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身为武将的曹彰为何没有被曹操选为继承人?
迪丽瓦拉
2025-07-13 03:33:35
0

有人说,很多开国皇帝都是在马背上夺天下,而有战场经验的君主对治国更有经验;进一步,又有人提问:曹操的儿子中,唯有曹彰有领兵作战的经历,为何他没有被曹操选为继承人呢?

其实在笔者看来,所谓“武将治国都是大治”就是个谬论,而且曹彰也并非是个出色的武将。

马背上治国是不可能滴

第一,曹操不可能开上帝之眼,预知后世帝王故事,除去先秦那些春秋战国故事,摆在他面前的开国君主只有嬴政、刘邦、王莽、刘秀四人。

什么叫“武将治国”?这个“武将”的定义是什么?如果是马背上得天下的,似乎只有刘邦、刘秀二人符合条件。但这两位,我感觉也并不算严格意义上的武将,他们开局就有自己的军队,而不是靠效力某人,以军功上位。如果只从“马背上得天下”来看,那二刘姑且算是“武将”吧。

在《史记》上,讲了一个刘邦的故事。

儒生陆贾经常找刘邦讲《诗经》、《尚书》,刘邦嫌烦,便痛骂道:“老子在马背上得天下,哪用得上读诗书?”陆贾也不气恼,反问道:“陛下能在马背上得天下,难道还可以在马背上治国吗?”接着,陆贾又举例说:“昔者吴王夫差、智伯极武而亡;秦任刑法不变,卒灭赵氏。”并打比方说假若秦朝得天下后,实施仁义,效法先圣,陛下哪还有机会得天下呢?

果然刘邦被问住了,然后提议请陆贾去写一部讨论治国之道的书,这本书写成后,取名《新语》,一共十二篇,刘邦看过之后觉得很棒棒。

以曹操的勤学及阅读量,《史记》这个故事他肯定是了然于胸的。夫差这种人“极武而亡”的案例,对曹操来说,就是真理,是不可能效仿的。所以哪来的“武将治国都是大治”一说?

刘邦和刘秀得天下后,都请大儒教导儿子学习治国之道,曹操在世时,也是给儿子们安排名士为老师,辅佐他们。说到底,谁希望自己儿子从武不从文?

曹彰虽是武将,但能力不足

是题主对曹彰的了解不足,而且有偏差。

在历史上,曹彰确实有“好为将,而不好做博士”的记载,曹操也劝过,也和他好好谈过话,最终还是尊重了曹彰的意愿。

曹彰和其他兄弟的兴趣圈比起来,似乎格格不入,曹丕、曹植经常跟邺下士人交往,曹彰则是默默无闻,一直到建安二十三年(218),代郡乌桓叛乱,曹彰才被曹操任命为北中郎将,行骁骑将军,率军前往代郡平叛。

打完这场战后,曹彰就去长安见曹操了(219),然后一直到曹操病逝在洛阳(220),曹彰没有第二次领兵出征过。

我们再看218年这次讨伐乌桓时,曹彰的身边有两位久经沙场的人才:侯相田豫,参军夏侯尚。

田豫在效力公孙瓒时就上过战场,跟随曹操后,担任过军谋掾,这次他跟随曹彰,又出了不少计策。《田豫传》说“遂前平代,皆豫策也。”

夏侯尚是夏侯渊的从子,从曹操定冀州后(204),就开始率领骑兵参战,也是一个战场经验丰富的宿将。

曹彰出征前,曹丕还劝曹彰:为将奉法。

曹操告诫曹彰:动以王法从事,尔其戒之!

等曹彰班师后,曹丕又劝曹彰见到父亲后,切记“归功诸将”,曹彰也听从了,曹操也对曹彰的表现很满意。

所以看来,曹彰也就领兵出征过一次,计谋都是田豫出的,在战场上冲杀还有夏侯尚这些人的辅助,从出征到结束,父亲曹操和兄长曹丕都对曹彰的统帅能力持谨慎态度,希望他表现好一些,幸好,曹彰也做得不错。

真要以这一场战事就论断曹彰是武将,没问题,但要说他是一名“出色”的武将,恐怕他在沙场上的经验还是太少了,不足以证明他具备“出色的军事才能”。

曹操培养曹丕,也曾重视曹植

曹操的儿子多,但是重点培养对象一直都是曹丕。曹操远征之时,曹丕则坐镇邺城,曹丕完成的是领导工作,例如派曹仁平定苏伯,田银叛乱等,查办魏讽案,展现出一个合格的“副丞相”的执政能力。

在219年襄樊之战时,曹操还下令让曹植拜南中郎将,率军南征,但是以为曹植醉酒而不能受命,所以作罢。试想一下,如果曹植没醉酒,他受命成行了,然后参与了讨灭关羽的战役,能否说曹植也是一名武将呢?恐怕很多人也不会同意吧?

综上而言

“武将治国”在曹操的执政常识经验里就不可取,所谓能够“大治”,更是荒谬。

曹丕一直都是曹操的重点培养对象,曹丕在留守邺城的时间里,执政成绩不错,没出什么纰漏,又是“长子",他就是合格的继承人选。

曹彰不过一个武夫而已,战绩也仅有一场,不足以证明他有出色的军事能力;加上自己又不喜欢读书,更没有士人党羽攀附,曹操若让他继位,恐怕没人能服他。

别看曹彰虽然没什么出色的能力(军、政,影响力),但还是具备一定的搞事情能力:在曹操逝世时,他跑去找主持丧礼工作的贾逵问魏王印绶在哪,被贾逵狠狠回怼:“这是该你问的事吗?”

等曹植来到洛阳,他又跑去怂恿曹植去继位,曹植想起好基友杨修不久前死在长安(罪名之一是骂过曹彰,且当时曹彰也在长安),就心怀万千羊驼奔腾的复杂心情拒绝了曹彰这个作妖建议。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历... 01 清光绪五年(1879年)十一月二十一日,乾清宫西暖阁。慈禧端坐在案前,手指夹着那份奏折,眉头紧...
原创 他... 朱元璋,作为元朝末年一个显赫的历史人物,凭借自己非凡的智慧和勇气,成功创立了大明王朝,极大地推动了中...
原创 女... 1949年8月,建国大典即将举行,厦门警备司令部司令毛森来到厦门,随之而来的是地下党成员的梦魇。毛森...
原创 是... “关羽大意失荆州”——此语流传千年,几成定论。然细察这段悲壮历史,那“大意”二字,不过是一层薄薄的面...
原创 一... 自古以来,世间有着无数贪官,他们积累了家财万贯且治理手段高明,但真正能够做到两袖清风、忠诚无私的忠臣...
世界古代经济思想简史 特洛伊附近的密西亚群岛,忒涅多斯岛。约公元前 100-70 年。四德拉克马(银币,16.27 克,1...
原创 第... 2019年春节期间,由日本京都大学收藏、华北交通株式会社拍摄的中国老照片在公开后迅速引发了广泛关注,...
原创 蜀... 历史上,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中原,尽管有着巨大的梦想和坚韧的信念,最终却没有取得成功。正因为如此,许...
原创 埃... 从小,我便了解世界上有四大文明古国——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和中国。每一个文明古国都源自于自己的母...
原创 朱... 自古以来,帝王为了延续自己的血脉,稳固皇族的统治,往往会养育众多后宫,生下许多子嗣,借此壮大家族的力...
原创 明... 明孝宗朱佑樘于1505年5月因病去世,年仅38岁。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用实际行动践行“男女平等”和...
原创 杨... 杨玉环是唐玄宗李隆基最宠爱的妃子,同时她也是李隆基儿子的妻子。李隆基虽然拥有三千佳丽,且本身性情风流...
原创 秦... 泰朝的建立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虽然它比现今的时代晚了约15年便灭亡,但它对后来的中国国家形态...
原创 慈... 清朝末期,国家步履蹒跚,固守旧有的体制和政策,反观西方国家却经历了科技的迅速飞跃,新的思想与技术在交...
原创 司... 《三国志》上有一则令人深思的故事,细细品味之后,似乎更能感受到其中的复杂与微妙: 西晋建立后不久,晋...
原创 蜀... 263年,邓艾大军压境,逼近成都城下时,刘禅的第三个儿子北地王刘谌主动请缨,想要出城迎敌抵抗,可惜被...
原创 灭... 武王伐纣的具体日期,至今依旧是一个谜。 根据二里头考古工作队队长许宏的统计,学术界至今已经有44...
原创 中... 中国历史的传统强调的是“董狐直笔”的写作原则,追求“不虚美、不隐恶”,每一段历史都力求真实,详细记录...
原创 故... 在清朝鼎盛时期的京城,清晨总是随着第一缕阳光穿透薄雾,晨钟悠扬响起而拉开序幕。阳光温柔地洒落在街巷,...
原创 台... 这张泛黄的老照片正是杜月笙本人。与影视剧中那种典型黑帮老大的形象相比,照片中的杜月笙显得眉目清秀,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