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1949年,湖南一杨姓小伙指着报纸上贺龙的照片:他是我的父亲
迪丽瓦拉
2025-07-13 02:02:53
0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漫漫征程,让当年参军的毛头小子都变成了鬓染白霜的开国将领,回望过往,不知他们是否还会怀念与旧友并肩作战的峥嵘岁月。

1949年10月1日,天安门广场升起了耀眼的五星红旗,标志着东方雄狮的再次觉醒。

多位国家领导人和开国元勋都隆重出席,这样盛况空前的一幕被各家报纸争相登载,他们的照片也被刊登在报纸版面上,以供全国人民瞻慕。

无独有偶,湖南的一个小伙子在看到报纸上的照片后,突然指着贺龙说:

“他是我的父亲!”

他的话令周围人大吃一惊,年轻人本性杨,且父亲早已去世多年,他为什么说贺龙是他的父亲呢?

这其中到底有着怎样的故事,让我们来一探究竟。

旧事翻篇起

这个湖南小伙子名叫

杨荣柱

,他的父亲叫

杨毓棻

,与贺龙曾是拜把子的兄弟。

1895年,杨毓棻出生于湖南省芷江侗族自治县土桥乡麦元村相思冲的一户贫苦家庭。

虽然家境贫寒,但他的父亲

杨德甫

早年间是个秀才,还算有些文化,乡里有什么红白喜事时,都会邀请他帮忙主持,因此也小有名气。

母亲

姚英华

也是贫苦出身,虽然目不识丁,但是将家里家外操持得颇有条理。

可是在父亲杨德甫眼中,妻子姚英华是要样貌没样貌,要文化没文化,因此对她动辄打骂,甚至还将妻子赶出家门。

此后还与邻村的女子暗中相好,两人时常鬼混在一起。

年幼的杨毓棻将父亲的所作所为看在眼里,对于父亲他感到十分不齿。

一次,杨毓棻亲眼看到父亲去了那名女子家中,他便偷偷爬上树观察,谁知被那女子发现,随后便告诉了杨德甫。

恼羞成怒的杨德甫回家后立即命人将杨毓棻绑起来,并在腰间绑上了大石块,要将他沉塘。

又找来村里几个晚辈,让他们抬着杨毓棻到数十里外的邪马塘。

几个晚辈对杨毓棻家里的事也知晓一二,但他们又不敢在明面上得罪杨德甫,便在中途假意以小便为由,偷偷放跑了杨毓棻。

侥幸捡回一条命的杨毓棻也不敢再回家,但他身无分文,又不知去往何处。

几经辗转,杨毓棻终于在五十里外的县城找到了给人帮工的母亲。

母亲听说杨毓棻的遭遇,又听闻他在寻自己的路上吃尽了苦头,既心疼又自责,自此,母子俩便在县城住下,相依为命,这时的杨毓棻也不过才十二岁。

但母子俩的日子也并不宽裕,为了缓解生活的压力,杨毓棻小小年纪就开始给人帮工,打过短工,也帮别人看过马场,因为年纪小,又人生地不熟,杨毓棻几乎没有什么朋友。

他日日与马为伴,长期下来,练就了一身好骑术。

这样平静的生活持续了七年多,直到1915年,变故到来。

1915年,袁世凯公然复辟帝制,并试图武力统一中国,全国人民群情激昂,奋起反抗。

当时,蔡锷于云南起义,组建护国军共6000人与北洋军作战,各省纷纷响应,湘西芷江首当其冲,成为护国战争的主战场之一。

在这山雨欲来风满楼之时,刚刚年满20岁的杨毓棻也欲从军报国,但自古忠孝难两全,他又舍不得母亲孤苦伶仃一人,日日愁容满面。

母亲知道他心中所想,只告诫他:

“国家危难之时,男儿自当报国。此去千难万险,你切记,一定要行正道,切勿贪图一己私利。”

杨毓棻听后泪流满面,临走时向母亲磕了三个响头,并立誓,自己若是战死沙场,就当为国捐躯,若是功成名就,就接母亲随军享福。

随后便背起行囊,离开了与母亲相依为命7年的县城。

就这样,20岁的杨毓棻踏上了从军之路,开启了他短暂却辉煌的一生,也遇到了他一生的知音密友。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20岁的杨毓棻再一次回到芷江,加入护国军,共同抵御北洋军的入侵。

由于早年间养过马,杨毓棻在骑术上相当厉害,人又机敏聪慧,作战时总是一马当先,很快便被提拔为连长。

1917年12月,杨毓棻所在的部队及其他两部同北洋军一团部展开鏖战,但我方在进攻石首、监利等地时却节节败退,各部都被北洋军逐个击破,最后不得已,率队退回辰州。

各军虽遭败绩,但杨毓棻在作战中身先士卒、战绩卓越,得到了军部将领的高度赞扬。

不久后,部队整编,统一归入湘西护国军中,杨毓棻也因其骁勇善战,被提拔为营长。

就在这里,他遇到了自己一生的挚友——贺龙。

彼时的贺龙也在湘西护国军中担任营长一职。

贺龙于1896年出生于湖南省桑植县洪家关一个贫苦农民之家,贺龙自少时习武,14岁那年,他因不满恶霸在村里欺压百姓,挥刀砍伤了恶霸,随后扬长而去,此后跟随跑马帮南来北往,以运盐为生,见多了盐局对百姓的剥削压迫,对此深恶痛绝。

1915年,蔡锷组建护国军,其声势浩大。

贺龙在家乡也组织了二十多个村民,但苦于没有武器,年仅19岁的贺龙拿着两把菜刀,带着这二十多个农民趁夜闯入盐局,一刀砍死了平日里为虎作伥的税警队长,缴获了15把步枪、2支手枪和9000斤盐。

贺龙将盐分给百姓后,便领着那二十多个村民投靠了护国军,由于作战勇猛,战功卓越,很快就被提拔为营长。

两人同为营长,时常在一起商讨领兵战略,时间一长就慢慢熟络了起来。

杨毓棻与贺龙都有着相似的人生经历,又都生性豪侠仗义、嫉恶如仇,同情受苦受难的百姓,性格相似,经历相似,使他们逐渐成为密友。

1918年10月,杨毓棻与贺龙酒后酣谈,一时兴起,决定遵循当地的习俗,结拜为“老庚”。

这是芷江当地的一个习俗,若是意趣相投,又同年同月同日生的两人,便可以焚香燃纸,喝一碗“老庚酒”,就可以结成莫逆之交的兄弟,从此互相成为“老庚”。

两人虽不是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感情深厚,志趣相投,贺龙虽然比杨毓棻还小一岁,但两人依旧结拜为“老庚”,从此成为异姓兄弟。

这虽是酒后兴起,但也并非戏言,两人自此便真的如同亲兄弟一般,在军营中,两人无话不谈,相互关照。

杨毓棻虽然只比贺龙大一岁,但他自觉自己是兄长,生活中处处照顾贺龙。

杨毓棻自小家庭经历曲折,也没有亲近的弟弟妹妹,他是真心实意将贺龙当作自己的兄弟对待的。

1918年11月,当地军阀暴动,企图吞并驻扎在湘西的护国军部队,占山为王,便以参加婚礼为借口,设下鸿门宴,引驻军将领前去参加。

当日,各重要军官都前往参加,席中伏兵突然动手,将前去的军官与士兵都屠杀殆尽,唯有杨毓芬,当时因为刚好有事而逃过一劫。

事后,由于情况危急,杨毓芬只得临危受命,率部下杀出重围,转移至桃源。

部队安歇重整后,杨毓棻被任命为湘西第一军第七梯团司令。

1920年,湘军内部出现裂痕,湘军内部派系斗争日渐激烈,逐渐出现三足鼎立之势。

9月,湘军再次整编,除正规军第一师外,共成立了12个防区司令,杨毓棻担任驻芷江的田镇藩第九区第一支队司令,不久后又升任十九团团长,驻扎在黔阳。

此后三年,大小战事不断,杨毓棻时常领兵外出,鲜有败绩。

他曾多次率军与驻洪江的川军军阀

蔡钜猷

万余人交战,但蔡钜猷屡战屡败,只好对人戏言:

“他是羊(杨),我是菜(蔡),羊天生要吃我这菜,所以我打不过他。”

杨毓棻虽少时艰难,但从军入伍后,便发愤图强,他知道自己文化水平不高,便努力学习认字。

当了将领后,他也深知,这与当小兵的时候不同,不能一味冲锋,平日里时常研究兵法,同其他将领们共同探讨排兵布阵之事,从未敢懈怠。

都说时势造英雄,但英雄也并非天生英才,都是在荆棘丛生的道路中一步步锻炼出来的。

值得一提的是,正是在这一年,杨毓棻抱得美人归,隔年便生了个大胖小子,那时的贺龙已经被派往四川,但得知这个好消息,他高兴非常,托人送来贺礼,还认了杨毓棻的小儿子做自己的干儿子。

1923年,杨毓棻驰援蔡锷有功,于这一年冬天回师芷江,再次被提拔为湖南暂编陆军第一师第十七旅少将旅长,开始跻身于将军之列。

也正是这一年,在时局稳定后他将母亲接回了身边,刚好又恰逢母亲五十大寿,为庆祝母亲生辰,杨毓棻特意在县城内的酒店摆喜宴请,时任川东边防军警务旅旅长的贺龙将军特意赶来为杨母祝寿。

这本是其乐融融的大好时光,杨毓棻刚升任旅长,前途一片光明;

母亲身体康健,正待颐养天年;

兄弟千里迢迢赶来贺寿,情谊深重;

妻儿在侧,家中小儿子刚刚两岁,才是蹒跚学步之时,一切都好似美满又顺遂。

但谁也不知道,杨毓棻的生命,已经进入了倒计时。

难忘“老庚情”

1923年,正值杨毓棻的母亲五十大寿,贺龙特意从四川赶来贺寿。

杨母的寿宴本就气派,酒筵摆了一百多桌,贺龙的到来更让杨毓棻惊喜万分,两兄弟自从五年前一别,此后各自奔波,鲜少见面,这次借杨母的寿宴,两人终于得以抛开繁忙的军务,好好地坐在一起叙叙旧,喝杯酒。

开席后,宾客尽欢,贺龙端着一杯酒走到杨母面前,对她说:

“‘老庚’的母亲,便是我的母亲,庚儿子行军在外!不能常在庚母面前尽孝!今日庚娘五十大寿!庚儿子祝您寿比南山,福如东海!”

说罢端起酒杯一饮而尽,然后贺龙双膝跪地,向杨母行跪拜之礼。

在场宾客无不叹服,都感慨道:

“贺龙实乃重情重义之人。”

杨母听后,既感慨贺龙与杨毓棻之间的兄弟情谊,又感动于贺龙有此番孝心,赶忙扶起贺龙,握着他的手说道:

“杨毓棻能够与你结为兄弟,是他的福气!”

随后又把杨毓棻叫来身前,对他说:

“你们既已经结拜为兄弟,那么以后的日子也要相互帮助,万不可做背信弃义之事!”

两人都一一应下。

这样温馨的场景,想来也许是杨毓棻人生中少有的平淡时光,不知那时的杨毓芬看着面前的老母,还有身旁的兄弟,心中是否也感到了家庭的温暖。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

因在战时,军务繁忙,杨母寿宴结束的第二天,贺龙就告别杨毓棻,赶回了川西边防,谁也没想到,这一别竟是永别。

1924年7月,仅仅不到一年的时间,杨毓棻就积劳成疾,因病逝世。

因为长期打仗,南来北往的奔波,杨毓棻的身体早早就落下了病根,最终损耗殆尽,无力回天。

这一年,杨毓棻也不过二十九岁。

杨毓棻英年早逝,这些年来虽然职位不断升迁,但他始终节俭,连给家人安生的银钱都没有留下多少。

多位军部将领都对杨毓棻的逝世表示哀悼与惋惜,师长

贺耀祖

来到芷江亲自主持杨毓芬的葬礼。

湖南省省长也发来吊唁,称杨毓棻旅长在职期间,安内攘外,战功卓越,追赠陆军中将,抚恤从优。

得到消息的贺龙也悲痛欲绝,当天便出发赶往芷江参加葬礼,亲自护送“老庚”杨毓棻的灵柩,在县城东郊七里桥畔的荷花塘下葬。

见其家人经济并不宽裕,还特意留下了三个银元宝,助他们暂渡难关。

刚开始几年,还偶有联系,贺龙逢年过节时,都会托人送些吃穿用品和银钱给杨家,但后来,因为年月渐久,又正逢时局动乱,便渐渐失去了联系。

此后多年,贺龙时时惦念杨家老小,但遍寻不到消息,只得作罢。

没曾想,二十五年后,杨家的小儿子在报纸上认出了贺龙,兴奋地指着报纸上的照片喊道:“我认识他!他是我爸爸!”

没想到这句话却招来同伴的嘲笑,

“你知道这人是谁吗?这是开国大将贺龙!怎么可能是你爸爸!”

不服气的杨荣柱转头就回家收拾行囊,直奔北京,要去见一见这个“父亲”。

多日长途跋涉和舟车劳顿,杨荣柱终于到了北京军区办事处,点名要见贺龙。

守门的士兵觉得他是来闹事的,便要轰他走。

谁知这青年脖子一梗说道:

“你跟贺龙说,我叫杨荣柱,我爹叫杨毓棻,他肯定知道,他一定会出来见我的!”

守卫虽然半信半疑,但这青年怎么也不肯走,只能向上级汇报这一事情。

贺龙当时正在办公室批阅文件,听说门口有一个名叫杨荣柱的青年来找,大吃一惊,赶忙扔了笔便去了保卫室,一见到杨荣柱,他立刻紧紧抱住面前的青年,

“二十年了,我终于找到你了!”

他领着杨荣柱回了家,安顿他先住下,向家人介绍:

“这是我好兄弟杨毓芬的儿子!也是我干儿子!”

一别二十年,杨荣柱已经不是那个连路都走不稳的小孩子了,看着眼前这个身姿挺拔的年轻人,贺龙感慨万千。

晚间吃饭,贺龙一直拉着杨荣柱聊他与杨毓芬的往事,两人年少相遇,引为知己,但苦于兄弟英年早逝,他与杨家人也失了联系,不知他们近些年过得怎么样。

杨荣柱说:

“这些年,母亲和奶奶总会同我讲父亲年轻时的事,说他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捐躯报国,死而后已。

还说父亲有一位好兄弟,两人情同手足,父亲走后没少照顾我们,但后来失了联系。那时我年纪太小,很多事都记不清了,但我记得小时候有个干爹,总带我玩儿,直到长大后看见报纸上的照片,才知道原来就是您!”

贺龙眼眶泛红,他看着眼前这个年轻人,好似透过他看见了故人的面庞,曾经与老庚彻夜酣谈,把酒言欢,后来故人逝去,经年思念,如今故人之子近在眼前,不知他是否借由此回忆起了与老庚杨毓棻多年前的峥嵘岁月。

几日后,杨荣柱准备回家了,临走前贺龙与他约定,有时间一定要多见面,他不久后还会前去拜访杨家老母。

但世事难料,谁也没想到,这竟然也是他们之间的最后一面了,没过多久,贺龙就去世了。

结语

人生短短一瞬,弹指一挥间几十年就过去了,但贺龙与杨毓棻的情谊却在时间的河流中依旧坚韧如初,得友如此,也算人生无悔了吧。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他...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了表彰那些在战场上表现出英勇战斗的战士们,党组织开启了军衔授予仪式。在这...
原创 毛... 学习毛主席的思考方式。 事例1 毛主席说: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 这是毛主席对抗美援朝的观点...
原创 长... 贞观十年六月,长孙皇后卧病在床。她眼神清澈地望着李世民,颤抖的手中捧着一个精致的青瓷瓶。"陛下,臣妾...
原创 家... 在重庆市万州区的一隅,程先生手中紧握着一枚极具历史价值的中华民国双旗币伍百文试铸币。这枚钱币不仅是程...
原创 毛... 目前的俄乌冲突局面越来越复杂了,有不少人已经开始担心是否会发展为第三次世界大战。战争还是和平,又一次...
文化中国行·国宝画重点 | 青... “商邑翼翼,四方之极” 绵延500余年的商王朝 以中原为中心 经略四方 礼制的形成 文明的繁盛 推动...
原创 为... 在三国演义中,刘备因为没有谋士相助,漂泊半生,后来刘表让其驻扎在新野后,单福也就是徐庶主动来投刘备,...
原创 蒋... 中国近现代史上有个梗叫:“天下何人不通共”,指的是国民党所有机要岗位几乎都有地下党员。包括机要秘书在...
年终报道|十字路口的历史抉择—... 新华社北京12月29日电 题:十字路口的历史抉择——回眸2024年的世界 新华社记者柳丝 2024年...
原创 麦... 《麦克阿瑟在日本:权力巅峰的奢华人生》 一、“太上皇”降临 1945年,二战结束,道格拉斯·麦克阿...
原创 溥... 自1636年开始,皇太极将摇摇欲坠的明朝攻灭后,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封建政权,也就是清朝。在这...
原创 他... 金朝起于白山黑水之间,发展非常迅速,在很短的时间内,接连灭掉辽国、北宋两大政权。究其原因,除了女真人...
原创 清... 最近,一部名为《天下长河》的古装剧正在播出。该剧讲述的是清朝康熙年间治理黄河的故事。如果再现这部剧中...
原创 陈... 道不同,不相为谋。这句话本是形容人各有志,但是在面对国家的大方向时,即便是方向不同,我们的力气也应该...
原创 对... 众所周知, 日本人从极其古老的先秦时代就在学习中国, 无论是社会上哪个方面都学习和效仿中国,有些改一...
原创 东... 今天与大家分享:与东汉时期名士李膺相关的三个成语:《死不旋踵》、《李郭同舟》、《李膺门馆》故事,因为...
原创 苏... 最近,人教版教材火出圈,却是因为插画太丑而火出圈的。结果,被网友更进一步扒出来,课本插图里,竟然还有...
原创 有... 这个标题可能让一些人感到困惑,毕竟神话中的封神榜似乎与外星文明无关。确实,我们所了解的商朝实物有限,...
原创 《... 正在播出中的《清明上河图密码》是热门同名小说改编,以宋代传世名画《清明上河图》为题材,谱出了悬疑探案...
原创 志... 1958年,一名志愿军战士为了娶一位朝鲜姑娘,毅然放弃我国国籍,选择留在朝鲜。然而,在他晚年时,却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