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德十六年(公元1521年)三月十四日,武宗朱厚照在豹房驾崩。话说皇帝也是肉身,难逃一死,但皇帝又不同于普通人,他有江山,我们没有。
朱厚照一死,他的江山给谁呢?他一生过得挺潇洒,皇宫规矩多,他就在隔壁搞个私人会所--豹房,想干嘛干嘛;向往疆场,他可以跑到宣府,与蒙古鞑靼较量一番,而且还赢了。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李白这句诗用在明武宗身上再恰当不过。纵然如此,他也有遗憾,作为帝王,他没有儿子,那这大明江山传给谁呢?
对于这个问题,他在病重时,肯定有所考虑,但他的遗言却只字未提接班人,只说“朕疾不可为矣。其以朕意达皇太后,天下事重,与阁臣审处之。前事皆由朕误,非汝曹所能预也。”
但在他死后,遗诏对外宣布如下:
是日,传遗旨谕内外文武群臣曰:朕疾,弥留储嗣未建。朕皇考亲弟兴献王长子厚熜年已长成,贤明仁孝,伦序当立。已遵奉祖训兄终弟及之文告于宗庙,请于慈寿皇太后即日遣官迎取来京,嗣皇帝位,奉祀宗庙君临天下。
遗诏点明接班人朱厚熜,是为明世宗,明宪宗朱见深之孙、明孝宗朱祐樘之侄、兴献王朱祐杬之子、明武宗朱厚照的堂弟,明朝第十一位皇帝。
从上述一长串的前缀,我们来说说何为“天选”的第一层含义。
明朝帝王传承的规矩,与其它王朝也没多大区别,父死子继,但问题在于明武宗无子,这也不难抉择,太宗朱元璋早就把规矩订好了。
据《皇明祖训》规定:
凡朝廷无皇子,必兄终弟及,须立嫡母所生者。庶母所生,虽长不得立。若奸臣弃嫡立庶,庶者必当守分勿动,遣信报嫡之当立者,务以嫡临君位。朝廷即斩奸臣,其三年朝觐,并如前式。—《皇明祖训·法律》
从上述规定可以知道,无皇子者,必兄终弟及,须立嫡母所生。
明武宗倒是有个弟弟,但早夭,他也就成了独生子。
这样一来,明孝宗、明武宗都是绝后,那就只能再往上找明宪宗,从明宪宗一辈里再找。
明宪宗儿子的情况如下图:
从图中可知,宪宗皇帝有14个儿子,武宗驾崩时仍然在世的皇子有:第六子益王朱祐槟(43岁)、第七子衡王朱祐楎(43岁)、第九子寿王朱祐榰(41岁)、十一子汝王朱祐梈(38岁)、第十二子泾王朱祐橓(37岁)、第十三子荣王朱祐枢(36岁)。
那么是不是从活着的这些儿子当中找继承人呢?非也,所谓的兄终弟及,并非是指A挂了,B上,B挂了C上,而是A挂了,找B上,而如果B挂了,就找B的嫡子上,如果嫡子也挂了,那就找B的次子,这样依次排序,也就是“伦序当立”。
对于“伦序当立”,进士张璁在《大礼或问》的上疏中有解释:
方武宗宾天,群臣定议以迎我皇上也,遵祖训也,兄终弟及之文也,何也?孝宗兄也,兴献王弟也。献王在,则献王天子矣。有献王,斯有我皇上矣。此所谓伦序当立,推之不可,避之不可者也。—《明世宗实录卷八》
由此,我们也发现,如果你是老二,那你与老大的差距,就不是老大一个人,而是老大一家人。
拿英国国王的继承顺序来看,伊丽莎白女王的第一顺位继承人是查尔斯王子,而如果查尔斯王子死了,也轮不到安德鲁王子和爱德华王子,因为查尔斯王子还有家人,王位会传给他的家人。
也就是说,安德鲁与查尔斯的距离,不是查尔斯一个人,而是查尔斯一家人。
伦序当立就是这个意思,不同的是,我们的封建王朝是传男不传女。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明世宗朱厚熜是第一顺位继承人,也就是天选继位人,这是“天选”的第一层含义。
那么第二层呢?第二层含义与张太后有关。
张太后不会同意让“载”字辈的上位,因为如此一来,张太后就变成太皇太后了,手中实权就不归她了,家族利益就会受到影响,她为什么要给自己挖坑呢?
再者而言,张太后和杨廷知选中朱厚熜,也是看中他年纪小,父亲朱祐杬也不在了,哥哥也早夭,家族人丁也不旺,只有他自己和一个老妈。
像这样的皇位继承人,那是再好不过了,最主要就是好控制,这也就是“天选”的第二层含义。
但张太后、杨廷和的算盘打错了,明世宗可不好控制,别看他人小,还没上台就开始摆普了。
明武宗驾崩后,朱厚熜使团行至北京城外,双方就发生了第一轮冲突。按照礼臣建议,朱厚熜应尊孝宗为皇考,改称兴献王为皇叔父,朱厚熜不同意;让他以皇太子礼仪继承皇位,他也不愿意,他说:“遗诏以我嗣皇帝位,非皇子也。”;礼臣让他从东安门入居文华殿,择日登极,他也不愿,最后他从大明门入,随即在奉天殿即位。
世宗入京后,给他拟定的年号为“绍治”,但他不用,后来用了年号“嘉靖”。
世宗继位不久,就又发生了一个大事件,就是“大礼议”事件。这起事件围绕世宗与孝宗的关系,以及明世宗生父尊号的皇统问题上,双方发生了长达三年半的礼仪之争。
最后的结果是,明世宗不顾朝臣反对,追封其生父兴献王为兴献帝,封其母妃为兴献后。此后兴献帝的牌位移入太庙,排位在明武宗之上,兴献王墓被改为显陵。
因为这起事件,大学士杨廷和退休归乡,此后还因此获罪,削职为民,最后抑郁而终。
更为严重的是,张太后也牵扯其中。世宗入京不久,就把自己母亲蒋氏也接来了,到底是走王妃礼仪,还是皇太后礼仪,在朝堂引发争论,这也为之后的“大礼仪”之争埋下伏笔。
蒋氏入宫后,张太后的地位就很尴尬了,同时也不断受到世宗的冷落与打击,最后算是被气死的。
可见,这次大礼议事件以明世宗的胜利宣告结束。
但世宗与这个世界的对抗还没完,在经历了前期短暂的整饬后,到执政中后期,他就迷上了修道,开启了他与生命的对抗。
再之后,在位45年,24年不上朝,与朝堂也对抗二十多年。
要么说,明朝亡于嘉靖,这或许是“天选”帝王的第三种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