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唐太宗最优秀的儿子,连毛主席也表示称赞,可惜最终却无缘帝位
迪丽瓦拉
2025-07-13 12:32:59
0

古代世袭制王朝的皇位传承,讲究血统,这个血统还不仅仅是皇帝的儿子就行,还要考察皇子母家的血统,和身份地位。

虽说古代皇族,母凭子贵,后宫女子只要产下皇子,便可提升自己的地位,可其实

母与子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不仅母凭子贵,子也需要凭母贵

自古嫡子受宠

皇族讲究嫡庶尊卑,且立嫡立长,这就导致其他嫔妃生再多的孩子,都无缘与皇位。他们的孩子也无法跟嫡子相比,而且只要有嫡子在,庶妃生的长子地位依然要屈居嫡子之下。

如果有几个嫡子,他们几个中,嫡长子又是最尊贵的。唐太宗李世民是嫡子,但不是长子,他

大哥李建成,就是那个集万千宠爱于一生的嫡长子

尽管李世民自己不是长子,但是他对自己的嫡长子相当宠,早早地就立了李承乾为太子。

剩下还有两个嫡子,魏王李泰和晋王李治。然而

在这些嫡子之外,李世民更喜欢他的皇三子——蜀王李恪。

李恪是母亲是庶妃杨氏,这个

杨氏出身高贵,但是尴尬

,她是前朝皇帝隋炀帝的女儿。

不过李恪从出生起就受到李世民的疼爱,他出生的第二年,李世民就封了他长沙郡王,八岁,便受封汉王了。

李世民登基后,李恪又改封为蜀王,李世民一共有十四个儿子,

他认为李恪是最像自己的儿子

这孩子聪明勇敢,年纪轻轻就展现出与旁人不同的天赋,不仅李世民喜欢,连李渊都对他格外看重。

一向喜爱研究历史的毛主席,都曾称赞过李恪是个优秀的青年才俊,可终究他输在了血统问题上,无缘储君之位。

被偏爱的庶子

李恪在赴任封地之前,来向李世民辞行,他走后,李世民舍不得地对大臣们说,他真的很想多跟儿子们呆一段时间。

后来李世民为了巩固大唐的统治,将各位宗室亲王的的分封改为世袭制,李恪便改封为吴王。

但是李世民让李恪去潭州上任做都督,李恪却没去,第二年又给他改了官职,他才去,结果没多久就

被朝臣弹劾,说他爱打猎,到处破坏庄稼。

虽遭到免官,但

李世民却在朝臣面前袒护李恪,将罪怪到辅佐李恪的臣子身上,指责辅佐之臣没能规劝吴王,罪当罚诛,

可见李世民对这个儿子的偏爱。

唐太宗议储时,李恪原是在名单内的,他能力强,李承乾都比不过他,可朝臣们却极力反对立李恪为储。

长子李承乾,从一出生起就是当储君培养的,李世民给他找了当朝的儒学大师来教导李承乾。

本来一切是顺顺利利的,没想到李承乾长大之后却患上了腿疾,落下了病根。这让李世民心中的完美继承者,大大地打了折扣。

李世民认为作为一国之君,得相貌端正,仪表堂堂,

身上有残疾做不好威严的君王,便渐渐冷淡了李承乾

,转头去培养其他皇子。

这一变故,激怒了李承乾,他干脆走上了谋反之路。太子谋反是大罪,论罪当诛,但李世民念及父子情,没有太过为难李承乾。然而此时的李世民,又把眼光放到了李恪身上。

跟李恪比,另外两个弟子李泰、李治的才能都不能和他比。

李世民多次跟长孙无忌表示,他想立李恪为太子,长孙无忌却拿李恪的母妃身份说事,

表示反对。

鉴于长孙无忌在朝中的影响力,很多朝臣都倒向他这边支持晋王李治。

错过皇位被人害死

胳膊抗不过大腿,李世民无奈,也只能立李治为太子。毛主席曾评价说:李恪是个英武之人,而李治腐朽,太宗皇帝是清楚的,但听长孙无忌的话立储李治,是糊涂之举。

毛主席这样的说法,给了李恪很高的评价。因为李世民自己都跟长孙无忌说过李恪很像他,李治太过懦弱。长孙无忌的反驳理由是,

太子仁厚,将来一定是个明君。

长孙无忌自然不会扶持一个外人,

不管李恪生母的身份是什么,他都会扶持嫡子,因为那是他的亲外甥

好在李治继位后,对李恪还算好,加官进爵没有苛待自己的哥哥,但

长孙无忌没有放过他

他陷害李恪,诬告其谋反,唐高宗性子再软弱,对皇位相关的事情还是清楚的,于是他不得不下令处死哥哥。

李恪临死前大骂长孙无忌以权谋私,无视皇权,诅咒长孙无忌家族都得死。李恪死后,他的儿子全部被流放,家中女眷被赶去守皇陵,终身不得出。

后来长孙无忌在武则天时期被逼死,李恪在他的侄子李显继位后,才得以平冤昭雪,并恢复了吴王的尊荣。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1... 1950年,新中刚成不久,全国各地的人文风貌是什么样的?今天的一组1950年的老照片带你看当时的人与...
原创 清...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众所周知,清朝是关外游牧民族政权而来。其统治者爱新觉罗氏与绝大多数...
原创 慈... 说到晚清,有一个人不得不提,就是慈禧太后。这个站在权力之巅的女人,几乎决定了中国历史的走向,连光绪皇...
原创 世... 古代东亚长时间存在一种以朝贡为核心的国际秩序,是世界外交史上的一朵奇葩,朝贡体系的核心逻辑为一统天下...
原创 还... 清朝帝王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古代帝王作为封建社会的最高统治者,他们的生活是否真...
重大历史事件对《易经》的影响:... 《易经》,作为中华文化的经典著作,贯穿了中国历史的各个重要时期。它不仅在政治、社会和文化中发挥了重要...
【福运榕城】福州这个公交站,曾... 在福州仓山 有个公交站名叫跑马场 跑马场真的有马吗? 很多人在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时 都会产生这样的...
“南海一号”出土文物在港展出 “从湾区启航:‘南海一号’与海上丝绸之路”展览近日在港举行开幕礼,展出“南海一号”远洋商船出土文物及...
原创 古... 拥兵自重,在古代社会是一件极为平常的事情。 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汉末的军阀混战、唐朝的安史之乱、...
原创 为... 封建社会对女性群体素来不够友好,甚至女性群体连基本的人身自由都没有,被常年困于后宅之中无法施展才华,...
为什么封建王朝末期,皇帝不做“... 这是一个很神奇的悖论。 历史上的大一统王朝,不论是亡于豪强兼并的两汉,还是亡于农民起义的隋唐和大明,...
原创 秦... 其实纵观历史,秦国扫六合不是咱们的始皇帝(嬴政)一个人的功劳。秦国之所以能够一统华夏,消灭山东诸国,...
原创 诸...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看到这句诗,我们很容易就能想到诸葛亮摇晃着羽扇,言笑晏晏间指点江...
原创 美... 点赞、关注、转发分享,接收新鲜有趣的历史故事!谢谢支持! 历史记载着一个国家的形成和文化传承,也记录...
原创 孙... 塞上秋风悲战马,神州落日泣哀鸿。几时痛饮黄龙酒,横揽江流一奠公--孙中山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首都的选...
原创 溥... “一入宫门深似海”,古人都认为一旦女子进入皇宫,就很难再离开,许多宫女都会惨死深宫,即便是侥幸活下来...
原创 藩... 我是狼君,一个爱读历史的工科小伙儿 一场突如其来的安史之乱,将大唐盛世拦腰折断,一棵参天大树被一场长...
原创 清... 人们都说想要改变一个人,特别是一个榆木脑袋的人,能把你气死,那要是想要改变一个从根子里都已经腐朽到不...
原创 熬... 三足鼎立,最后却是司马家得了江山。为什么是司马家?司马懿出身于世家大族,尽管他年轻时战战兢兢小心翼翼...
原创 为... 看过古装剧的人,想必都听过这样一句话,“天干物燥,小心火烛”,人们通常将说此话的人称之为更夫。更夫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