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10月的一天,时任359旅旅长王震,急匆匆地来到毛主席的住处,直接对毛主席说,中央决定由359旅一名团长带一个加强营,保护900名干部南下,恐怕不妥。
王震
他强烈建议,由自己亲自执行这次任务。毛主席听后,陷入了沉思,好一会儿才对王震说:“如果国际反法西斯战争迅速胜利,蒋介石决不允许你们把这把刀子插在他的咽喉,他会首先集中力量吃掉你们。你们孤军深入,可能全军覆没包括你王震本人在内。”
王震听完,腾的一下站了起来,庄严地向毛主席敬了一个礼,大声说道:“我和全体将士,均抱一去不复返的壮烈决心,坚决完成任务。”
毛主席紧紧握住了王震的手,点了点头,表示同意他执行这次任务,并千叮咛万嘱咐,务必走之前过细准备,南下途中加强与中央的联系报告,确保绝对安全。
毛主席
那么,中央为何要派人南下呢?这就得说一下当时的背景了。时间进入到1944年,抗日战争的形势已经发生了逆转,全民族抗战已经开始进入战略反攻阶段。
鉴于当前形势,党中央和毛主席果断决策,制定了华北、华中根据地要巩固,同时要向华南发展的方针,打通与华北、华中的联系,实现在五岭山脉建立新的根据地的战略意图。
本来,中央最初的想法要是派900名干部南下,359旅出一个加强营保护的。但是,王震听到这个消息后却感到,中央的这个大战略非同小可,况且南下的途中肯定会不断地遭遇日军,硬仗恶仗肯定会一个接着一个。
王震审问日本俘虏
同时,国民党方面也定会使绊子的。因为,他们知道抗日战争大局已定,蒋介石早已经开始为内战打算了。他们是不会允许八路军做大做强,占领战略要地的。
实际上,王震的考虑也正是中央在考虑的问题。最后,毛主席拍板,决定由王震率359旅主力南下,掩护这些干部,同时在南方开辟根据地。
但是,此次南下是孤军深入,毛主席和党中央都知道,359旅和强弩之末的日本人打没有问题。但是,如果南下途中,日本人投降了,那蒋介石肯定会调集重兵来围剿我们的,兵力肯定会有巨大悬殊,王震和他的部队就凶多吉少了。
因此,当王震主动请领任务的时候,毛主席叮嘱王震,要做好全军覆没的准备。
毛主席、朱德等人检阅南下部队
实际上,这也是毛主席对这员功勋战将的担心了。王震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为了中央战略大局,宁愿牺牲自己也要坚决完成任务,这种牺牲奉献的大局观是多么让人敬佩啊!
毛主席的担心最后变成了现实,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国民党立即调集十几倍于我的兵力对我合围和堵截,中央为了避免内战,电令王震率支队北返,南下的任务就此结束。
那么,王震在南下的途中,都遭遇什么呢?因为具体打的仗就太多了,无法一一表述,但这里有一组详实的数据,足以概括南下支队从离开延安,再回到延安所经历的艰险。
毛主席为王震送行
南下支队从自1944年11月9日出发,历经659天回到陕甘宁边区,转战8个省,途经100多个县,大大小小的仗打了300多次,平均1-2天就要遭遇一场,共有74场是恶仗和大仗。支队出发时共有5000多人,回来时只剩下了1414人,数千名指战员将热血和生命都洒在了南下的途中。
王震到达延安后,第一时间找毛主席报到,因为长期没有刮胡子,后勤保障跟不上穿得破破烂烂,毛主席见到王震的时候,第一眼竟然没有认出来,形容他就像野人一样。
王震向他报告以后,他紧紧握着王震的手,上下打量着,眼含热泪无法言语。支队人员休整几天后,延安在杨家岭大礼堂,举行了盛大的欢迎大会,慰问全体指战员,并宴请了全体团以上干部。
王震率部南下归来
毛主席高度评价了南下支队的伟大壮举,称这是我党我军的第二次长征。说如果换成了别人,就不一定能把队伍带回来了,仅这一句话,就足以见毛主席对王震肯定和褒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