8集团军也没有辜负期待,一路势如破竹,直接北上,切断了朝鲜军队的退路。
两天后,美军发起对汉城的总攻,这场攻击战整体较为顺利,仅仅持续了七天,美军就拿下了汉城。
当美军军旗插上汉城的那一刻,朝鲜战争的局势瞬间迎来了新的变化。
美军气势逼人,汉城失守,无奈之下,朝鲜军队只能被迫进入战略防御阶段,一路后撤,撤到了三八线以北的地区。
仁川登陆成功,美国上下彻夜欢呼,麦克阿瑟成为了真正的战神,在国内的地位空前提高。就连总统杜鲁门也对他礼遇有加,公开表示,往后与朝鲜战争有关的事务,都要听取麦克阿瑟的建议。
但是,美国万万没有想到,这反而导致了美国的失败。
美国过分依赖麦克阿瑟,但当最高将领错失机遇,发生误判的时候,军队也就成了一盘散沙,错过了制胜良机。
曾经,麦克阿瑟的确有机会凭借仁川登陆,一举拿下朝鲜,但他最终还是差了临门一脚。
麦克阿瑟有着非凡的战略判断力,可他的战略眼光却不够深远。麦克阿瑟将所有注意力都集中在仁川登陆上,只要仁川登陆胜利,那他便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
实际上,一个更有远见的将领应当意识到,仁川登陆不是终点,仅仅是一个起点。
他本有机会,趁着汉城一片混乱,占领朝鲜的大部分土地,分散瓦解朝鲜的部队,但麦克阿瑟根本没有考虑到这一层,甚至做了一个错误的决定,那就是将刚刚取得胜利的美军分散成两股力量。
这样一来,美军整体的作战能力实际上被削弱了。可麦克阿瑟已经成为了军中的权威,没有人会质疑他,也没有人敢质疑他。
在这种无尽的吹捧声中,这位传奇将领飘了,于是更加傲慢,甚至傲慢到了忽略战争中的另一个重要国家的程度。
这个重要的国家,就是中国。
其实,在美军执行仁川登陆期间,中国一直在表示强烈抗议。眼见美国取得胜利,中国立刻在鸭绿江岸集结了大量军队,周恩来更是通过印度大使向美国发出警告:倘若美军继续越过三八线,那么中国就会出手。
可惜,美国无人重视这件事。而在往后的三年时间里,美国也为自己的轻敌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由此可见,仁川登陆的确是一场精彩的战役。但是,成也萧何败萧何,历史正是如此神奇。仁川登陆增长了美军的信心,也放纵了美军的自满情绪,最终造就了他们的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