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世勣,一个聪明且善于分寸的人,行事谨慎,深谙进退之道。原为李密的部将,在李密败于王世充之后,他占据了李密的一部分领地,但因李密怀疑他的忠诚,他不敢回去,最终投奔了李渊。李密降服于李唐后,徐世勣面临着一个抉择:是割据称王,还是投效李唐?他思索片刻后决定,这片地盘本是魏公李密的,应当与他一同归顺李唐。然而,他明智地选择不亲自上表称臣,以免陷魏公于不利之境。他决定将手中掌握的州县、军队和百姓的户口人数清单交给魏公,由魏公亲自呈献给李唐。这一举动既保证了他不会因此失去一些好处,反而赢得了“纯臣”的美名。李渊不仅赐予他李姓,还封他为曹国公,从此徐世勣成为了李世勣,因避太宗名讳后又改为李勣。
然而,尽管李勣聪明且善于分寸,为何最终却在武则天手中“剖坟斫棺”呢?实际上,李勣曾对武则天有一定的功劳,为她当上李治的皇后立下汗马功劳。武则天原为唐太宗李世民的才女,但由于诸多原因未能获得太宗的宠爱,陷入宫廷生活的困境。然而,她机智狡猾,趁太宗临终之际,将目光投向了太宗的儿子李治。通过巧妙的策略,她成功俘获了李治的心。因此,在太宗去世后不久,李治冲破了礼制和朝臣的反对,将武则天接回皇宫,由“后妈”晋升为妃嫔。为了让武则天成为皇后,发生了“废王立武”的事件,引起朝堂的骚动。在这一过程中,李勣的态度和立场发挥了关键作用。作为李世民的重臣和托孤大臣,他帮助李治和武则天取得了胜利,击败了关陇集团,为“废王立武”事件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为何说李勣的态度和立场在“废王立武”事件中帮助了李治和武则天呢?在那个时候,反对废除李治的皇后而立武则天最激烈的是以长孙无忌为首的关陇集团。李世民去世后,长孙无忌势力强大,连皇帝李治也不得不屈服,皇权受到关陇集团的压制。在这种情况下,“废王立武”不仅是一场单独的事件,更是李治和关陇集团之间的权力斗争。李勣作为李世民的托孤重臣,他曾被托付重任,因此对李治具有重要影响力。在李治考虑立武则天为皇后时,他征求了李勣的意见。李治问他:“李爱卿呀,朕想立武昭仪为皇后,可是褚遂良他们说什么也不同意,你给朕说说,朕应当怎么做,是不是应该放弃?”李勣深谙朝堂政治,早已准备好了回答:“此陛下家事,何必更问外人!”这句话表明了他站在皇帝李治这一边,认为皇帝有权自行决定立后之事,与长孙无忌和褚遂良无关。这一立场使得李治得到了李勣的支持,进而有力地对付了关陇集团,成功地立武则天为皇后,巩固了皇权,李勣也因此备受李治和武则天的信任。
然而,李勣的谋略和明智并未保护他免于厄运。在他去世后的15年,武则天对他的墓地进行了“剖坟斫棺”的惊人举动。这并非因为李勣生前有什么冒犯武则天的行为,而是因为李勣的孙子李敬业挑战了武则天的权威。李治去世后,李显即位,不久后被武则天废黜,她立李旦为帝,一手操控朝政。这引起了众怒,李敬业趁机聚拢了一批人发动了反武则天的起义。然而,李敬业策略不善,以割据自立为目标,最终以失败告终。武则天因此愤怒之下将怨气发泄在已故的李勣身上。她下令挖开李勣的坟墓,将棺材劈开,却发现李勣的尸体并不在其中。这让武则天感叹李勣的狡猾,他居然在死后都设法躲过了这场劫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