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湖口兵变:蒋纬国敢武装夺权?真相是一人口头兵变,太子要收兵权
迪丽瓦拉
2025-07-11 03:02:43
0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

在建立家天下的传承路上,对于蒋经国、蒋纬国两兄弟,蒋介石开始并没有亲疏厚薄之分,而是同样寄予厚望,刻意栽培。

1、蒋介石何以改变初衷?

蒋介石为他们规划的未来是“一文一武,经天纬地”,事实上,也基本上是按此安排他们的人生之旅的。则由蒋经国去苏联学政治,蒋纬国赴德国习军事,蒋介石曾设想:到了晚年,蒋经国父业子继,接任“总统”,蒋纬国以上将“监国”,文武异途,一个主政,一个主军。

然而,蒋介石后来却改变了这一初衷。其原因为:他虽也曾接受过基督教的洗礼,但是朱熹、王阳明、曾国藩等这些偶像人物所灌输给他的“正统”观念早已是“百毒不浸”。一直身份不明的蒋纬国“可爱”亦“可教”,但是,终究一直附侍在侧顺境而行,缺少多方面的历练,性格外露而不坚毅,不堪以大任;而蒋经国虽一度失和于蒋介石,却毕竟是血亲之子,且多年独闯天下,逆境磨砺,气度沉稳而胸襟开阔,为人处事颇有乃父之风。

所以,当抗战初年,蒋经国、蒋纬国先后从国外归来后,蒋介石在“孰重孰轻”的问题上,如果还不能说有十分明确的倾向性态度,对两兄弟都是悉心培植的话,那么,偏安台湾后,他却把蒋经国有意培养为“接班人”了,他开始在党、政、军系统全面扶持蒋经国出掌实权,而蒋纬国的发展则被固限在军界。

1950年,台湾国民党装甲兵司令徐庭瑶退役,蒋纬国以少将军衔代理装甲兵司令之职。1953年,蒋纬国暂离装甲兵随“国防部”作战次长徐培根赴美入陆军指挥参谋学院正规班及防空学校飞弹班研修,1954年秋返台后奉调为“国防部”少将高级参谋。

自1955年1月起,他在“参谋本部”任第三厅副厅长。1958年4月1日,出任国防部第五厅少将厅长;同年8月,“国防部”改组,第五厅裁撤,蒋纬国再度被调回装甲兵部队任司令,连续两届留延,直至1963年,奉调离开装甲兵部队,出任陆军指挥参谋大学校长。其间,蒋纬国在1961年45岁之龄才晋升为陆军中将。

至此,蒋纬国在少将军衔上已干了整整12年,而其兄蒋经国早在1950年41岁出任“国防部总政治部”主任之时编阶已是三星二级上将。泾渭何其分明!终于,1964年“湖口兵变”的突发,把蒋纬国的政治生涯推入了一个转折点。

2、一个人的湖口兵变

1964年1月21日上午10时左右,台湾“国防部”装甲兵副司令赵志华在湖口装甲基地,主持例行的装甲第1师的战备检查时,突然,他临场发表演说,发表令人意想不到的言辞。

主要内容为:

(一)国际形势不利于台湾当局,世界各国争相讨好中共,外交有陷于孤立的危机,当局官员没有处理外交的能力,竟有人提倡“两个中国”的论调国。(二)高级军事将领,只顾自己生活享受,不顾部队生活。身为“总统府”参军长的周至柔,养的狼狗每月吃的东西比一个连的伙食费还多。社会上进行的“台湾小姐”的选拔,无异鼓动奢靡生活,也沦为高官子弟追逐的对象。(三)装甲部队是“国军”精锐,也曾是戍守台北市的“御林军”,理应挺身而出。

赵“副司令”在台上满怀激情的演说,台下人却一个个听得瞠目结舌。

赵志华见反应冷漠,又高喊“谁敢跟我去?”还是没有回音。他又掏出手枪,对空开了两枪,再叫:“谁敢跟我去?”台下终于有了反应了,先是一位老士官走出队列,高喊:“副司令说得对,我跟你一起去!”随后,一位军内特务、政工少尉张民善也走上讲台,表示愿意追随“副司令”,以接近赵志华。就在赵志华表扬二人的同时,张民善一把抱住赵志华,一边高喊:“抓起来。”

结果,大家蜂拥而上,捉手的捉手,抓脚的抓脚,一起把赵制服。然后,操场上的部队官兵在“师长”徐美雄的指挥下,开回各自营区。

赵志华被抓时,湖口基地外面已经是天翻地覆,乱作一团。就在他历时一小时余的演讲之初,基地执勤人员闻声不对劲,就已逐级上报。

3、被“定性”的兵变

当装甲兵谋反的消息传到参谋总部时,参谋总长彭孟缉、陆军总司令刘安祺不在台北,蒋经国在接到报告后,立即下令:

“湖口以北的陆军及装甲兵进入各自临时阵地,随时准备狙击任何北上的坦克和装甲车。如狙击不成,则炸毁台北市西、南面的‘中兴’、‘中正’、‘台北’等大桥,以确保台北市乃至‘国府’、‘总统府’的安全;同时命令桃园、台中机场的空军机群进入战备状态,随时准备配合陆军阻止叛军。”

因为“装甲兵总司令”郭东晹不在清泉岗总部,蒋经国又命令参谋长金仲原和政战主任武宦宏坐镇,并由前装甲兵总司令、现陆军指挥参谋大学校长蒋纬国负责联系和协调。

然而,两个小时过后,准确消息传来:仅是赵志华一人口头兵变,而非装甲兵谋叛,没有形成武装冲突。于是,事态很快平息。

这就是震惊台湾的“湖口兵变”。

4、到底算不算兵变?

“赵氏演说”是武装兵变吗?

赵志华被捕后,并未依“军事刑法”规定的“叛乱罪”起诉,而是以违反军纪案处理。他如果真是要率领装甲兵叛乱,必死无疑,可最后定为无期徒刑,14年后保外就医,1982年病故,其妻子及女儿早已获准移居美国。以上处理结果说明不是兵变。1988年3月间,蒋纬国在其兄蒋经国死后仅两月,就在一次台湾大学举行的国际学术会议上公开说:“湖口兵变,绝非事实,全是外界讹传,不足采信。”

非“兵变”,那是什么呢?据当时在场的一位“将军”说:“所谓‘湖口兵变’,根本谈不上是有计划、有预谋的‘兵变’,仅是赵志华将军的个人事件。”

赵志华为中央军官学校十期生,后又到美国西点军校专攻装甲作战,抗战时参加驻印远征军作战,编入新1军装甲团,抗战胜利后被蒋纬国收编到装甲兵部。淮海大战时已经官至上校,被中共方面俘虏。1949年4月间,他逃到香港转台湾。找到老长官蒋纬国以后,又官复原职,出任装甲旅上校旅长。

在逃台初期的军队整编中,装甲兵编为2师4旅。经蒋纬国直接向蒋介石保荐,赵志华升为装甲第1师师长,兵变前,赵志华已经是装甲兵少将副司令。他当第1师师长时,治军严格,管理有方,多次受到台湾军事当局的嘉奖,一度被任过装甲兵总司令的胡忻曾夸奖:“赵志华是深得蒋纬国将军的真传。”

赵志华是东北人,为人耿直,说话坦率,对国民党内尤其是上层的堕落,对社会上尤其是官场的腐败,深有感受。他平时积怨甚多,终于导致发表批评时政,在装备检查时呼吁装甲兵责无旁贷地站出来“清君侧”与“肃腐败”。

入狱后,赵志华又给蒋纬国写了《万言书》,列举出部队伙食差、高级将领生活奢靡、人事升迁浮滥、选拔“台湾小姐”等时弊,把“一二一讲话”系统化、具体化,申诉情绪激昂。这要说赵志华煽动造反、预谋叛乱,是不合事宜的。他完全是出于对蒋家王朝的忠诚,是为了尽可能地减少国民党的恶习。

蒋介石在看到《万言书》之后,认为赵志华只是基于一时之激愤,并无明显的叛乱意图,所言又充满效忠之情,于是,从枪口之下救了赵志华一命。然而,他并没有宽容赵志华的鲁莽行为,为了堵截此类事再发生,防止像赵这类人出现,特把赵交军法部门判处了无期徒刑。

赵志华身居高位,官阶不低,为何干此类既无成功把握又有杀头之险的政治游戏呢?

综合起来说,不外乎有以下原因:

一是升迁不成,如他昔日的部属郭东晹在1963年1月蒋纬国离开装甲兵总部后,接任装甲兵司令。赵副司令当然不服气;二是买住房向官方借钱未准,有怨气;三是郭东晹并不把这个“老副司令”放在眼里,赵志华虽为“副司令”,可实权全在郭手中,心中难免有不满之情;四是对上层腐败看法甚多,不吐不快;五是他过高估计自己在旧部装1师中的影响,以为只要振臂一呼,就会追随成群,坦克、装甲车就会浩浩荡荡杀向台北,贪官污吏就会束手就擒。

所以,在毫无组织准备、没有联系一兵一卒、也没有调查摸底的情况下,他临时地突然发表演说,进行煽动。可讲演刚完,自己也成为阶下囚。

5、如何牵涉到蒋纬国呢?

“湖口兵变”严重牵涉到蒋纬国。这是因为他与装甲兵和赵志华的密切关系。

在台湾国民党的装甲兵发展史上,蒋纬国是个重要人物,曾一手完成了装甲部队逃台后的恢复、整编、发展工作。在“湖口兵变”前国民党退台15年,他当了10年的“装甲兵司令”,大大超过了国民党军界各军事主官任期2年的规定。蒋纬国曾把“装甲兵”当作“第二生命”。

对于装甲兵,蒋介石感到很矛盾。从固守台湾的角度讲,坦克和装甲车无疑是一支反登陆、冲击登陆之初还无坚固防守力量的对方滩头阵地的最好的装备。同时,在其他军兵种或陆军部队出现叛乱时,装甲兵更是一支最快最有效的镇压力量。所以装甲兵被台湾军界和社会上称为“御林军”。可从内部哗变的角度讲,装甲兵又是一支最危险的力量。

它不需要空军、海军那么多的后勤单位和复杂的技术、通讯设备,行军速度快,因此它的机动性极强,它不仅火力集中,杀伤力大,进攻性也极强,而且它自身具有相当的防御、保护能力,再加上机动性、进攻性极强,所以不像其他军种那样容易狙击和互相制约。

尤其是台湾岛南北长约800公里,宽约300公里,坦克部队在昼夜间能横扫来回。如果装甲兵叛乱,台北当局将无法收场。对这样一支装备1000辆各类杂牌坦克、装甲车的特殊部队,蒋介石无法放心,故让小儿子蒋纬国出任装甲兵司令,以保证装甲兵不出差错。

尽管装甲兵归蒋家人管,但由于装甲兵总部设在台北,驻扎总部内的坦克、装甲车的炮口对着台北市,社会上关于装甲兵要造反的传闻一直不断。在1953年蒋纬国短期调离装甲兵总部时,装甲兵总部也由台北迁往台中。蒋介石这样做的目的,无非是在装甲兵如有异动时,台北方面能够为研究对策、实施应变措施、调兵遣将争取时间。

“湖口兵变”时,则可看出蒋介石把装甲兵调出台北的“高明”之处;赵志华还在鼓动、演说之际,湖口通往100公里外的台北的所有路口、要地、桥梁都已被忠于蒋经国的部队所占领。即使赵志华鼓动成功,率领坦克出营,即使能打到台北,那已是历经苦战、伤痕累累,也已事成强弩之末难以再战了。

6、蒋纬国的下场

蒋纬国以“总统”之子的身份,长期经营装甲兵,装甲兵部成了他一人独霸的势力范围,他人不敢染指。装甲兵内部的人事关系、军官晋升都是以“司令”为中心,唯蒋纬国的意志行事。鉴于这一现实,“湖口兵变”后,蒋经国直接指导装甲兵的清理、整顿,名为清除赵志华的影响和势力,实为把蒋纬国建立起来的势力范围一网打尽,装甲兵从此转到蒋经国的门下,蒋纬国和装甲兵的关系就此结束。

“湖口兵变”之前,蒋纬国除与装甲兵关系密切外,与赵志华的关系更亲密,两人合作长达20余年,蒋纬国对这位西点军校毕业生的信任程度,远远超过对黄埔系、中央军校系学生的信任。赵志华在“总司令”的栽培下,稳且快地上升。特别是在1950年间,作为淮海战场上中共俘虏的他,能够到台湾官复装甲上校旅长,则完全是蒋纬国在起作用。

唯一给两人友谊留下的遗憾,是1963年蒋纬国离开装甲兵总部时,在蒋介石、蒋经国精心安排下,赵志华没有能够成为蒋纬国的接班人,而是让郭东晹领先。湖口事发,蒋纬国不顾自己的困境,尽可能地为赵辩护,认为当事人行动属于莫名其妙的精神不正常行为,不必送军事法庭,关进精神病院即可。赵入狱后,蒋纬国经常去看望,亲自安排赵的妻室儿女赴美定居,安排赵保释出狱就医。赵病故后,身为台湾联勤总司令的蒋纬国还亲自出面料理丧事。

有以上两层“关系”,尽管蒋纬国离开装甲兵已经一年有余,但“子弟兵”闹事,作为“老长官”的他难逃其咎。“湖口兵变”发生,蒋纬国立即向国防部长俞大维自请处分。“俞部长”虽为蒋介石所信任的重臣,连任11年的国防部长可也不敢处分蒋纬国,只是上报蒋介石,由“总裁、总统”裁决。

由于宋美龄出面为蒋纬国后援,蒋介石没有公开处分蒋纬国,而且也缘宋美龄的力保,主事者赵志华这位蒋纬国的老部下,由死刑改判为无期徒刑,所牵涉的30余位将领,也个个都在“原职待退”。但是,蒋纬国就此失信、失宠于蒋介石。

蒋介石决定剥夺蒋纬国的带兵权后,蒋纬国在蒋介石的最后10年间,实际的部队指挥权已不复存在,只能是拿着笔杆教鞭,在军校里纸上谈兵,并且一直得不到提升,在中将阶衔上一滞又是14年。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关于历史领域的话题或观点可以【关注】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第一时间回复。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伪... 我们知道,崇祯皇帝作为明朝最后一位皇帝,面临李自成大军入城,宫内乱成一团的情况下,这时的他带上太监走...
原创 三... 想来大家都有看过三国演义吧,里面的每一环节非常的精彩,而且每个人物的性格也都非常的饱满,特别是猛将和...
原创 三... 中国古代汉人建立的大一统王朝中,汉、唐、明占有重要地位,且国祚较长对中国古代史有重要意义。而从统治者...
老照片 80年代伯明翰 破旧的... 我们通过Richard Davis(理查德·戴维斯)的照片,重温20 世纪 80 年代的英国伯明翰,...
原创 大... 崇祯皇帝上位时,明王朝已经到了风雨飘摇之际,虽然崇祯为了明朝的发展做出了许多政策上的改变,但依旧挡不...
原创 传... 某日,周文王姬昌梦中见东南方有一只白额猛虎,胁生双翼,向帐中扑来。次日,一个叫散宜生的大夫给文王解梦...
原创 清... 无论是小说《西游记》还是电影《让子弹飞》里,都曾有过 “强盗半道杀死赴任官员,然后冒名顶替跑去当官”...
原创 认... 在日本,有很多人都自称是中国人的后代,比方说很有名的山口百惠,就曾经在一次访谈节目中,表示自己的祖先...
原创 二... 历史的长河中存在过许多朝代,见证时代的演变和岁月的更迭,以及人类伟大的创造发明的出现。 透过史书,...
原创 战... 公元前270年野心勃勃的秦昭王准备兴兵伐齐,要想一统天下,就得先啃下这当前最强对手,如灭得齐国,其它...
探古迹,访新颜,在广州南沙赴一... 领略岭南水乡的风情、探访历史悠久的文化遗产,多彩的夜间活动解锁海滨夏日的乐趣。暑期来临,广州南沙以丰...
广西龙州发现清代八角茴油蒸馏遗... 本报电(庞革平、黄华江)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龙州县文物保护和考古管理中心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
原创 人... 2004年9月11日,一部电影的上映引来了全球的关注。那就是由特瑞·乔治执导,唐·钱德尔、苏菲·奥康...
“盛装舞步”千年前曾流行西域 阿斯塔那古墓群出土的彩绘泥塑舞马俑。新疆博物馆资料图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赵梅 在奥运会马术比赛中...
原创 长... 在山西省长治市潞城区黄牛蹄乡李庄村中心,矗立着一座武庙,也被称为关帝庙。这里修建于元至大二年(130...
原创 清... 自从清朝进入中原,建立统一的王朝之后,中华民族就进入停滞不前的状态。不过,儒家思想却得到继承,并且发...
原创 庐... 1959年彭老总落难后,其他开国将军都对彭老总避而远之,唯有这三位将领还来看望彭老总,并安慰彭老总,...
原创 日... 在二战当中,我们经常能看到这样的场面,日军不顾一切,甚至不做任何战术动作,就向对方发起了冲锋,在冲锋...
原创 甘... 我国历史上涌现过许多年少成名的天才,其中三国时期的曹冲、战国末期的宰相甘罗都是令人瞩目的人物。然而,...
原创 4... 前言 提到朱光,毛主席十分熟悉,知道他和自己一样,都是爱书之人。或许这与朱光的先祖,有着莫大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