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考古行业有句俗话叫“十墓九空”。从秦汉到唐宋时期,能够幸免于难,没有被盗墓贼光顾的帝王墓实在不多。越是豪华奢侈的帝王墓,越容易引起盗墓者的关注,尤其是汉代开始,皇室贵胄崇尚奢靡的丧葬习俗,会把大量的金银财宝一同带入墓穴,因此很多盗墓贼就是瞅准他们的墓穴下手,甚至连墓穴周围盗墓贼留下的“盗洞”都是一种文物。
1992年6月,内蒙古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公安局收到报警电话,说当地一座古墓被盗。听说此事后,公安民警迅速赶赴现场进行保护,并通知文物保护单位前来协助。
考古学者赶到现场后,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水瓮口一样粗的盗洞,被撕碎散落一地的丝织品,劈开的棺椁露出墓主人的白骨。很显然,盗墓贼已经成功进入过墓室,但墓室具体被破坏到什么程度,要等下去以后才能推断。
经过学者认真勘察确认,盗墓贼出入古墓的次数不是一次两次,根据盗洞的痕迹和盗墓贼的足迹,以及碳十四仪器断定,这座古墓至少被盗九天。既然墓穴已经被打开,想要重新保护是不可能了,眼前要做的是及时对古墓进行抢救性挖掘。
抢救性挖掘的过程中,考古工作者已经感受到它不是一座传统的古墓,从墓室的设计格局来看,应该是一座宋代以前的辽朝大墓。而且根据墓室的面积和已经出土的文物来看,这座古墓的主人身份非同寻常,至少是一位很有份量的人物。
除了帝王皇陵,很多古墓主人的身份很难确认。墓室保存比较好的话,墓主人会随身携带生前的印绶,再就是通过墓志铭碑文,或是墓主人生前的著作文献等等。很幸运,考古工作者没有费多少力气,就把这座古墓的墓碑找到了,一块灰砂岩上清晰地写着“大契丹国东京太傅相公墓志铭并序”。
考古工作者数了一下,这块墓志铭共有1210个刻字,用漂亮的正楷书写雕刻而成,记述着墓主人的生平经历。“大契丹国东京太傅相公”是谁?说此人大大的有名,他就是辽朝开国皇帝耶律阿保机的堂兄弟,耶律羽之。他不仅是正牌的耶律氏皇族,更是辽朝的开国功臣之一,地位无比显赫尊贵。
这样一位皇亲国戚,他的墓室规模和文物肯定不在少数。时任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盖之庸曾回忆说:
当时拿着手电筒进入耶律羽之墓时,借着微弱的手电筒,眼前出现了一个绿莹莹的琉璃世界,原来耶律羽之墓的墓室砖全为绿色琉璃砖,这在以往发现的众多贵族墓,甚至历代皇帝陵中都是未曾见到过的。
墓室的两扇大门有一人多高,门上绘有栩栩如生的门神,其中一扇被盗墓贼拆卸下来,用作出入墓室的石桥,石门上用彩色染料绘制的图案已被踩得模糊不堪。
根据此前挖掘的辽代陈国公主墓室格局,辽代的古墓主墓室两侧的东西耳室会存放着游牧民族日常所用的瓷器和马具。考古工作者进入耳室时,发现里面已经空无一物,只剩一些木制和丝绸残片。
就在考古工作者感到心灰意冷时,他们打开主墓室,瞬间被眼前的景象惊呆,里面的文物完好无损地摆放在原位,原来主墓室并没有被破坏,盗墓贼只是刚刚走到耳室。
主墓室长达32米,距离地面10米,存放着大量的金银器物、珠宝玛瑙、铜铁刀剑、精美首饰,每一样都堪称国宝级文物。
众多随葬品中,有一件文物相当特殊,它是一对皮囊壶,黑色和白色各一件。皮囊壶并不稀罕,早在唐代时期,白瓷皮囊壶的制作工艺已经相当纯熟。它的外形是腹身肥硕、下宽上窄、腹宽大于腹高,平底带有横梁,专门用来盛放酒水,十分受北方游牧民族欢迎。
一般的皮囊壶高12.5厘米,口径2.2厘米,底径12.5厘米,因为它就是为了方便日常饮水用,尺寸没有必要做的太大。但是耶律羽之墓的黑白瓷皮囊壶,体形要比普通的皮囊壶大很大,高度达到30厘米,超出普通的皮囊壶一倍之多。装满水后,一个普通的成年人根本提不起来,更不用说随身携带了。
耶律羽之为什么要做这么大一对皮囊壶呢?很显然他不是用来装水用,而是作为随葬品的身份象征。因为古人相信轮回的观念,人死后可以到另一个世界,继续享有生前的富贵生活。但是细心的考古学者提出疑问,如此大的皮囊壶是不是有僭越的嫌疑。
耶律羽之的随葬品确实已经超规格,但辽太宗并没有对他追究,只因为他生前的身份实在太显赫。
耶律羽之从小就是耶律阿保机的铁杆,追随辽太祖南征北战,对辽朝开疆拓土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公元926年四月,辽太祖征服渤海国,并改名为东丹国。封自己的皇太子耶律倍为东丹国国王,耶律羽之为东丹国宰相。
后来,耶律倍与二弟耶律德光争储失败,弃国而逃来到后唐。耶律倍走后,东丹国没有国王,宰相耶律羽之便成为东丹国实际的统治者。从这个角度来说,耶律羽之使用大尺寸的随葬品并不完全算是僭越。
由于耶律羽之墓是在被盗九天后才发现,公安赶到现场后,盗墓贼早已不见踪影,所以具体是多少参与盗墓根本弄不清楚,盗墓贼带走多少件文物也无从考证,好在墓室里国宝级文物一件也没有丢。
很多人疑问,面对如此珍贵的国宝级瓷器,盗墓贼为什么没有忍心下手。这绝不是盗墓贼大发慈悲,而是耶律羽之墓里黄金玛瑙太多,多到拿都拿不完。
耶律羽之墓具体出土多少金银财宝,考古工作者并没有公布,但参照早前辽代陈国公主墓来看,应该数量极其庞大。陈国公主不过是一位普通的皇室成员,她的随葬品多达3227余件金银财宝。耶律羽之作为辽朝开国功臣,他的随葬品只多不少。
当时,公安人员觉得墓室里有这么多的珍贵宝物没有被盗走,盗墓贼肯定不会甘心,有可能会回来继续作案,他们在周围蹲守,希望能够抓获盗墓贼查明流失的文物。数十天后,没有一个盗墓贼敢回来。
直到今天,耶律羽之墓到底丢了哪些金银文物无从得知,有可能成为文物史上的一个谜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