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为什么古代中国宁可控制遍地沙漠的新疆,也不攻打东南亚
迪丽瓦拉
2025-07-12 04:02:56
0

中国古代王朝的疆域拓展图主要集中方向在北,不在南。而北部方向集中的区域就是西北与东北方向。而东南方向进取心并不强。这其中的原因究竟是为何?中原王朝的战略重心在稳定内部统治之后,都面临扩张方向的问题。

而最能彰显自己的王朝强盛程度的地域,往往就是集中于北部边关方向。因为中原王朝几经变动,其核心还是陆权国家。尤其是农耕文明国度,最大的威胁就是北部草原游牧民族。也是把这一威胁作为自己的主要进攻目标。

一旦有机会就彰显自己的实力与影响力,减除北部威胁,实现自己的王朝统治稳固。这也是为何当时中原王朝会对遍地沙漠气候的新疆有强烈的控制欲,而对于东南亚问题则显得漠不关心。这也是双方的地域有不同的成效所决定的,为此执着于西域,而不是东南亚。

一、战略需要以及财富之地

任何进攻的主要基地都有自己的 特殊优势,让中原王朝不得不慎重对待与重点管理。西域以及东北问题都有自己的优势,而西域问题更为重要。其不仅是控制蒙古草原的要道退路,更是经营重点补给地。

拿下西域就能断掉蒙古草原民族的潜力,削弱其战争能力。最重要的就是西域并不全是沙漠地带,也有自己的绿洲地区,且有自己的资源、人口优势。控制范围集中在中亚,辐射西亚地区。还是陆上丝绸之路的中转地。

这对于当时沟通东西交流,以及经济拓展,积累财富的通道,是个极大的补充。这就使得该地区不仅是战略要地,还是一个聚宝盘。为此历代王朝只要有能力,都会占据这一要地。不仅是财富道通,更是稳固自己势力圈,打击敌人的要害部位的关键地。

二、传统势力圈形成固定模式

纵观中原王朝与游牧民族的战争史,就能看出西域地区的重要性。谁掌控西域,谁就能取得最后的战略主动权。西汉时期,前期战争态势匈奴占据主导地位,使得汉朝不得不和亲、赔款,才能得以保全基业。当时匈奴就是控制西域要道,使得汉朝北面被整体围堵。

直到汉武帝掌控西域之后,汉匈之争出现转折,匈奴被打得战争潜力耗尽,内部分裂北迁躲避汉朝的打击。汉武帝看出这一地方的战略价值,为此建立西域都护府,进行地区霸权统治,防止匈奴的反复。

终汉一朝,因为西域被掌控,匈奴再也没有翻盘的机会,只能被迫臣服于汉朝。而后继的隋唐,对于突厥前期的失利,也是因为西域掌控权缺失,后来打败敌人重塑西域掌控力,先后建立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就是为了防止再次的危机,而这一定例则成为后代王朝的旧制。

只要实力允许,都会控制这一地区的管理能力,进行对北部威胁的遏制。这也成为盛世王朝的传统势力范围,后继者元明清,都是相继对这一势力区进行一定程度的掌控。元朝加强,明朝则武力屈服当地臣服,清朝则是历经70余年,先后平叛,终于彻底控制这一地区。

可见后代中原王朝对这一地区的重视程度,西域已经不是普通的地域问题,而是战略要地,资源补给地,同时还是丝绸之路的中转要道,更是历代王朝的传统势力范围圈。正因为其重要的本身价值,才使得历代王朝如此重视与执著。

三、东南亚地形限制导致无安全隐患

西域问题已经知道其本身的价值,那为何东南亚却不被重视。这与东南亚的地形地势问题有关,更重要的就是地区发展程度之后,对于中原王朝没有威胁力。这就造成一种人为错觉,使得该地区没有任何价值,自然引不起重视。

首先就是地形问题,丛林热带气候,限制当时中原王朝军队的战斗力发挥。兵团作战优势能力难以发挥,不适应丛林战。气候环境问题,造成生存环境恶劣,战士非战斗减员严重。对于这一地区既没有价值,又耗费巨大成本,使得中原王朝不得不止步。

其次就是发展程度太低,还没有威胁力。这就使得开发成本大,而没有应有的回报率,显得得不偿失。再次就是面对中原王朝的巅峰实力以及高级文化圈,自动臣服于宗主国,形成一套宗藩体系,也没有必要讨伐。

最后就是中原王朝的统治重心在北方,对于南方的偏远地区重视程度不够。也没有要建设海权强国的意愿,为此东南亚成为鸡肋,只能维持这样的宗藩关系的现状。

结语:也就是说中原王朝的重心没有转移,是因为安全问题是首要因素。而经济与势力拓展是第二因素。,最后的主攻方向在西域,则是因为已经成为历朝的旧有传统模式。这样就成为一种定例,造成重北轻南的国防部署。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明朝太监不能识字,他们是怎么宣...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登基后,立即颁布了一项特殊禁令:严禁太监学习文化知识。 在明朝初期,这项禁令确实...
东晋10大名将排行榜:闻鸡起舞... 东晋名将风云录:从偏安江南到问鼎中原的军事传奇 东晋王朝自永嘉南渡后,在江南建立起偏安政权。与南方其...
皇帝赏赐10车肉,霍去病不给士... 西汉名将霍去病:从私生子到军事奇才的传奇人生 在尚武之风盛行的西汉时期,军事才能是衡量一个男子价值...
原创 “... 好的,我将按照您的要求改写历史类文章。以下是一个改写示例: (原文)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了书同文...
原创 刘... 古籍中的历史印记:秦始皇与刘邦的治国之道 千古一帝秦始皇的深远影响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中,秦始皇...
曹操刘备手下为什么叛徒多?看看... 【三国时期谁的手下叛徒最多?】 从人数上来看,刘备阵营的叛徒数量肯定不是最多的。毕竟刘备的势力规模...
原创 一... 北魏名臣张彝的政治生涯与社会变革影响 张彝(?-519年),字庆宾,出身北魏清河东武城张氏家族,是北...
原创 世... 有钱不难,难的是代代都有靠谱人。能靠祖辈打下的江山活一两代不算稀奇,活过五代还风平浪静,就已经凤毛麟...
曹操有一个特殊的癖好,那就是喜... 三国枭雄曹操:一代雄主的传奇人生与独特智慧 在群雄并起的三国时代,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瞒)无疑是最...
原创 曹... 曹操:一位深谋远虑的政治家为何终其一生未登帝位? 曹操是中国历史上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他凭借过人的...
湖南省造光绪元宝铜币:晚清湘地... # 湖南省造光绪元宝铜币:晚清湘地的货币印记 湖南省造光绪元宝铜币,是清朝光绪年间(1875 - 1...
原创 红... 引言 1937年,在民族存亡的危急关头,国共两党经过多轮艰难谈判,最终达成合作抗日的统一战线协议。...
原创 “... 靖康之耻:从亡国之痛到复仇之路 北宋的覆灭:一场本可避免的悲剧 在十二世纪的中国北方,辽国与北宋...
原创 商... 牧野之战:改写商周历史的决定性战役 在中国古代战争史上,牧野之战堪称最富戏剧性的转折点。令人费解的...
原创 蒋... 1950年3月,国民党陆军将领袁守谦被授予二级上将军衔的消息在军政界引发广泛关注。这位平日行事低调的...
原创 清... 让我们重新认识一位晚清时期的传奇人物——张之洞。这位在清朝末年叱咤风云的大学士,不仅位极人臣,更以超...
原创 中... 上世纪70年代末,曾仕强教授曾提出一个轰动性的预言:21世纪将是中国人的世纪。这个观点在当时引发了热...
留给孩子最好的财产,从来不是金... 晚清名臣林则徐,不仅以“虎门销烟”的壮举名垂青史,他还修身自持,为后代树立了极佳的榜样。 他曾写过一...
原创 北... 改写后的文本: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首次统一中国,开启了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的壮丽篇章。在这条奔腾...
原创 明...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从小饱尝民间疾苦,对贪官污吏深恶痛绝。登基后,他立下重誓要肃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