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时,朱元璋的儿子们都在做什么?
迪丽瓦拉
2025-07-11 10:02:25
0

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去世,皇孙朱允炆继位。

朱元璋的第四子燕王朱棣从北平赶往南京奔丧,却听到遗诏让各藩王留在封国不要去京师,朱棣就不敢前往了。

当时朱允炆虽然继承了皇位,但是形势对他是很不好的,因为藩王都是皇亲国戚,且拥兵自重,形成了头轻脚重的局势。

朱元璋在世时尚且可以节制,但资历尚浅的朱允炆上位后很难服众。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建文帝朱允炆采纳了齐泰、黄子澄的建议,想利用削藩来巩固皇权。

其实“削藩”的事例不是头一次出现,早在汉景帝时,汉景帝就采纳晁错的《削藩策》进行削藩,但导致的后果却很不理想,因为直接爆发了“七国之乱”。

所以建文帝想要用“削藩”来巩固皇权,出发点是好的,但欠缺考虑。

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有人告发燕王朱棣谋反,建文帝下诏斥责朱棣,并逮捕了燕王府属僚,见此情形,朱棣和僧人道衍开始谋划。

之后,朱棣上书建文帝斥责齐泰、黄子澄是奸臣,举兵造反,朱棣自设百官,称“靖难”军,半月内就拥兵数万人。

朝廷得知消息,建文帝以耿炳文为大将军,率军征讨朱棣。

历时四年的“靖难之役”就此拉开序幕。

一、朱棣发动靖难时,朱元璋的儿子们都在干什么呢?

1、朱元璋一共有26个儿子,朱棣发动“靖难之役”的时候,他的3个哥哥全部病死,2个弟弟也早夭了。

朱棣排行老四,他上头有三个哥哥,分别是太子朱标,二哥朱樉、三哥朱棡。

而这三个哥哥,朱标在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就去世了,朱樉在洪武二十八年(公元1395年)去世,朱棡在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去世。

朱棣的九弟朱杞、二十六弟朱楠夭折,还没来得及上封号。

朱棣发动靖难是在建文元年,也就是1399年,他成了当时年龄最长,资历最老的藩王。

为什么说朱棣资历老,因为早在洪武十三年他就去了北平,当时他才20岁。

虽然朱棣当时年轻,但他却知人善任,他和晋王一起进攻乃儿不花,晋王害怕不敢进攻,朱棣却火速进至迤都山,大获全胜而回。

之后,朱棣经常率军出征,并受令节制诸王及沿边兵马,长年累月下打出了威名。

所以,在“靖难之役”中,没啥经验的朱原文面对自己这个彪悍的叔叔时,才会心有余而力不足,才会输得一败涂地。

毕竟朱棣有准备而来,建文元年,朱棣39岁,正值壮年,作战经验丰富。

朱允炆不可能是他的对手,而那几个比他大的哥哥都死了,老爹也死了,根本没人能节制他。

2、胡惟庸案牵连死1个,自己作死1个

宰相胡惟庸案牵扯众多,其中朱元璋的第8个儿子朱梓也有所牵连,因为心中不安,竟然和自己的王妃一起自焚死了。

朱梓死的时候才20岁,因为没有儿子,所以封国被除。

朱元璋的第10个儿子朱檀,特别荒唐,因为服用金石药过度死了,死的时候也才20岁。

3、建文帝削藩,5位藩王被废

虽说建文帝对朱棣来说根本不是对手,但建文帝削藩可不是闹着玩的,他是真枪实弹的干的。

早在朱棣发动靖难前,已经有5位藩王在“削藩”的政策中被废了。

朱元璋的第5个儿子朱橚,建文帝害怕他支持朱棣,特别提防他。

他的次子向朝廷举报他图谋不轨,于是朝廷就让李景隆搞了个突袭,逮捕了朱橚,把他废为庶人。

朱元璋的第7个儿子朱榑,因为建文帝一心想着削藩,所以有人举报朱榑图谋不轨,建文帝就把他召到应天府,把他废为庶人。

朱元璋的第12个儿子朱柏,因为朱元璋的死十分悲痛,竟然有了弃世的想法。

建文帝实行“削藩”政策时,有人故意诬告朱柏谋反,当建文帝派兵包围朱柏的府第时,朱柏心灰意冷之下竟自焚而死。

朱元璋的第13个儿子朱桂,因为性格暴躁,被建文帝废为庶人。

朱元璋的第18个儿子朱楩,被告发行为不法,被废为庶人,远徙漳州。

4、朱棣的6个弟弟年龄太小,不能成事

朱棣造反时,有6个弟弟,因为年纪还小,虽然被封王,但还在南京。

他们分别是朱元璋的第21、22、23、24、25、26个儿子。

5、4位藩王,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也不是所有人都和朱棣一样有雄心壮志,敢和皇帝叫板的,他们很多人就想过两天安生日子,别祸及自己就行了。

而朱棣对这些弟弟的要求也不高,自己要干大事,只希望他们别添乱就行,帮忙什么也不稀罕。

4位藩王,分别是朱元璋的第6、11、14、16个儿子,在这次战役中选择了中立。

6、被迫支持建文帝1位

朱元璋有一个儿子朱植,说起他觉得特别搞笑,因为他被封为辽王,就藩于广宁,当时好歹是九大塞王之一,可他却被建文帝教做事。

朱植的封地离朱棣很近,朱棣害怕他和朱棣来个联手合作什么的,就把他召到京城,削了他的护卫,被迫支持建文帝。

7、“墙头草随风倒”1位

朱元璋有一个儿子特别搞笑,那就是他的第19个儿子朱橞,作为皇室成为,在关键时刻,他生动形象地体现了什么叫“投机”。

在刚开始的时候,他受朱允炆的命令带兵护卫金川门,可等到建文四年,朱棣形势大好,一路直逼南京,朱橞就和李景隆一起献诚投降,打开了南京金川门。

8、被迫支持朱棣1位

朱元璋分封的藩王中,边境上有几位藩王实力强劲,被称为“九大塞王”,特别是宁王朱权,他的实力特别强劲。

朱权的实力有多强劲?他有甲兵八万,战车六千,传说中的“朵颜三卫”就是他的下属。

朱权骁勇善战,曾多次会合其他诸王出赛作战,作战很有谋虑。

朱棣在发动靖难时,趁朱权不备,控制住了他的精锐。

就这样,朱权被迫和朱棣一起造反,朱棣给他画大饼,结果事成之后大饼一口都没吃上。

以上就是朱棣在起兵发动靖难时,朱元璋其他的儿子们所处的状态。

朱棣之所以能谋反成功,很大程度是“天时地利人和”,当然他自身实力强劲,也是其中原因之一。

总之,朱棣最后终究成了胜天半子之人,完成了翻盘改命。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重庆各大博物馆端上丰盛“文博大... 周末的重庆自然博物馆里,借助高科技打造的西南地区首个“全息动物园”正式开园。来自全国各地的观众戴上轻...
原创 为... 三往何劳万乘君,五来方见一微臣。微臣傲爵能轻主,霸主如何敢傲人。——周昙 周朝之后,中原地区进入群雄...
最强售后:《唐朝诡事录》收官立... 《唐朝诡事录之西行》刚刚在8月4日迎来收官,8月5日,《唐朝诡事录》立即宣布启动第三季,观众称赞这真...
原创 公... 阅尽千古风流,独占万世潇洒。 盛唐是一幅华美的画卷,闪耀着时间无法磨灭的光辉。作为那时当之无愧的世界...
原创 李... 古代中国涌现过一批英明神武的皇帝,如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等,其中以唐太宗李世民的贞观之治最为璀璨。...
原创 明... 中国古代文学家曹植曾言:"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这句话如实地描绘了英雄的真实写照。历史长河中,每...
甘肃山丹汉明长城的数字化“体检...   中新社兰州8月4日电 题:甘肃山丹汉明长城的数字化“体检” 中新社记者 冯志军 近年来,在相...
原创 太... 太平天国后期,王爵滥封,有说法总共封了2700多位王。现在经得起考证,有王号有姓名,或者有王号没姓名...
原创 1... 我们经常说,吃水不忘挖井人。当我们面向国旗伫立的时候,很多人看到鲜艳的红色并没有太多的感触,但是如果...
原创 民... 民国虽然离现在已经过去了很多年,但是现在有大批的珍贵影像完整保存了下来,于是大家就评选出了民国的四大...
原创 自... 撰文|日小尧茗居 爱新觉罗·多尔衮(1612年11月17日—1650年12月31日),清太祖努尔哈...
原创 秦... 秦始皇,作为历史上著名的“千古一帝”,其政治、军事和文化贡献深远,然而其暴政与求仙问道的故事也同样令...
原创 经... 李世民为何选择动手杀掉李渊?玄武门之变的发生让这个历史谜团更加扑朔迷离。在这一天,太子府的长林兵和秦...
原创 曾... 曾国藩,是儒家宗圣曾子之后,他是晚清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同时他还是晚清湘军的创...
原创 完... 完璧归赵,世人皆知蔺相如智勇双全,但秦昭襄王也通过“完璧归赵”洞悉了赵国家底和实力。因此这场外交战的...
原创 三... 东汉末年的三国时期,乱世英雄辈出,众多武将和军师在纷乱的战局中崭露头角。英勇善战的武将如关羽、赵云、...
原创 朱... 洪武四年,朱元璋宴请功臣,大家猜酒划拳,喝得东倒西歪。刘伯温却眉头紧锁,一不小心碰倒了酒杯,看到底部...
原创 2...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从很早之前人类就有了群居意识,正因为群聚在一起,所以需要一些核心领...
原创 为... 在世界历史上,国家疆域的变化并不稀奇,而其中大部分是通过武装冲突、王位继承等方式完成的。不过进入了近...
原创 南... 公元1644年,是一个不安静的年份。这一年,崇祯皇帝吊死煤山,李自成兵败山海关,清兵入关南下,占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