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扎克雷”源自于法语“呆扎克”也就是乡巴佬的意思,是14世纪法国贵族对农民的蔑称,也源于1358年法国发生的一场大规模的起义。因为是农民组成的起义军,因此这场起义也就被称为“扎克雷起义”。
在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下,再加上封建统治者的剥削,底层的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为了改变他们的生存现状,他们就只能通过武力手段来表达他们的不满,以期改变现状。有压迫,就会有反抗。“扎克雷起义”也代表着处在封建压制之下,人民反抗意识的觉醒,其中的经验也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场战斗的意义并不局限于它的胜负,更重要的是其中所具有的价值。在法国这场大起义中,留给后人的不仅仅是关于血腥的残酷,还有鲜血之中迸发的反抗封建压迫统治的具有进步意义的反抗精神,以及血痕留下的宝贵斗争经验以及教训。
起义背景
阶级矛盾尖锐斗争的发生往往是日积月累的矛盾的积压,最终不得已的爆发。14世纪,法国的农村,农民饱受剥削之苦。当时由于资本主义潮流之下,商品经济的地快速发展对粮食需求也就更多。但这种发展趋势有利于城乡富裕的阶层,对于下层的农民来说就是对其进一步的剥削。由于封建地主想要攫取更多的利益,所以农民的货币地租也随之增加。租额的不断增加,不仅使得农民担负不了本就高额的租金反而背上了巨额债务。富人阶级的财富越积越多,而贫民则越来越生活困苦,所以阶级之间的矛盾也越发尖锐。
“百年战争”的重压1337年,英法战争爆发,这场战争规模大而且历时久,也就是后世所称的“英法百年战争”。战争的进行,受苦的就是农民。而且在战争开始之初,法国处于下风,接连失利。一些雇佣兵就趁机掠夺农民本就稀少的资产,同时封建领主也需要承担越来越多的军事费用,所以他们又将这一种负担加之给了农民,不断增加租额。
同时1356年,法王被俘,太子查理为了赎金以及筹措战争经费,就继续增加了农民的赋税。贵族阶层也顾自己敛财,为了自身利益,他们对于内有外患的国家已然无暇顾及,更谈不上会对农民阶层会有所同情。统治者全然不考虑农民的实际情况,对人民的困难处境视若无睹,反而加重剥削力度。各方的压力之下,人民苦不堪言,巨大的经济负担,让农民已经无法承受。重压之下,一场愤怒就已经蠢蠢欲动,等待突破临界点后喷涌而出。
起义过程
1358年,由于在英法交战之中,法国国王约翰二世被俘,英军要求巨额的赎金。因此太子查理就大肆征集赎金费用,全然不考虑市民的处境,于是巴黎城中就发生了暴动。为了镇压市民的暴动,所以查理就下令征集农民去平息巴黎市民的暴乱。而本就对统治者极端不满的农民,此时这个命令则成了导火线,引起了农民的强烈愤怒。
于是在吉约姆·卡勒的带领之下,农民们都纷纷组织起来反抗这些剥削者。起义从巴黎的博韦地区开始逐渐扩散至大部分地区。除了农民之外,一些深受战争以及剥削之苦的手工业者以及商人等都纷纷加入了这场起义之中,起义人数近十万人,吉约姆·卡勒就是这个队伍的领导者。为了壮大这之队伍的力量,卡勒尽可能地吸收各方的力量进来。于是他与艾顿·马塞联合起来,艾顿·马塞是巴黎市民起义领导者。但是这些市民阶层并没有真正与这些农民达成同盟,甚至在农民进发的时候也并没有让其通过。
除此之外,当时的法国封建者首先便是要维护自己的封建统治,即使是在与英国的战争中,联合的却不是本国的力量,而是和英国联合镇压农民起义。在封建统治者面前,与自己的政权相比,似乎国家的安危都可以先暂时放置一边。当这场大规模的起义正在进行时,这些农民就遭到了装备精良的英军的袭击。起义军因遭突袭,一时间质的慌乱撤退。而这时却又遭遇法国贵族以及骑士的追击,大量农民遭到血腥屠杀,被扔进河水中活活淹死。贵族们甚至还放火烧掉巴黎城,并且屠杀城中的农民。
起义结果
此时太子查理以及纳瓦拉国王的军队也联合起来对这场农民起义进行镇压,各方势力的重击之下,农民遭受巨大的打击。吉约姆·卡勒打算带领农民往巴黎方向,但是农民起义军正气势高昂,表示绝不后退。为了瓦解这些起义军,“恶人”查理假意要求进行谈判,直接赴会
的吉约姆·卡勒因此就被扣留。于是趁农民起义军“群龙无首”之际,骑兵开始发动猛烈地进攻,农民缺乏领导又装备落后,突然的袭击瞬间就已经溃不成军。
农民起义军遭到血腥屠杀,在此镇压之下持续近两个月才停止。停止的原因也是因为贵族阶层依然需要这些农民继续为他们的利益而被奴役。而农民起义军的领导者吉约姆·卡勒也因遭受酷刑而死。就这样在英法封建贵族阶级的双重打击之下,这场规模巨大,轰轰烈烈的“扎克雷起义”就这样失败了。
失败原因
实力差距“扎克雷”起义的失败其实是各方因素的相加。首先就是外部因素,当时的法国贵族以及骑士,他们的作战装备都十分精良,通过掠夺以及剥削的财富能够对他们的作战进行补给支持。而且这些军队都受过正规的军事训练,作战能力也是远在农民之上。
同盟背叛其次就是巴黎市民阶层的背叛。艾顿·马塞带领的城市富裕市民阶层虽然与农民阶层达成了同盟,但他们只是出于借助农民起义军的力量的考虑,并没有将其当作真正的盟友。在吉约姆·卡勒需要援助的时候,他却调回了自己的兵力。在利用了农民起义军的力量达成自己的目的之后就瞬间将其抛弃。
这些富民阶层出于同盟考虑其实只是为了反抗太子查理的征集战争费用,因为这损害了他们的利益,但他们与农民阶层的矛盾是依旧存在的。富民阶层的起义只是希望统治者能够做出妥协和让步,对于农民起义军的胜败他们并不在乎,甚至不希望这些农民推翻统治,破坏他们的利益所得。
而当时的城市贫民虽然是站在农民起义军一方,支持起义。但这些人本身的数量较少而且力量也十分薄弱,既不能起到领导作用,也没能给予更多坚实的具体支持。
内部的弊端除了外在因素的影响,农民起义军内部也存在很多的问题。最明显的就是缺乏统一的纲领以及良好的能内部组织结构。在起义领导人吉约姆·卡勒提出要向巴黎进发的时候,农民起义军却没有听从他的安排。这也就说明了领导者本身没有足够的威信力,不能够在这群队伍中起到良好的凝结剂的作用。
而且起义军内部也是松散的,内部缺乏组织管理。作战的时候兵力也是非常分散,没有拧成一股力量对准封建势力。当面临突袭的时候,起义军中瞬间就慌乱了阵脚,爆发了骚乱。他们很多人只顾得上四处逃难,更不用说拿起武器进行反抗。而且当吉约姆·卡勒轻信了谈判的谎言,起义军中瞬间就失去了主心骨,形同散沙,轻易就被击破。
结语
“扎克雷起义”的失败是内因以及外因共同作用下导致的,这场轰轰烈烈的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留在法国历史上的意义却是深远的。这场农民起义有力地冲击了封建统治,是农民反抗意识觉醒的体现。而且也是再此影响之下,此后英国的贵族阶级也同遭受此打击。
这场起义的爆发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当时资本主义已经登上时代的舞台,而且慢慢成为发展的潮流。在时代的浪潮之下,封建统治根基必然遭受冲击。而且加上统治者的剥削导致阶级矛盾不断激化,所以不堪忍受的农民就站起来反抗压迫。这是他们意识的觉醒,也是时代发展中的结果。在这场起义中我们看到了它的血的教训,起义的成功不单单需要强烈的信念,还必然少不了良好的组织管理以及作战装备等的支持。
但这次起义也给后世留下了光辉的经验,“扎克雷起义”是一场农民反抗封建压迫者的斗争,它的发生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农民反抗压迫的经验以及教训。同时唤醒了更多农民的觉醒,拿起武器反抗压迫,为反封建运动提供了可以参考借鉴的实践范例。
参考文献
《法国革命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