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猫视历史(文章原创 ,版权归本人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在1878年7月的《申报》中记载了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故事,也揭开了江湖上最神秘的职业-赊刀人的一丝线索。它是这样记载的,在咸丰辛西年间,宁波来了一个船夫在岸边卖刀,有趣的是,如果遇到一个买主,他会说刀的价钱却不会收钱而是规定一个时间再来收钱,而这个时间也是有趣,他说如今的米太贵了,每升要卖到八十文,等到米价降到每升十八文的时候再来收钱。大家都笑话他,这米价你还能预测的出来,这生意绝对是亏本了,他莫不是个傻子。结果在光绪初年的时候,宁波的米价果真降到了十八文。
即便是现在看来这个故事也是很神奇的,赊刀人也是充满神秘感的。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农村还经常出现赊刀人的身影,赊刀人顾名思义,就是这样一类人,他们把菜刀、镰刀等农村常用物品,赊给需要的人们,不收一分钱,顺便留下一句神秘莫测的预言,告诉得到物品之人,等到预言成为现实之后再来收钱。
赊刀人的来历早就不可考,师传何人,来自何方也不可考,只能从历史的零星记载中捕捉到他们的蛛丝马迹。在宋朝时期,社会上就出现了类似的群体,彼时他们被称为卜卖,他们口中的预言被称为谶语,赊刀人被认为是鬼谷子的传人。之后便一直鲜有记载,但并不代表它消失了,只是散落在民间的传说之中,在全中国各个地区都曾有过关于他们的故事。
据众人讲述,在抗日战争时期,农村曾出现过上赊刀人,当时放下的过是,
日本鬼子
被赶走之后再来收钱,这在当时算是一个不可预知的事情,而在1945年,华夏大地获得光复,这怎么看也不算是一个预言吧!有些凑巧的成分在,正义终将战胜邪恶,读过《论持久战》的也知道,中国的胜利绝对不是巧合,是可以预见的。这个有些不靠谱,再看一个。
90年代,东北某个偏僻的小山村,有白胡子的老头挑着扁担挨家挨户叫门卖菜刀,比当时的市场价格要高十几倍,但事先说好不收钱,等到绿豆降到几毛钱一斤的时候再来收,如果没到那个钱就当菜刀是免费送的。
那时候绿豆这种作物在当地种植的少,价格一直很高,所以大家都认为这是不可能的是,有人贪便宜就要了那把刀。后来乡里要求大面积种植绿豆,绿豆的价格一路走低还真的就到了老头说的价格。当年老头就来了,虽然过去好几年,但谁家要了他的菜刀,谁家没要他记得清清楚楚,也是神了。
其实看到这里,很多有人就有疑问,赊刀人是真的有洞识未来的人吗?不少人对赊刀人进行分析,说这其实是一种新型销售的方法,故弄玄虚,其实就是为了赚取丰厚的利润,所以才放长线钓大鱼。所谓预言也就是根据时局预测的。
但这其中也有矛盾的点,首先这个预言的时效性是不可预知的,要是为了挣钱,自然是越短时间越好,但赊刀人的预言似乎都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实现的。而且预言会不会实现也难说,要是实现不了,刀和钱都拿不回来,这明显亏本买卖。本着相信科学以及对未解之谜的尊重,不多加评述。
(图片源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上一篇:西周金文六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