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三国演义》结局的争议一直存在。人们对蜀国后继无人、司马氏统一天下的结局颇有微词。《三国演义》一开始吸引人们的是英雄人物诸葛亮、关羽、张飞和赵云等,这些令人翘首以待的角色似乎代表了正义。但当故事走到结尾时,这些英雄一个个离世,他们的子孙也无法延续这种正义。这种英雄落魄、坏人独占天下的结局令人难以接受,似乎与书名《三国演义》不符,仿佛变成了一部讲述司马氏家族的“大晋英雄传”。这个结局不仅让现代读者失望,更让明清时期的读者充满不满和愤怒。
观众们对结局不满情绪的源头在于英雄们的衰落,汉室的覆灭,以及司马氏家族的独大。一位明代读者曾怒言:“看到汉朝后主被司马家所篡位,忠良的后人销声匿迹,让人恨绝千年。”这样的结局让人扼腕叹息,好不容易拥有的好心情都被这些英雄们的凋零所摧毁。
然而,不满终究只是情绪的宣泄。有一位明代的读者,自称“酉阳野史”,对这个结局极度不满,于是自己续写了《三国演义》的后传,力图填补结局的遗憾。他的后传中,蜀国后人带头兴复汉业,力图挽回当年蜀汉覆灭的遗憾。这些后人,如刘渊、张宾、诸葛宣于等,他们凭着对祖先的忠诚和勇气,重新振兴汉室,对抗司马氏的统治。后传中充满了英雄主义精神,这些后人都以自己祖先的精神为荣,像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一样。
这种续写不仅填补了故事的遗憾,更展现了历史的可能性。后传所描述的情节,例如攻城、阵前对决,让人仿佛看到了三国时期英雄们的英勇形象,延续了经典的战斗场景和策略对决。这种续写通过历史上的人物,塑造了一个更为激动人心的结局,使得英雄们的精神永存于人们的记忆之中。
随后,还有清代的笔者“梅溪遇安氏”为了给《三国演义》一个更为独特的结局,创作了《后三国石珠演义》。这部续篇同样充满了想象力,将神话元素引入故事,赋予了历史更多的想象空间。其中描述了刘渊等人的传奇故事,描绘了英雄们灭晋兴汉的壮举,弥补了《三国演义》原著结局的不足。
这些续篇书籍虽然虚构,却为原著结局的不尽人意提供了一种修正的可能性,填补了历史留下的遗憾,也激发了读者对历史的想象和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