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中山公园遗产办主任:社稷坛展现北京中轴线公众化的转变历程
迪丽瓦拉
2025-07-11 23:03:22
0

7月27日,在印度新德里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将“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社稷坛是“北京中轴线”15个遗产构成要素之一。社稷坛对于北京中轴线的重要性和价值是什么?1909年遗存的五色土如何保存至今?对此,新京报记者采访了中山公园遗产办主任盖建中。

他表示,社稷坛是明清国家礼仪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北京第一处转变为城市公园的皇家建筑,展现出北京中轴线公众化的转变历程,历史层级和文化内涵都格外丰富。

中山公园遗产办主任盖建中。新京报记者 薛珺 摄

社稷坛祭祀土地和五谷之神

新京报:社稷坛建于什么时候?它的形制和功能是什么?

盖建中:社稷坛原址曾经是辽代的兴国寺,元代是万寿兴国寺。明代改建为社稷坛,是皇帝祭祀土地和五谷之神的场所,清代沿用。

中国传统的经济形态是种植农业。“社”狭义的含义代表土地,“稷”代表五谷。社稷崇拜最初就来源于人们对土地和谷物的原始崇拜感。随着社和稷逐渐融合,它们被赋予了国家政权的概念,并形成严格的祭祀礼仪规范,代表对国家疆土的重视。

社稷坛始建于1420年,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建造宫殿的同时营建社稷坛,与祭祀祖先的太庙(今劳动人民文化宫)组成“左祖右社”的礼制格局。和太庙一样,它的平面也为南北稍长的长方形,整体格局分为内外两重,主要祭祀建筑分布在内坛轴线上。

在传统功能上,这里是中国现存最为完整的古代皇家祭祀太社和太稷的建筑群。

新京报:社稷坛的范围有多大?包括哪些古建筑?

盖建中:整个中山公园23.8公顷的范围都叫社稷坛。社稷坛的外坛墙、内坛墙和内壝这三重坛墙共同营造出富于层次变化的神圣祭祀氛围。

社稷祭坛是社稷坛的核心区域,包括祭台、四色琉璃墙和四座菱形门。

除了祭坛,社稷坛还保存有明代的建筑。其中,现在的中山堂历史上是社稷坛的拜殿,祭坛多为露天坛台,在风雨时,会改为在拜殿内行礼。1925年后,这里成为纪念孙中山先生的场所。

还有一座大殿是戟门,明清时期,它的形制和功能与太庙戟门类似,是一座礼仪性的建筑。社稷坛开放为中央公园后,戟门也被改建为图书馆。目前,这座大殿的主要木构件依然为明初期遗物。神厨神库和宰牲亭是社稷坛的配套设施。

社稷坛的祭祀建筑位于内坛区域,外坛在1914年后修建了一系列园林景观建筑。1913年,时任交通总长的朱启钤巡视到社稷坛,生辟建公园之念。1914年,社稷坛开辟为中央公园对外开放。1915年,公园建设了唐花坞、投壶亭、碧纱舫、来今雨轩、格言亭等多座新建筑。

7月16日,社稷坛。新华社记者 陈钟昊 摄

正在编制“五色土专项保护管理制度”

新京报:很多游客对五色土非常感兴趣,它们有着什么样的历史?

盖建中:社稷祭坛位于中山公园园内中心,是一座三层方坛,四周用汉白玉石围砌,坛面铺有东青、南红、西白、北黑、中黄五色土壤,俗称五色土。

祭坛中间的石柱为社主石,高5尺,代表江山永固。明清时期,社主石是立起来的,后来出于文物保护的目的将其埋了下去,如今只露出一个尖儿。

明代坛土由全国各地按时进献,象征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和社稷坛的内涵相吻合。清代简化为由顺天府下辖各县进献。现在看到的坛土大部分为1909年的遗存,是清朝末代皇帝最后一次祭祀社稷坛时铺设的。历史文献记载,坛土以前是有坡度的,如今是平整的。

新京报:1909年的坛土如何留存至今?

盖建中:我们曾对坛土进行过简单测量,目前保留的土壤厚度至少在20厘米以上。2015年,我们对坛土的地质结构进行检测,结果证明,五色土没有经过人工染色。

为了保证历史信息的传承,我们每年对祭坛进行整修。平时每季度一次,6月初至9月底的汛期额外增加3次。对五色土进行隔板分区并清除杂草,然后对土壤进行疏松和平整。由于土壤和祭坛有一厘米的距离,所以下雨天,雨水可以溢出,但土壤不会外溢。

我们正在编制“五色土专项保护管理制度”,以进一步加强对五色土的保护。

7月16日,社稷坛。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社稷坛是北京中轴线上国家礼仪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京报:如何理解社稷坛对于北京中轴线的意义和价值?

盖建中:社稷坛对北京中轴线突出普遍价值的贡献在于三个方面。在功能传统上,社稷坛是北京中轴线上国家礼仪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规划格局上,社稷坛与太庙共同体现了“左祖右社”的理想都城规划范式。在变革实证上,社稷坛作为北京第一处转变为城市公园的皇家建筑,展现出北京中轴线公众化的转变历程。

新京报:社稷坛对公众开放经历了怎样的历程?

盖建中:伴随着历史变革,北京经历了从封闭的帝国首都转变为现代化大都市的过程。

当时,一个叫京都市政公所的机构,开始对北京中轴线上曾经封闭的皇家建筑进行改造。其开端就是1914年社稷坛开放为中央公园。

京都市政公所类似于今天的首都规划和城建部门,主要功能是负责城市总体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京都市政公所对北京中轴线的主要改造工作包括天安门广场地区的开放、改造正阳门以改善内外交通、推动一系列市民公园和博物馆的建设和开放。

当时,中央公园在尽最大可能保留历史信息的前提下,也根据功能需要进行了局部园林化改造,以提升游客体验。1928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更名为现在的中山公园。

新京报:在北京中轴线申遗过程中,你们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盖建中:为保证社稷坛的原真性、完整性,在推动中轴线申遗过程当中,我们做了很多努力。5年时间里,我们一共完成了18项文物修缮和环境整治项目,拆除影响社稷坛原真性、完整性的非文物建筑将近5100平方米,并恢复绿地5000多平方米。

在研究方面,我们这5年相继开展了15项中山公园历史文化、园林艺术方面的研究,为修缮保护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新京报:北京中轴线成功申遗后,社稷坛作为15个遗产构成要素之一,下一步如何更好活化利用好资源?

盖建中:我们将围绕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要求,按照最小限度干预的原则,及时动态地实施整体保护策略。比如进行文物修缮,拜殿已经600多年了,主要木构件是明代初期的。最近一次修缮是2021年,我们对拜殿进行整体检修,木结构基本完好,局部更换了瓦件。我们每天有专人进行日常巡视、测量。未来,中轴线监测中心会通过仪器给我们提供数据,显示其动态变化,为修缮做准备。

今后,我们还将利用好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后的政策和先进的技术提高文物保护水平。同时持续进行研究工作,在此基础上进行预防性保护。今年,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启动了一个统筹课题,研究中轴线园林遗产价值,不仅研究实体,也要研究氛围、环境等。

新京报记者 张璐

编辑 白爽 校对 张彦君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外... 国学大师南怀瑾在《论语别裁》一书中曾提到:“清代中兴名臣曾国藩有十三套学问流传至今,其中之一是《曾国...
原创 在... 为活着的人竖立烈士铜像? 1997年,蒋梦兰,一位来自中国浙江的企业家,在一次前往朝鲜的商务行程结...
每个普通人,都需要懂一点语文学... (图/《教授与疯子》) 在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沈卫荣的专访中,他回忆了自己从南京大学到波恩大学的求学...
原创 叛... 很多人习惯用“好”和“坏”来评价别人。比如,做了好事的人被视为好人,做了坏事的人则被看作坏人。然而,...
原创 辽... 1948年10月25日早晨9点,东野发来的一封电报令主席感到有些恼火。 此时,三大战役中的辽沈战役已...
原创 北... 公元402年,刘牢之率部众北上去往广陵(今江苏扬州),准备据此讨伐桓玄。一路走一路散的北府军将士已所...
原创 此... 她是历史上第一位被称为霸道女总裁的女性,被百姓称作“活菩萨”,一生经历了众多坎坷与波折。结婚仅十天就...
原创 亚... 作为东西方文明的代表性人物,孔子与古希腊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常常被拿来进行比较,其中最直观的差异之一便...
红色非遗进校园——湖南省张家界... 桑植县是贺龙元帅的家乡。 1933年9月,贺龙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三连驻扎在廖坪的谷氏祖祠,休...
原创 历... 法国外籍兵团有着悠久的历史,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路易十一时期。当时,法国使用了一支由外国人组成的部队,...
原创 封... 后世许多人都曾感叹,若没有妲己的存在,商朝的灭亡或许不会发生,成汤的基业也不会如此轻易失去,封神之战...
原创 总... 总督漕运部院位于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曾是主管全国漕运的唯一机构,淮安的漕运管理机构始于隋朝,当时隋炀...
原创 五... 在五胡乱华的历史阶段中,对于汉族人的残害最为惨酷的族群是羯族。关于羯族的来源,研究表明它们并非匈奴的...
原创 敢... #历史开讲# 公元716年,渤海国使者呈入番书至唐玄宗殿前,文字非曹非隶非篆,迹异形奇体变,满朝大臣...
原创 决... 毛泽东致电周恩来:考察团来延安时,最好由张冲来率领!此行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团结,而绝不容许任何行为破坏...
原创 汉... 看《三国演义》,韩馥就是个蔫里巴唧的井底之蛙,尤其是讨董联军面对华雄挑衅时,韩馥冒出的那句“吾有上将...
原创 粤... 这张珍贵的历史老照片,记录了民国时期三位杰出将领的风采。他们都是粤军的代表,属于民国时期粤系军阀集团...
原创 贫... 公元809年7月,元稹的妻子韦丛不幸去世,年仅27岁。她的去世给元稹带来了极大的打击。韦丛留下了六个...
原创 五... 五谷是古代中国人民的主要粮食,它们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地区有所差异。通常所称的五谷是“稻、黍(黄米)、...
原创 历... 历史上曾有一些名人,他们在一夜之间神秘消失,至今没有任何踪迹。那么,这些人究竟去了哪里呢? 五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