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邓大军最初有四个主力纵队,后来又陆续组建了王近山统领的第六纵队、杨勇统领的第七纵队,以及秦基伟统领的第九纵队,还有王秉璋统领的第十一纵队,有第十二纵队吗?司令员是谁?
估计好多人都不太了解。事实上,刘邓大军是有第十二纵队的,可惜这个第十二纵队只是昙花一现,很快番号撤销了,纵队司令员也中途病逝,以至于大家都不知道他的名字。
1947年5月,根据中央的指示精神,刘邓大军决定把新四军第五师的部分部队,也就是李先念之前领导的部队,编成一个纵队,下辖三个旅,这就是第十二纵队。
让谁来担任纵队司令员呢?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第十二纵队虽然组建得晚,但是如果能选一名优秀的司令员,纵队的战斗力很快就能够提升上来。
徐向前当时是晋冀鲁豫军区的第一副司令员,他深刻明白千军易得一将难求的道理,推荐了两位纵队司令员,以供参考。
第一位是郑维山,红四方面军的虎将,年纪轻轻就是正师级,非常能打仗。作为红四方面军的总指挥,徐向前了解他的爱将,红四方面军曾经将三个主力团合编成一个师,交给郑维山统领。
徐向前为何推荐郑维山?一方面是因为郑维山将材难得,另一方面是因为郑维山是李先念的老部下。李先念当军政委的时候,郑维山是他麾下的师政委,他们又都来自于大别山区,工作配合比较默契。
第五师是李先念带出的老部队,交给郑维山统领当然是合适的。徐向前提议后,郑维山非常高兴,他在华北战场并不是很受重用,迟迟没有当上纵队司令员。
如今可以加入刘邓大军,刘邓大军马上要千里跃进大别山了,郑维山可以打回老家去,他当然开心了,于是收拾行囊,准备出发。就在这个时候,情况却突然发生变化。
华北军区的司令员聂荣臻突然意识到了郑维山的价值,想把他留在华北,接替杨成武担任第三纵队司令员,还请求朱老总亲自出面留人。郑维山只好答应了。他后来成为华北战场的主将。
徐向前推荐的第二位是周志坚,也是大别山人,红四方面军的虎将,也是不到20岁就担任了主力师长,人称周铁匠,非常能打仗。更为重要的是,李先念领导的第五师最初组建,周志坚就是他麾下的主力旅长。
让周志坚担任第十二纵队司令员,也是非常合适的。那也是他的老部队。可是,中原突围之后,周志坚被派到了山东战场,他是许世友的老部下,又重新回到许世友麾下。
许世友爱惜人才,当然不会放走周志坚了。就在1947年的8月,华东野战军组建第十三纵队,周志坚担任司令员,他还是战斗在山东,成为许世友兵团的主力战将。
无论是郑维山,还是周志坚,都是难得的将才,可惜他们都来不了。他们太抢手了。徐向前的这个建议最终没有被采纳。第十二纵队马上要组建了,司令员却还没有选好。
中央给李先念等人来电说,如果郑维山能来,请立即下命令,如果郑维山来不了,拟派赵基梅担任司令员。中央还特意询问李先念:你们对赵基梅担任纵队司令员,有什么意见?
李先念表示没有意见。赵基梅就被任命为第十二纵队司令员,很多人不知道赵基梅是谁?他是湖北麻城乘马岗人,也是红四方面军将领,当过师政治部主任,李先念的老部下。
赵基梅军政双全,能做政治工作,也能领兵打仗,作战勇敢,战功卓著,在杨勇统领的第七纵队当副司令员,第七纵队和第一纵队合并,赵基梅和杨勇一起在第一纵队任职,继续担任副司令员。
由王牌的第一纵队副司令员,改任新组建的第十二纵队司令员,这是非常合情合理的调动。遗憾的是,赵基梅8月份被任命为纵队司令员,到12月份,还没有完全熟悉部队,他就病逝了。
赵基梅是刘邓大军中唯一没有活到建国后的纵队司令员。第十二纵队也很快地方化,组建了江汉军区,存在时间非常短暂。试想,如果当初采纳徐向前的建议,派郑维山,或者周志坚来挂帅,第十二纵队可能会发挥更大的价值,书写更为精彩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