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一世,草生一春,来如风雨,去似微尘,感谢支持青年讲历史。
提到厚黑学,相信很多都听说过,但却对其了解都不算太深,厚黑学是一门对我们的生活实用性很强的一门学问,上至天子,下至黎民,都非常有帮助。同样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厚黑学在颇负盛名时,同时也拥有差评,很多人认为厚黑学的知识并不光彩,所传授的知识也非君子所为。
对于这门学问,只能说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关键就在于使用者的内心是否存有正义,同样有人应用它谋求私利,也有人用他利国利民。厚黑学的经久不衰,也恰恰证明了其价值所在。
作为纵横天下的厚黑学顶级高手,西汉开国皇帝刘邦的一生,非常值得我们去深入研究一下,刘邦从一个草根逆袭成大汉天子,这其中有着太多的为人处世之道,帝王权术,以及谋略的存在。虽然刘邦曾经说,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他不如张良,统领千军万马,战必胜,攻必克。他又不如韩信,管理兵马钱粮,他更不如萧何。
可以说刘邦将他自己说的一无是处,但最后当皇帝的却是一无是处的混混刘邦,不是他萧何、张良和韩信。刘邦在三年平秦,四年灭楚,以及后来建立政权后的一系列行为,将厚黑学诠释到了极致,刘邦之所以可以成为一个优秀的领导者,从他身上可以归结出三点,学会这三点让你做人做事更上一层楼。
一愤怒忍,下手狠,处事稳
厚黑学在不同的人中有着不同的形象,对于长期接受儒家思想的我们,可能一时很难接受,厚黑学究竟何为“厚”,浅显的可以认为他就是我们日常理解脸皮,面子,如果你在生活中非常内向,害羞,腼腆,这时候你就很容易错失机会,这一点刘邦就做得很好。
吕太公一家初来沛县,举办乔迁之喜,邀请当地县衙官员及当地士绅时,刘邦身无分文,却敢纵身前往,并谎报刘季千文入席。如果刘邦害羞,腼腆,可能就无法参加宴席,也就没有机会见到吕太公,最终也无法迎娶到吕大家小姐吕雉。吕太公之所以会看中刘邦一定有他的道理,刘邦也必定有他的闪光之处。
我们学习,厚黑学讲究的是又厚又黑,那么何为“黑”,其实意思的本意皆是靠我们读者的自我体会,这里的“黑”并非是放弃道德于不顾、一定要心狠手辣。只有心术不正之人才会这样理解,如果我们换一种思维,将他理解为冷静分析和仔细思考事情,最后制定解决问题有效方法。是不是就更为妥帖一些。
这样一来,厚黑学就可以理解为一个教授人们如何拥有一个“好的心态”和学习“谋略智慧和方法”的学问。厚黑学顶级高手汉高祖刘邦将这一智慧展现得淋漓尽致,从他做事的几个方面就可以看出。
首先成大事者,一定要能忍,汉高祖刘邦就是一个非常能忍之人,公元前230年,韩信挥师北上平定了齐国,平定齐国以后便向刘邦上书,希望刘邦能封他为齐王,打了胜仗,论功行赏,也是刘邦的一向作风,但韩信却找错了时机,因为此时的刘邦正与项羽大军纠缠,军情危机。
正等待韩信的救助,此时韩信的要求,无疑是对刘邦的一种威胁。刘邦就此事也非常愤怒,但是愤怒归愤怒,眼下正是用人之际,最终刘邦还是听从了张良等人的建议,决定忍下此事,韩信原本希望刘邦封他为假齐王,也就是代理齐王,但是刘邦封他的却是真齐王。
刘邦之所以这么做,这其中的帝王驭人之术,深不可测。韩信虽然借此时机来威胁刘邦,但自始至终并无谋反的意思。因为这时候韩信拥兵自重,割据一方,任凭项羽和刘邦厮杀,坐山观虎斗,完全可以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而且当时项羽也曾派使者,加以高官厚禄。
希望能够说服韩信站在项羽一方,但没有成功。直到韩信后来被以谋反罪名被处死,韩信一生多次可以反叛,但却没有反叛,所以后人评价韩信是只厚不黑,所以最后落了个飞鸟尽,良弓藏,兔死狗烹的下场。
说到刘邦做事狠,其实主要是在国家建立稳定政权以后,刘邦为了稳固江山,开始大肆屠杀功臣,虽然一部分并非死于刘邦之手,但是这些人早晚也会被处死,因为一些人,开始蠢蠢欲动了。起初异姓诸侯王被杀,让很多人都感到了刘邦的黑手在逐步靠近。
反叛的诸侯皆被刘邦亲自征讨击杀,其中燕王卢绾在诸侯叛乱中,是比较迷糊的一位。他本可安稳地做他的燕王,但却因为害怕,找错了队伍,将希望寄托给了匈奴人,希望匈奴人能够将他的王位保住。
因为反叛并非本意,这才出现了后来燕王卢绾率全家入长安探望刘邦的一幕,但还没有见到刘邦,刘邦就死了。因为害怕吕后报复,最后逃到了匈奴。刘邦对于这些为他打下江山的生死兄弟,分得很清,作为帝王的他,并没有对谁心慈手软。
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在任何情况下都一定要稳,史记有这样一段记载。
《史记》记载:“彭越数反梁地,绝楚粮食,项王患之。为高俎,置太公其上,告汉王曰:‘今不急下,吾烹太公。’汉王曰:‘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曰“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桮羹。’项王怒,欲杀之。项伯曰:‘天下事未可知,且为天下者不顾家,虽杀之无益,祇益祸耳。’项王从之。”
在面对项羽要煮食自己父亲的时候,作为儿子的刘邦,显现出惊人的稳重,换做常人,或许早已泪流满面。但是汉高祖刘邦却说出了可与我分一羹食,并非是刘邦不孝顺,而是当时的刘邦不仅是父亲的儿子,他更是军队的领袖,作为领袖的他,此时此刻不能慌,一定要稳住局面。
二专注一心,心无旁骛
对于创立帝业的开国之君来说,最重要的是一定要有明确的目标和聪明才智,同样我们生活中也需要有明确的目标指引,没有目标,就相当于前行的道路失去了方向,一心成就大事的刘邦,多次死里逃生,夹缝中苟且偷生,彭城之战,折兵百万,狼狈出逃。
经历了大起大落的刘邦,并没有因此一蹶不振,而是以逸待劳,就此保存实力。项羽之所以输也就是输在了他的不厚不黑,最后落个乌江自刎。既然选择起兵造反,那就一定要成就一番事业。刘邦大志者,怎会委身做一小国之君。正是这崇高的奋斗目标一直激励着他前行。
三厚而无形,黑而无色
我们说厚黑学,低级的厚黑者,是厚如城墙,黑如煤炭。而高级的厚黑者则是,厚而无形,黑而无色。刘邦则是这厚黑学的顶级玩家,厚而无形,黑而无色。刘邦的手下人才济济,每个人都着自己的特长,刘邦所作的就是将这人,人尽其才。手下之人统兵再厉害,胜仗打的再多,军队训练的再好,刘邦总能一招制敌,总是能在最合适的时机,掌控全局。
公元前二零四年彭城兵败,刘邦狼狈逃走,在第二天清晨冲入张耳、韩信的军营夺了他们的兵权。公元前二零二年刘邦与项羽决战于垓下,楚汉战争结束,刘邦回师定陶,驱马驰入齐王韩信的军营,夺了韩信的兵权,这一切来的都是那么突如其来,但却又恰到好处。
纵观汉高祖刘邦的领袖生涯,用人方面,小疑小用,大疑大用,不疑重用。虽然他怀疑韩信,但还是放权韩信。这种用人之术,足见大智。做人做做事方面,坚守忍、准、狠、稳,四个基本要领。刘邦本非常人,从出生的那一天起也就注定了不平凡的人生,他的成功绝非想象中的那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