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明明是朱棣更适合,仍选择朱允炆,难道是预见了靖难之役的发生?
迪丽瓦拉
2025-07-12 14:33:13
0

1398年,朱元璋辞世。世人对于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总是充满无数疑问,而其中很多问题确实让人费解。就好比朱元璋明知道朱棣不会屈就,却仍将皇位传给朱允炆。朱元璋有26个儿子,按照传统嫡长子继承是不可能了,因为长子朱标早逝,这不仅影响了皇位的继承,更影响了朱元璋日后择储的心思。朱元璋虽然儿子不少,但成器的不多,朱元璋在世最愁的应该就是皇位继承问题。

朱标为马皇后所生,血统毋庸置疑,而能力也让人钦佩。朱元璋登基之初便册立朱标为皇太子,朱标年仅13岁便成为名义继承人。而朱标也确实有储君风范,在宋濂的教导下,确实有了成为明君的基础,但可惜的是朱标没有个好身体。38岁朱标病逝,这对于朱元璋来说是极大打击,朱元璋如此自律的一个人竟然因丧子之痛28天未上朝。朱元璋最在意的应该就是继承人的问题,没有合适人选,而身后还有如此多重臣无法节制。

周王、燕王、晋王有野心,恐怕不利于朝政稳固,立任何一个,其他二人都难免不安分。而鲁王天生蠢货,秦王天生荒唐,绝非值得考虑的人选。朱允炆此时走进了视野,但是朱允炆生性仁厚,并没有强硬的手腕,恐怕难以服众。犹豫不决的朱元璋只能求助于大臣们的意见,但朱元璋问错了人。他找来刘三吾,表态想让燕王接班,而得到的回答就是怕秦王、晋王不好自处。而问到谁更合适的时候便得到了“朱允炆”的答案。

从客观来看,刘三吾是文人,自然尊崇柔柔弱弱的帝王。晋王看上去有野心,但处事残暴,本质胆小,难当大任。而秦王荒唐成性,差点被废。将此二人排除有一定的根据,而相比朱元璋的强势,朱允炆的仁慈更适合大臣们生存,当然也有为百姓考虑的因素,但是更多的却是从宽松的环境着手分析的。对于刘三吾的结论虽然有道理,但自利因素太多,而最大的问题就是忽略了燕王——朱棣。

朱棣是徐达的女婿,其文治武功可想而知。在后世专家学者看来,朱棣的才能甚至不亚于朱元璋。朱棣11岁被封燕王,行军打仗的经验远非朱允炆可比。藩王之间也有亲疏远近,朱棣就藩北平,为藩王之首,手下能够调遣的军士约30万人,丝毫不受朱元璋管制。朱元璋给藩王如此大的权力,虽然说是为了守边,但也是从侧面考验儿子们的能力。从格局来看,朱允炆柔弱没有力道,而朱棣却具备几分帝王气魄。

1390年,朱元璋命燕王、晋王兵分两路追击元代丞相咬住及平章乃儿不花。朱棣深入蒙古,抓准时机围困乃儿不花,在乃儿不花的帮助下又成功劝降咬住,此次征伐竟没有伤亡的情况下大获全胜。反观晋王一路,畏首畏尾不敢贸然向前,没有伤亡不假,但寸功未立。此时朱标尚未离世,朱元璋的内心应该是纠结的,但是碍于血统原因朱元璋仍不能考虑朱棣。朱标是马皇后所生,而朱棣生母绝非马皇后,在嫡长子继承制度的基础上,朱棣虽然有朱元璋的气魄,却也无能为力。甚至最后选择朱允炆都不能选择朱棣,这是根本原因。

朱允炆16岁时,朱元璋做了一个重大决定,立朱允炆为皇长孙。朱允炆虽然受群臣拥戴,但懦弱的性格在朱棣面前仍是“侄儿”。有一次相遇,朱棣竟拍着朱允炆的背说到“没想到侄儿能有今日的荣耀”。朱允炆没有听出背后的意思,但朱元璋恰好看到此情此景,对朱棣大加斥责,最后还是在朱允炆的调解下才告一段落。朱允炆的柔弱可以看出一二,这也难怪朱元璋在朱标死后“未雨绸缪”,心性大变的朱元璋屠戮功臣的因素中朱允炆必占其一。

朱允炆做出的错误决定中一定有削藩这一项,但即使没有这样的错误,几位叔伯也不会甘于平庸。也许是出于血统原因,也许是朱元璋在几个儿子中难以选择,又或者朱允炆的仁厚真的适合明朝发展,这一切已经无从得知,也无法重来。可以肯定的是,朱元璋的错误抉择导致了4年的战火纷飞,虽然生灵涂炭,但不可否认朱棣登基之后确实大有作为。后世的乾隆拥有《四库全书》,而朱棣也有与之媲美的《永乐大典》,一时功绩并不重要,只有著作能让这两位帝王名垂千古。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为... 在历史的长河中,唐宗宋祖的辉煌与明朝的沉浮交织成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然而,在这背后,有一个被忽视的细...
原创 解... 曾克林的军旅生涯:从司令员到少将的传奇人生 在经典抗战剧《亮剑》中,李云龙从团长一路晋升为少将的故...
原创 清... 清朝末年,有一位医术高超的大夫叫禹会元。他年轻时曾通过科举考试踏入仕途,原本怀着一腔热血,想做个为国...
原创 卫... 璀璨的流星:霍去病与汉匈战争的终章(9) 漠北决战之后,曾经叱咤草原的匈奴帝国遭受重创。伊稚斜单于...
原创 日... 中国和日本的关系始终带着几分复杂色彩,这很大程度上源于两国间那段沉重的历史过往。每当提及日本,人们总...
原创 清...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疆域最广的王朝之一,其统治版图超过1300万平方公里。为了有效治理如此辽阔的疆土,清...
原创 清... 大家好,我是兰台。今天想和大家聊聊清朝的宗室制度,这个制度背后有很多有趣的细节值得探讨。 要理解清...
原创 大... 说起明朝的猛将,人们首先想到的往往是常遇春、袁崇焕这些赫赫有名的人物。然而今天要介绍的这位将领,名气...
原创 看... 民国四大美女谁最惊艳?一组老照片带你回顾绝代风华 提起民国时期的传奇女性,有四位佳人总是被人们津津...
原创 三... 我只需要这10个人,就能横扫天下。 但最后那个人,必须想尽一切办法弄到手。 第1位:吕布 吕布...
原创 李... 历史上,有一位极具传奇色彩的帝王,他的人生经历堪称一部活生生的帝王家族史。这位被后世戏称为六位帝皇丸...
原创 诸... 《三国演义》这部经典名著中塑造了许多令人难忘的精彩故事,而其中大部分故事都与一位关键人物密不可分——...
原创 2... 你对明清两朝的历史了解多少? 这两个朝代是中国最后的封建王朝,分别由汉族和满族统治,在许多方面都...
原创 清... 在清朝康熙年间,江南地区有个知府手下的小官员,虽然职位不高,但做事勤恳认真,为人老实本分,工作能力也...
原创 犬... 历史的长河奔流不息,裹挟着那些不愿前进的人们。当我们凝视过去,会发现人生何其短暂,往往转瞬即逝。千年...
原创 霍... 【少年将军霍去病的传奇人生】 宁当百夫长,胜作一书生——这句话用来形容霍去病再合适不过。这位西汉...
明穆宗朱载坖:为人平庸、极其好... 在中国历史上,嘉靖帝和万历帝的名气都远胜于夹在中间的隆庆帝朱载坖。这位仅在位八年的皇帝,既没有父亲嘉...
原创 溥... 溥仪晚年携妻子重游故宫时,这座承载着无数记忆的皇家宫殿让他百感交集。当他们漫步在朱红色的宫墙之间,一...
原创 溥... 溥仪问:我们该如何道别? 老师答:就像我们初次见面那样。 1987年,新中国已成立38年。在意大利...
原创 “...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留下了许多广为流传的俗语谚语。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有些耳熟能详的谚语其实还有下半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