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差点改写历史的人,他叫吴禄贞。他以革命排满为已任,走上革命道路。他发起组织励志会,又加入兴中会。其事迹被后人编为戏曲。与云南的蔡锷齐名,时称“北吴南蔡”。
如果吴禄贞没有被害,袁世凯是否能当上大总统还很难说,中国的历史或许会改写。在1911年的11月初,吴禄贞的确有一次改写历史的机会。
武昌起义之后,清政府为维护其摇摇欲坠的政权,从10月14日起任命袁世凯为湖广总督,10月27日授袁世凯为钦差大臣,到11月1日任命袁世凯为总理大臣,前后不过二十天。掌握北洋军和北京实权的袁世凯,并非高枕无忧,在清政府内部,有良弼为首的宗社党,而在外面,则有掌握北洋军第六镇重兵的吴禄贞。良弼要拼命坚持清朝帝制,当然和袁世凯过不去;而吴禄贞当时驻军在保定,对清政府、对袁世凯都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10月29日,第二十镇统制张绍曾和第二混成协协统蓝天蔚等人联名发起“滦州兵谏”,要求清政府立宪。在这关键时刻,清政府派吴禄贞前往滦州宣抚,清政府没想到,他们是革命同志。到达滦州后,他与张绍曾、蓝天蔚召开秘密会议,他首先发言:“南方已乱,北京空虚,提一协之众大事可成,滦州军队已近万人,直抵丰台以逼于北,我在保定所余一协,直抵长辛店以逼于南,三镇两协,再为后援,何事不成?何求不得?”张、蓝二人一致同意他的会师计划,并着手准备行动。
10月29日,山西省爆发了起义,起义军杀死了巡抚陆钟琦,拥立阎锡山为都督。清政府令驻保定第六镇第十二协向石家庄推进,消灭山西起义军,并任命吴禄贞署理山西巡抚。吴禄贞连夜赶往石家庄,同时密令革命党人何遂以新任参谋的身份,迅速赶往第六镇第十二协司令部,以协助指挥进军为名,暗中阻挠、破坏进攻行动。
11月5日,吴禄贞以“剿抚兼施”的名义,派何遂进入娘子关同山西起义军直接进行合作谈判。他们提出要吴禄贞亲赴娘子关才能相信合作的可靠性。何遂回石家庄复命,以胆大豪爽著称的吴禄贞毫不迟疑地说:“好!我们明天就去。”
1911年11月6日下午1点,吴禄贞没带一个卫兵,由何遂、孔庚、周维桢等陪同来到娘子关。他握着阎锡山的手说:“我是来同你一起革命的,不是来做巡抚的,请放心!”
阎锡山集中全体将士举行盛大的欢迎会,吴禄贞在会上激动地讲道:“山西的成败关系重大,第二十镇、第二混成协、山西的军队加上我们的第十二协,会师北京是一定可以成功的。袁世凯在汉口搞阴谋,他是中国最大的毒瘤,此贼不除后患无穷。北京任命我为山西巡抚,我是革命党,这对我真是笑话。阎都督才是你们山西的主人,我是替他带兵打仗的。"阎锡山听到这里,激动地举臂高呼:“我们一致拥护吴公禄贞为燕晋联军大都督!”全场响起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
紧接着举行了军事会议,会上一致推举吴禄贞为联军大都督,阎锡山为联军副都督,预定第二天为山西起义军与第六镇第十二协会师石家庄之日,即联军宣告成立并宣布起义之日。
会议结束后,吴禄贞就携同何遂等人迅速赶回石家庄,山西起义军也向石家庄出发。石家庄的夜晚灯火通明,保定同盟会支部的革命党人连夜忙着刻制燕晋联军大都督大印和赶印安民布告,周维桢起草起义通电,吴禄贞批阅和起草起义电文。只等第二天山西起义军全部到达,他一声令下,便可万箭齐发开始行动。
现在我们设想一下,如果这几路大军真向北京进攻,一两天就能到达。而清军的主力大都在湖北前线,京城空虚。清军无法抵挡革命军,皇帝退位、袁世凯逃走都有可能,历史真的就是另外一个样子了。
袁世凯老谋深算,根据石家庄传来的密报再三权衡,决定铤而走险,暗杀吴禄贞。袁世凯在湖北前线找到被吴禄贞撤职的周符麟,给他二万大洋及事成之后担任第六镇统制的承诺,命他潜赴石家庄谋害吴禄贞。11月6日夜,周符麟鬼鬼祟祟潜入石家庄车站,用一万元收买了吴禄贞的卫队管带马蕙田。
当时,就有人提醒吴禄贞,说马蕙田很可疑,请求大帅更换卫兵,早作准备!
“换卫兵?”吴禄贞有些烦了,“你的意思是马蕙田会杀我?”
“大帅,你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小心为上啊!”
吴禄贞摆摆手,“把马蕙田给我叫来!我要当面对质!”
马蕙田上得前来。“听说你要杀我啊?”吴禄贞问,言罢,扔给马蕙田一把枪,“现在就开枪吧!”
马蕙田魂飞魄散,慌忙跪下,“统制待我如再生父母!我天大的胆子,也不敢!不敢!”一边说,一边以头撞地,血流满面。
吴禄贞?对马蕙田说道,“呵呵,量你也没这个胆子。站起来,去吧!”
可就是这个马蕙田,当天晚上带着三名下级军官,借吴禄贞升任山西巡抚为名,前来贺喜。马蕙田等四人进门后,一面口称:“恭喜吴统制高升。”一面向吴禄贞下跪,突然马蕙田等拔出手枪向吴禄贞开枪,吴禄贞从窗口跳入院中,并出枪还击。在跳墙时又被马蕙田击中腿部,跌下院中。门外伏兵顿时枪弹如雨,可怜一代英雄,死于乱枪之中。吴禄贞壮烈牺牲,
时年31岁。马趁乱割下吴禄贞的首级,一行人飞也似地逃跑,向袁世凯报功去了。
吴禄贞被暗杀,山西的起义军只好退入娘子关,燕晋会师计划刹那成空。在他的办公桌上,空留着滦州发来的急电“我军整装待发,请即与山西军前来会师”,和他的复电“愿率燕晋子弟一万八千以从”。雄雄大计,霎时烟消云散,至今令人惋惜不已。孙中山亲自为吴禄贞撰写了悼文《悼吴禄贞》。
吴禄贞的头颅直到最后也没有找到,在下葬的时候,阎锡山找人给他雕刻了一个木头的头颅。一代英雄被反复小人所害,身首异处,牺牲惨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