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上有葱,下有银;山上有薤,下有金;山上有姜,下有铜锡。”这种说法出现自《酉阳杂俎》一书,是古代寻找金矿的一种重要依据。
首先,矿物与植物间的关系是较为密切的,植物探矿法至今日仍可有所耳闻。
最早出现在南北朝的梁代有名的矿书——《地镜图》,书中说到:“山上有葱,下有银;山上有薤,下有金;山上有姜,下有铜锡;山有宝玉,木旁枝皆下垂。”
古人把金银之类重金属作为货币使用,他们是怎么发现这些金矿?最直接的就是表层金矿,就是一铁锹挖下去,铲出来的都是金子这种,当然这种说法肯定是夸张。
但是在封建时代有这么一批人,他们被官府雇佣。主要的工作就是筛金子,从河道当中的沙子里面筛选金子,这种是最直接的。当然这种情况是少之又少,而且是只适合金子这种。
那是古代铜、铁、银之类,使用量也是很多。这些金属矿物的发现,这是根据古人对于自然的总结,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植物辨别法。
借助的主要原理就是植物扎根于土壤,从土壤中吸取矿物元素。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金属元素都可以被植物吸收,比如像金银铜这种重金属,就只可以被一部分植物吸收。其他植物种在矿山之上,是很难存活下来的。
五六十年代,中国地质学家有人发现,在铜锡矿的上面,一般长有野姜等植物,并利用这个规律在别的地方找到一些矿物,但不一定每次都准。
经验的性的东西。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葱与银、朱砂与金有一定的联系,只是个充分条件,不是充分必要条件。所以“山上有葱下有银,上有朱砂下有金”是真有这么个说法的,是一种经验现象之言,但是,它不是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