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和俄国在历史上一直都是两个比较典型的国家,首先从宗教上来看,11世纪的宗教大分裂以后,俄国逐渐成为了东正教的中心,而英国逐渐成为了新教改革的排头兵。因为的地理位置关系上,两国在贸易上都互有往来,俄国因为工业及产品落后,需要英国的成熟产品,而英国则需要俄国的原材料商品并通过俄国开通中国的商路,可以说两国在历史上关系还算不错,那么他们之间的关系会一直持续下去吗?他们之间除了贸易之外还有其他的接触理由吗?会存在拐点吗?
英国和俄国为何要往来?
16世纪,西班牙和葡萄牙仍然是欧洲航海殖民的大国,通往亚洲东部和西南航线为两国所控制,两国还于1529年签订了《萨拉戈萨条约》,对世界海上霸权和殖民地利益进行了首次瓜分,而英国海上实力不如两国,被迫只能探索前往亚洲东部的其他航线。
追寻新国家的交往通常都伴随着贸易驱动,16世纪时期英国的呢绒产业逐渐发达起来,但英国的海外市场非常单一,出口贸易中本国商人拥有的比重只占到一半左右,另一半掌握在外国商人手中,到了16世纪中期,英国贸易危机显现,出口贸易明显下降,为了降低单一海外市场所带来的风险和对最大利益的追求,英国开始把目标瞄向新的地区。所以,在进行整个帝国贸易版图的规划中,东北航路的开辟也就成为了重中之中的事了,这也促进了英国和俄国最开始在东北方向的接触。
俄国在历史上一直有融入西方文明的夙愿,但横跨在俄国与欧洲的众多国家,如立陶宛、立窝尼亚骑士团等都阻碍了俄国对西方文明的接触,俄国对外贸易发展长期受到制约。在15世纪以后,俄国通过控制了西欧的部分国家进行了商贸往来,但需要支付一定的中介费用,相比起来,俄国自然希望也能打通海上的商贸之路,但受制于当时国家版图和出海口的问题,再加上俄国本身的工业实力让他不具备远洋能力,所以海上贸易依然没有实现,直到伊凡四世时期英国人的到来才满足了两个国家直接交往的愿望。
商贸关系迅速巅峰
在英国一位叫塞.卡博特航海家的组织下,英国成立了一个“企业家协会”,目的就是为了探索和开辟新的海外贸易地,在当时的英王爱德华六世的帮助下,他们于1553年分别乘坐三艘船开始新的探险。历尽艰难,在另外两艘船遇难以后,一个名叫理查德.钱塞勒的船长带领剩下的一艘船于1553年8月意外的来到了白海北德维纳河河口,在这里他们见到了俄国人,并通过当地官员见到了沙皇伊凡四世,就这样,英国和俄国的联系总算建立起来。
在钱塞勒作为特使见到了伊凡四世以后,沙皇表示出了极大的热情,并对贸易开展展现出了极大的兴趣,虽然航海贸易最初的目的是到达东方,但是俄国依然给英国带来了巨大的原料和商贸市场,这让当时英国发达的呢绒终于有了销路,于此同时,俄国对英国的军事物资以及技术工人,英国对俄国的亚麻、动物脂肪、毛皮等原材料的需求都是非常巨大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双方的贸易迅速开展的如火如荼。在玛丽一世继任英国君王以后,原来的商人企业家协会改组成为了莫斯科公司,并全权代表英国和俄国的所有贸易活动,并形成了垄断。
1555年4月,钱塞勒再次前往俄国,并表达希望得到贸易的优惠权,伊凡四世满足了英国的需求,1556年钱塞勒返程回英国的时候,沙皇派特使奥西普.涅佩亚以及一些俄国商人共同到英国访问,并于1557年抵达伦敦。在此访问期间,玛丽一世宣布赐予俄商在英自由贸易权,出海关税意外,其他税费都回减免。
玛丽女王在给伊凡四世的信中写道:“我们在会谈中就您所表达的希望和提出的要求达成了一致意见,这就证明了我们已建立了美好的友谊基础。
和涅佩亚一起来到俄国的詹金森在从事英俄贸易的十多年里,一直是非常重要的人物,他不仅大大推动了莫斯科公司在俄国贸易的发展,还进行了前往中国的尝试,虽然未能成功,但打通了到波斯的商路,获得了巨额利润。此外,詹金森话讲莫斯科公司在俄国的特权提高到了垄断地位。
首次提出政治诉求的俄方
俄国对英国的贸易绿灯下,不仅有贸易需求,还有政治上的诉求。因为立窝尼亚战争背景下法国和德国的封锁政策,以及波兰、立陶宛以及瑞典加入的反俄战争导致的不利局势,以及俄国本身国内政局的紧张,沙皇伊凡四世迫切希望同英国建立起政治同盟,并于1567年向当时的英国君主伊丽莎白一世转达了信件,里面包含的条约内容包含双方互相签订友好同盟,互派特使,以及提供君主的政治庇护等等。但英国对这些要求都避而不答,但考虑到莫斯科公司在俄国的贸易利益,只得于1568年派英国邮政大臣伦道夫赴俄处理莫斯科公司相关事务。
英国邮政大臣伦道夫到了使伊凡四世看到了双方政治结盟的希望,为了促成俄国在政治利益上的诉求,在沙皇的特许下,莫斯科公司的特权再次升级,这使得英国在俄国的贸易特权达到了巅峰。同时,伊凡四世于1569年派遣特使和伦道夫一同前往伦敦商讨政治结盟的问题,但结果是失望的。当时的英国在伊丽莎白的带领下风奉行的是欧洲势均主义政策,说白了,英格兰谁也不想得罪。所以对于这件事的态度上,伊丽莎白一直是模拟两可的态度,这一做法也彻底惹怒了伊凡四世,两国原本良好的贸易关系急转直下。
再次提出政治诉求
沙皇的怒火很快就带来了实质性的影响,不仅两国之间的贸易往来剧烈减少,莫斯科公司的部分货物和财产也被扣押。1571年詹金森带着伊丽莎白的信件再次访问俄国,希望不要迁怒于商人,但伊凡四世对于伊丽莎白仍旧为提出政治联盟的方案充满怒火,莫斯科公司在英国的特权也只是恢复了一半。1572年,伊凡四世突然告知伊丽莎白展缓政治联盟的计划,虽然在史书上未见解释,但根据这位沙皇的性格进行分析,我认为行为动机中或含有一时灰心丧气的情绪。
在经历了短暂平静以后,1574年8月,沙皇伊凡四世再度提及联盟计划,这次计划的再度提及不得不让英国小心应对,因为这可能使得英国的莫斯科公司再度受到损失,但伊丽莎白仍然不愿在政治联盟问题上做出让步,英方的搪塞态度让沙皇失去了耐心。1576年1月,伊凡四世告知英国特使西尔维斯他将和德国皇帝结盟,并且取消莫斯科公司的特权并转交给其他国家的商人,面对严峻的形势,特使立即回国商量对策,没想到却在途中遭到雷击身亡,伊凡四世听闻消息后,深受打击,西尔维斯特的不幸在此被赋予了超自然的色彩,伊凡四世中止了与伊丽莎白一世的通信。不过,他对莫斯科公司的威胁最终没有落实。
联姻的提出和放弃
从1576年到1580年,英俄之间的通信中断了5年,同时俄国在国际战场上的接连失败,面临着波兰立陶宛联合王国和瑞典的紧逼让俄国不仅实力受损,还丧失了波罗的海的贸易控制权,白海再次成为俄国与西欧国家直接交往的唯一窗口。
俄国再次把目光瞄准了英国,两国再次恢复了贸易往来并且伊凡四世再度提及政治联盟。但迫于国内外的局势,伊凡四世的态度有所软化,并且萌生了联姻的想法,1582年,沙皇派使者前往英国谈判,目的两个,一是和伊丽莎白一世的之女联姻,二是继续签订同盟关系。然而,英方对签订联盟仍是百般推脱,联姻也被女王以侄女相貌不佳为由谢绝了。对于英方要求获得白海贸易垄断权的提议,俄方代表也予以了拒绝。最后,女王同意派遣特使去俄国商谈签订政治联盟条约的事宜。
虽然英国派去俄国谈判的特使骄傲自大而且多次得罪于伊凡四世,但由于沙皇在国内政治环境下的恶劣遭遇,导致他的谈判底牌越来越少,伊凡四世更多关心的是个人安全问题,比如他就提出将来会去英国进行政治避难,最终,沙皇给与了英国人海贸易垄断权。但1584年3月伊凡四世突然暴毙,英国人在俄国贸易的特权全部清零。
经济双赢政治受阻所带来的影响
在两国的贸易中,从经济上看,双方都得到了满足,英国和俄国贸易得建立为英国提供了充足的原料供应地,比如英国在俄国收购得绳索原料,成为了英国海军得重要战略物资,并在随后英国还击败了西班牙无敌舰队,为将来得海上强国奠定了基础。另外,莫斯科公司为英国在海外殖民建立了垄断公司的模板,如后来成立得东印度公司,同时莫斯科公司也是英国海外贸易的起点,让英国从此走上海外扩张的殖民道路。
对俄国来说,和英国的贸易往来是俄国首个长期的贸易伙伴的开辟,俄国人获得了西欧国家的先进技术和工业产品,俄国的大量原材料也在欧洲得以畅销。同时通过贸易带来的技术及工业科技的升级,让俄国的近代化逐步提前,同时依托于英国的贸易开辟,其他国家也和俄国建立了直接联系,通过和西欧其他国家的往来,俄国参与到了世界经济体制的建立中,北方航路的贸易推动了俄国北方地区的发展。
从两国的贸易交往史来看,伊凡四世时期和英国在前期的发展较为平稳,因为两国都不断的有相关诉求,并能得到满足,而后期由于俄方的诉求英方不能满足而导致了两国经贸关系的不顺畅,这些都牵涉到两国对各自核心利益诉求的考量和权衡。
比如英国本身处在周边环境复杂的欧洲大陆,周边有法国、西班牙等强国环绕,让英国在对国际关系进行考量的时候不得不从实际利益处罚,英国在俄国更加重视的是商业贸易,而由于俄国地处偏远,其对英国的政治重要性就不免大打折扣。另外,波兰在当时不仅向英国提供大量的农产品,还向英国海军提供了大量的物资原料,而瑞典对于北方航海路线也有很强的控制力,这些都决定了伊丽莎白在对待俄国政治联盟的问题上,只强调商业而不考虑结盟。
从两国的贸易关系上来看,英国在当时的国际环境和形势中,比俄国更加游刃有余。比如沙皇伊凡四世很敏锐地察觉到了英国商人对利益的渴望,他通过大量的贸易优惠手段来企图促成两国之间的政治联盟,但伊凡四世对外发动的战争让俄国在经济实力和对外局势上一度恶化,并且部分国家和英国也有牵连往来,这就导致俄国在和英国的外交手段上先天就出于劣势。结合实际情况来看,当时英国是俄国的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但俄国只是英国在海外的贸易伙伴之一,两相比较,英国显然更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