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明王朝的历史长河中,杨荣之后,第五位内阁首辅登场,他就是杨士奇,也是“三杨”中的第二位,被尊称为“西杨”。与“东杨”杨荣和“南杨”杨溥一同,三位杨氏首辅共同开启了“仁宣之治”的盛世,创造了明朝巅峰的时期。《明史》中有记载,明朝称贤相,必首推三杨之一。杨士奇,字士奇,号东里,江西吉安人,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他在明朝政坛上历经五朝,担任内阁职务四十余年,其中首辅之职达到了二十一年之久。他对于明朝的历史进程,尤其是靖难之役后时局的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贫寒出身与坎坷童年
与前几位首辅不同,如黄淮、解缙、胡广、杨荣,他们家境富裕,有的甚至出身官宦世家。而杨士奇却是出身贫寒,是明朝的第一位寒门首辅。在他一岁时,父亲不幸过世,母亲为了生计改嫁,杨士奇只得随母姓氏,成为罗家的一员。童年时,他备受冷落,母亲再嫁后生活辛苦。在十五岁时,杨士奇凭借自己的学识成为最年轻的私塾老师,养家糊口。这一阶段,虽贫穷却过得充实,奠定了他的学识基础。
二、靖难之役中的坚守
靖难之役爆发后,建文帝朱允炆的皇位岌岌可危。与其他朝臣不同,杨士奇显得豁达坦荡。在他看来,自己只是一心为国的臣子,无论是建文帝还是朱棣即位,他都只是朝廷的忠臣,不会因人而异。朱棣即位后,杨士奇继续在内阁担任职务,致力于划分内阁职权和处理具体事务,为明朝内阁制度的完善贡献良多。他以谨慎持重、不卑不亢的态度,赢得了朱棣的信任和器重。
三、辅佐仁宗实现“仁宣之治”
随着朱棣北征次数增多,杨士奇留守京师,协助太子朱高炽监国。在太子监国期间,他坚持对大臣平反,减免赋税和劳役,整顿吏治,恢复社会生产力。成祖朱棣过世后,太子即位为仁宗朱高炽,任命杨士奇为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成为内阁首辅。杨士奇延续了前任首辅的政策,实现了“仁宣之治”的盛世。
然而,仁宗在位十个月后去世,由宣宗朱瞻基继位。宣宗即位初期,得益于“三杨”的辅佐,实现了海内升平。然而,他的叔叔朱高煦谋反,太监王振逐渐崛起,形势复杂。在此背景下,杨士奇仍然忠言劝谏,力主御驾亲征,平定了叛乱,巩固了皇位。仁宗朱高炽去世后,宣宗继续杨士奇的辅佐,实现了“仁宣之治”的盛世。
四、英宗时期与宦官干政
随着宣宗朱瞻基去世,太子朱祁镇即位为英宗。政局在“三杨”存在下维持平稳,但宦官王振逐渐崛起,开始干涉政务。尽管“三杨”设法推荐新鲜力量进入内阁,企图制衡宦官,但由于“三杨”年迈力衰,尤其是杨荣的过世,杨士奇的支持逐渐减弱。宦官王振趁机崛起,导致朝中大臣人心惶惶。同时,杨士奇疏于对家人的约束,导致儿子杨稷目无法纪,为非作歹。
五、杨士奇辞官与家世风波
面对宦官的篡权乱政,杨士奇辞去内阁首辅一职。他返回故乡后,不久便卧病在床,最终辞世。英宗皇帝追赠他左柱国和太师,赐谥号“文贞”,并安葬于江西省泰和县澄江镇。
六、结语
杨士奇的一生,是明朝历史中不可忽视的一段篇章。作为政治家,他为大明江山社稷尽忠职守。然而,他未能彻底打击宦官势力的崛起,对王振的篡权乱政显得较为宽容,为后来的“土木堡之变”埋下了隐患。他的家世风波也使他在政坛告别时颇感唏嘘。杨士奇的贡献不可否认,但历史的长河中,他也面临着种种困境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