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明朝在巅峰时期的版图其实并不比后来的清朝少,甚至超过了千万平方公里。
但明朝的版图弹性较大,而清朝则相对较为固定。清朝版图之所以相对较大,个人认为有以下几个因素:首先,清朝对领土有着强烈的领土观念。从顺治时期开始,满清就展开了统一全国、平定中原的进程。我们不能只看到晚清时期列强侵占大清领土的情况,还需要注意到大清在中亚、廓尔喀等地抵御外敌入侵时为维护祖国统一所付出的努力。
即使在晚清时期,对抵御英法的战斗也在西南江心坡、镇南关等地展开。中国哥萨克-索伦兵几乎参与了所有抵御外敌的战斗,显示了大清对领土统一的坚定决心。其次,康熙朝是清朝承前启后的时期,初步稳定了对中原的统治。然而,在漠西蒙古准噶尔部崛起和北部沙俄不断侵占边界的情况下,清朝的稳定受到了威胁。准噶尔部的崛起由葛尔丹领导,他雄才伟略,有恢复蒙古版图的野心。在三藩内乱期间,他不断侵占蒙古各部的领土,使清朝陷入危险。
为避免两线作战,清政府首先与雅克萨击溃沙俄侵略者签订边界条约,然后集中中国力量对抗准噶尔。这场战争历时70余年,直到乾隆时期才最终平定西北,完成祖国统一。这一过程艰苦悲壮,雍正甚至为了筹集军费不惜采取抄家(贪污官吏)的手段。最终,清政府成功平定了准噶尔,版图超过了1300万平方公里。第三,边疆地区的民族政策从历代王朝的羁縻政策变为直辖。
为了让蒙古各部彻底归心,清政府采用了分封、南不封王、北不断亲、崇释以制其生等政策。加上盟旗等手段,使满蒙两百余年互通姻亲,血脉不断,实现了边疆地区的有效管理。清政府在边疆地区设立了高级官员,如驻藏大臣、乌里雅苏台将军、库伦办事大臣、伊犁将军、总理回疆事务参赞大臣等。通过这些高官,清朝帝王可以直接、迅速地了解边疆动态,及时调整治理政策。此外,引入玉米、土豆等高产作物以及雍正朝的摊丁入亩政策,剔除丁税,释放了人口压力。
这促使清朝后期人口迅速增加,达到了四亿,是历代封建王朝的人口峰值。庞大的人口数量要求更广阔的版图,保持在宋朝时期的版图已经无法满足高产作物的需求。最后,国家主权概念的确立。《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出台使国家主权成为确定版图变化的前提。清朝在国家主权的概念下签订了《中俄尼布楚条约》等边界条约,不再像历代王朝那样因国力强弱而版图变幻无常。
即使在晚清时期,列强侵占领土也是通过签订条约的方式进行。综上所述,大清王朝版图之所以达到1300万平方公里,是由于对领土的强烈观念、康熙时期的初步稳定、边疆地区的民族政策、人口压力释放以及国家主权概念的确立等多重因素的综合影响。即使在列强侵占时期,清朝版图依然保留了1100万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