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李鸿章第一次见马克沁机枪,没先谈价而是说了句话,实在令人心酸
迪丽瓦拉
2025-07-14 01:03:05
0

晚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虚弱地时期,由于当时清朝的软弱无能,中国在面对列强时几乎是一败再败。面对这种情况,也有一些清朝的官员开始了对清朝进行反思。实际上早在1840年左右,林则徐、魏源他们就已经意识到了清朝的武器和技术落后于世界了,这才有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说法。然而,《孙子兵法》上说:

“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用兵打仗,又岂是“师夷长技”就能改变战争强弱对比的?根据兵法上来看,一个国家想要打赢别人,第一要政治清明、百姓富裕、国家富强;其次则是将军善于用兵,计谋百出;最后才是兵器的打造和技术的精良。如果一个国家做不到第一条,谈何“师夷长技”呢?这不,李鸿章首次见到马克沁机枪,说了句话,听了让现代人都感到心酸。

马克沁机枪是世界上第一种以火药为能源的自动武器,它口径11.43毫米,枪体重27.2千克,以水为枪管冷却介质,可以实现即为恐怖的600发/分钟的连射,也可以通过调节变成100发/每分钟的慢射状态。这样一种连射武器,在导弹、原子弹、火箭炮这些武器还没有出来之前,当然是战场上极为恐怖的武器了。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大规模装备了马克沁机枪。德国给自己的陆军购买了12500挺这种重机枪,以此让自己的陆军在欧洲战场上可以横冲直撞。据当时的统计显示,哪怕仅仅在100米的战线上放下一挺马克沁重机枪,德军也可以在一天之内给英国士兵制造60000人的惨重代价。

当时的清朝进步分子都在想着怎样改变清朝的命运,由于清朝的特殊性,真正掌握大权的大臣都没有想过“变法图强”这条路。因为“图强”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变法”则是完全没有可能的,除非把清廷的统治给变没了,否则“法”怎么变也不可能拯救清朝的没落,这一点后来的戊戌变法也证明了。

所以真正掌握实权的大臣,他们想到的都是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这条虽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但是可以解决问题的办法。具体来说,就是搞洋务运动了,以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为代表的洋务派就兴起了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要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 ,首先就得引进西方先进的技术,于是,1896年,甲午海战结束后不久,李鸿章出访英国。

作为一个当时的进步分子,李鸿章当然对于当时横行欧洲战场的“寡妇制造者”马克沁重机枪有所耳闻,所以来到英国后他就专门前往马克沁公司参观。对于李鸿章的参观,马克沁公司也是非常欢迎的——毕竟,这是一个不了解行情的大客户,指不定能够狠狠地赚上一大笔钱的,而且李鸿章还代表着整个东方武器市场。

所以马克沁公司给李鸿章准备了3挺马克沁重机枪,并且每挺机枪配备333发子弹供李鸿章实验、参观、试射。哄哄哄的机枪声在李鸿章的耳朵里响起,只见机枪前面的假象阵地被打得尘土飞扬,飞沙走石。这种机枪的杀伤力实在是给了李鸿章以巨大的吸引力,如果有了这样的机枪,甲午海战还会输吗?

接着,马克沁又将机枪换成机炮,机炮的威力更为巨大,打得李鸿章都感觉到地面在震动了。马克沁向李鸿章热情的介绍到:机枪一挺300多英镑,1000发子弹150先令;机炮一挺也仅仅346英镑,每颗炮弹6.6先令。这个价钱的枪和炮确实也还是清朝能够承受的价格,但是李鸿章却在心里算另外一笔账。

当时的中国1海关两=3.75法郎/0.15英镑,也就是一英镑等于6.7两白银。而机炮每分钟发射400发6.6先令的子弹,相当于每分钟打出去132英镑,换算成白银则是每分钟打出去880两白银。如果仅仅只是买它几千杆800多两银子的枪李鸿章还可以忍心“剁手”,可是一分钟打出去800两,完全下不了手啊!于是李鸿章没谈价格而是说了这么一句话:

“这种枪的确厉害,但耗费子弹太多,大清国根本无力承担”

看到这里,忍不住大家都对这个100多年前的大清宰相都感到了一丝心酸:这么大一个国家,居然因为买不起子弹而发愁,这该让人多么的无奈啊!然而,这确实就是当时清朝的现状,经济状况的紧张,反应的则是上层治理的混乱;治理混乱反应的则是再上一层的制度的问题——试想慈禧办生日宴会没花几个亿,李鸿章还是有钱的。

但是枪可以不买,慈禧的生日宴会可以不办吗?铁杆庄稼可以不收割吗?当然不可以,只要大清没有亡国,慈禧的生日宴会就得照搬不完,铁杆庄稼就得照割无误。我们知道,科技发展本身就是一种砸钱行动,买别人的花钱,自己研发更花钱,李鸿章连钱的问题都解决不了,他又拿什么“师夷长技以制夷”呢?

不过,最后李鸿章还是咬牙买了几十挺马克沁重机枪回去装备自己的精锐士兵和和清王朝的皇家护卫,还拿出来几挺机枪送去江南制造局仿制。复制能力超强的中国人在1911年就成功地仿制了马克沁机枪,但是这个时候的马克沁机枪已经不再是最先进的武器了,清王朝也走到了自己的终点。

最后,李鸿章的机枪梦算是做成功了,但是他的大清梦却是彻底做没了。李鸿章在他那个时候已经想尽了所有他能拯救清朝的办法,然而慈禧不会去削减自己的生日宴会,朝廷大员也不会去关心普通百姓的疾苦,虽然做成了机枪梦,又于天下何益?又与百姓何关呢?这正是:

“且丘闻之,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君以此思危,则危将焉而不至矣?”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西... 在整个世界的历史上,女人带兵打仗都是十分罕见的事情。就拿中国来说,能真正带兵的女将如凤毛麟角,而能够...
感受红色文化,品味人文故事 众所周知,武汉这座城市拥有悠久的历史,社会实践期间,特意挑选了在武汉当地展开,这座城市不仅有浓厚的红...
原创 关... 有人这么说,大家看看有什么看法:能不能别吹蜀汉了,关羽的忠义属于投降曹操,走麦城后,被东吴抓了,跪地...
原创 清... 我们看过不少的清朝宫斗剧,剧里的后宫妃子甚至官员妻妾们都长得沉鱼落雁,闭月羞花。 然而随着一张张清朝...
原创 隋... 公元581年,北周大将杨坚在灭了陈国之后,彻底结束了东汉末年以来三国、魏晋、南北朝约370年混乱局面...
原创 皇... 明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汉人政权的朝代,明朝时期不仅经济、政治、军事上都得到了空前发展,明成祖朱棣甚...
原创 他... 在新中国的开国中将里,有些将领论资历和职务,授予上将是没有问题,像程世才将军,为何被授予了中将? ...
原创 李... 一、前言 千年的尘埃掩埋了历史的真相,李治,这个名字在岁月的长河中被误解与争议缠绕。 他的故事,如同...
原创 奇... 1924年11月,中央首次设立中央政治局,至此政治局成为党内最高决策层。新中国成立后,这一制度被沿袭...
原创 张... 作为东汉末年最大规模起义的首领,张角在正史中并没有列传,但是《后汉书》和《资治通鉴》中还是能找到他的...
原创 都... 大家都很了解了,伟人对自己指挥的许多大小战役,以“四渡赤水”的评价最高,堪称自己平生最得意之作,神来...
原创 春... 老子,姓李,名耳,也称老聃,号老子。春秋时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做过周朝管理藏书的史官。 孔子曾向...
原创 太... 2002年12月28日,在山西省晋城市凤台东街,晋城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博物馆现代建筑的外观采用大量...
原创 魏... 魏国集团3大王牌名将,张辽上榜,第2名人人都知道 魏国集团3大王牌名将,张辽上榜,第2名人人都知道。...
原创 为... 很多人没有注意到一点,世界上几乎每个国家都在向西方学习,但绝大多数都没有好下场。非西方国家已经向西方...
原创 她... 他曾是唐玄宗最宠爱的妃子,因爱梅花被封为贵妃,可因贵妃杨玉环的到来,她被打入冷宫,安史之乱爆发后,她...
原创 李... 李斯有一个理论,叫做“仓中鼠”,意思就是人这一生,要像仓中老鼠那般能够自由自在的生活。而李斯想要的生...
穿山越岭寻古迹 江西扎实推进第... 中新网南昌8月19日电 (巫发阳)夏日炎炎,一群穿着马甲的普查队员翻山越岭、穿街走巷,针对新发现的不...
原创 八... 作者:忘情 声明:兵说原创,抄袭必究 众所周知,1941年至1942年,华北敌后抗日战场迎来了最艰苦...
原创 史... 在中国两千多年的漫长封建社会中,皇帝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他们或者经历了中华民族成发展的高峰,或者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