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史册上,准噶尔汗国虽然人口不足百万,看似微不足道,然而却在康熙皇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祖孙三代间持续折磨清朝长达70余年。这一坚持引人疑惑:一个似乎不起眼的“弱鸡”如准噶尔汗国,是如何能够与清政府对抗数十载的呢?这其中包含以下四个关键原因。
首先,尽管准噶尔汗国人口规模有限,却并非弱小。原为卫拉特蒙古的一支,他们是典型的蒙古人,是成吉思汗的后裔。一直居住在塞外,继承了游牧民族擅长骑射的优势。准噶尔汗国拥有一支战斗力强大的骑兵,这成为它对抗清政府的有力资本。
其次,对满清八旗的战斗力进行了高估。在清朝的八旗兵与明军交战时,八旗兵展现出强大的战斗力。然而,与准噶尔骑兵相比,满清的骑兵相形见绌。康熙皇帝不得不联合其他蒙古各部,组建了一支20余万的大军,并亲自御驾亲征。相较之下,当时的噶尔丹仅有3万铁骑,双方的战斗力差距显而易见。
第三,沙俄的支持是噶尔丹反抗清政府的重要因素。当时,沙俄为了自身利益大力支持噶尔丹,不仅提供资金,还送去了6万支鸟铳,极大地增强了准噶尔的实力。同时,沙俄在清朝北方制造事端,牵制了清政府的兵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协助了噶尔丹。
最后,准噶尔汗国地域广阔,战略纵深广。加上他们的骑兵机动性强,善于打游击战,清军难以将其全歼。同时,准噶尔汗国相对偏远,导致清军战线长,后勤补给困难,使得清军作战异常艰难。
这四点原因的共同作用,使得不足百万人口的准噶尔汗国竟然能够对抗清政府整整70余年。直至1760年冬天,乾隆皇帝才趁准噶尔汗国内乱,最终将其灭亡。然而,这场漫长的战争最终也拖垮了清朝,使其国库空空如也。嘉庆皇帝不得不向富商土豪征税,而随后的清朝各位皇帝也都陷入贫困之中。
总的来说,准噶尔汗国之所以能够与清政府对抗如此之久,既有其自身的战略优势,也得益于外部因素的助力。这段历史,虽然已经过去,但仍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值得深思的历史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