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末期,中国因闭关锁国,长时间不与外界接触,不了解世界格局,落后许多,总是被动挨打。为了遏制情况的发展,让我们的国家变得富强,清朝的一些官员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也就是说引进各列强国的武器装备自己他们的生产技术,以维护清朝岌岌可危的统治,这就是著名的“洋务运动”。在这期间,为了可以全面的掌握西方技术,在容闳的提议下,幼童留美计划诞生了,曾国藩、李鸿章大力支持,联名上书,通过了这项提议,1872年开始,清朝前后分3批次派了120名孩子前往美国留学,他们的平均年龄只有12岁。
1881年,原定15年的赴美留学计划,因中西方差距,观念的不合,持续了9年,被迫中断。当时顺利完成学业的仅有第一批的詹天佑以及欧阳庚,其余的大部分仅读到了中学,就被强制召唤回国回国后的他们除了一小部分因病而亡,剩下的一部分人入伍参军,在1884年的中法海战与1984年的甲午中日战争里,为国捐躯,英勇就义。除此以外,还有一部分人,成为国家重臣,分布在各个领域,有教育方面的,也有外交的,还有工程的等等,在20世纪初甚至还出了清华校长,内阁总理,海军元帅,无不是声名显赫之辈,对国家贡献很大。
那批留美幼童当年学习的地方几乎全是名校,例如:哈佛、耶鲁、麻省理工、哥伦比亚……其中的38名中,耶鲁大学的有25人,麻省的有7人,伦斯勒理工学院的有5个,哥伦比亚3个,哈佛1个。虽然当中的许多人都中途回国,没完成学业但他们后来仍旧干出了一番成就,为祖国贡献了一份自己的力量,在各自的岗位领域上发光发热。有我们大家都知道的铁路工程师詹天佑,带领团队设计修建了我国第一条自主设计与建造的京张铁路,其中的一些方法开首创先河,震惊中外。还有北洋大学校长蔡绍基,清华大学校长唐国安,民初国务总理唐绍仪……
1919年,当年的那120人已所剩不多,其中的11人在上海重聚。彼时的他们早已不是当初意气风发的少年,一个个都成了步入老年的行列的老人,可却仍傲然鼎力。现如今他们那些人早已离开世界,可却还活在我们的生活中,不曾离去。留学幼童们见证了清王朝的无力反抗,民国政府的崛起,不论何时何地,为祖国献出自己的心血以及生命。是我们民族之路的先驱者探索人。接下来是那阶段留美幼童的名单,其中包括了他们的中文名字、英文名字、籍贯、去的时候的年龄以及他们回国后的担任的职位,具体数字是在网上找的资料,只不过是为了看的清楚明白,将它汇总一下,做成了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