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十张图里的中日50年
迪丽瓦拉
2025-07-13 13:03:57
0

越是年轻一代的日本人,越是对中国友善。

文/巴九灵(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

1972年9月29日,周恩来总理与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共同签署《中日联合声明》,两国恢复邦交正常化。

时至今日,整整50年。

五十年来,日本改变了许多,中国的改变更多,两国关系则是起起落落,忽冷忽热。

我们将用10张图讲述这些年的沉浮。

实力消长

1972年,中国的GDP为1137亿美元,只有日本的三分之一强。

随着日本经济高速成长以及日元升值,以美元计的两国GDP差距越拉越大。1993年,日本GDP一度达到中国的10倍。

然而泡沫已经开始破裂。此后,日本进入“失落的二十年”。

直至2012年,安倍晋三试图以“安倍经济学”复苏本国经济,但由于手段之一是推动日元贬值,因此以美元计的日本GDP仍然不见起色。

而自1993年以来,中国的名义GDP翻了近40倍,于2010年超越日本,到2021年已是日本的三倍有余。

今年美联储五次加息,日元大幅贬值,如果保持目前的汇率,2022年日本GDP可能时隔30年首次跌破4万亿美元。

中日之间的种种纠葛,都源自这最基础的实力变化。

1995年,《财富》杂志首次发布“世界500强”榜单,共有149家日本企业上榜。

榜单第一名三菱商事,第二名三井物产,第三名伊藤忠商事,第四名住友商事,第六名丸红,第九名日商岩井,都是日本企业。

那一年,共有6家中国企业上榜,其中内地3家,台湾2家,香港1家。

后来啊……企业的命运当然要靠自我奋斗,但是也要考虑到历史的进程。

上榜日企越来越少,中企越来越多,不过直到2022年,也尚未达到日企曾经的数字。

虽然“失去”很多,日本仍然是一个非常富裕的国家,仍然是世界第三大经济强国(也许今年会被德国超越)。

即便以美元计,人均GDP也是中国的三倍多,无论如何不应轻视。

很多中国游客去日本时,产生的最大困惑就是:他们究竟失去了什么?

经贸往来

中日之间,常常“政冷经热”,无论官方民间关系是否亲近,商界往来不断。

1972年邦交正常化之时,中日双边贸易额只有11亿美元,而到2021年,创下历史新高,达到3495亿美元(数据来自日本财务省,中国海关数据为3714亿美元)。

增长超过300倍。

中国已连续15年稳居日本第一大贸易伙伴,双边贸易额在日本对外贸易总额中占比超过20%。

而在今年1月1日,中日共同加入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生效,这也是两国首次建立自贸关系协定。展望未来,中日的经贸合作应会持续加深。

从外商直接投资也能看出,日本商界对于中国经济发展不断“押注”。

日本对华投资有过三次高峰:

第一次在1992年邓小平南巡之后,而后遭遇亚洲金融危机跌入低谷;

第二次在2001年中国加入WTO之后,而后遭遇环球金融危机再入低谷;

第三次在危机之后,随着中国劳动力成本持续升高,“日本研发+中国生产”模式难以为继,逐渐回落。

即便如此,日本仍然是累计对华投资额最高的国家。

外商直接投资来源地,排在日本之前的,只有本国的香港,和作为避税天堂的英属维尔京群岛。

除此之外,还有曾持续40年的日本对华政府开发援助(ODA,包括无偿资金援助、技术合作、日元贷款),中国的经济发展,离不开这些助力。

民间交流

日本内阁府每年都会进行外交舆论调查,自1978年两国建交以来,日本民众对华亲近感曾在1980年达到顶峰,而后一路跌落。

2010年,中国渔船与日本巡逻船在钓鱼岛海域相撞,两国关系骤冷。

2012年,日本推动钓鱼岛国有化,中国政府与民间多次抗议,两国关系愈冷。

四五年后,两国领导人恢复会谈与互访,中日关系回暖。

疫情以来,又逐渐冷下去。

回顾中日关系每一次的疏远,几乎都和领土和历史问题有关。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日本民众对华情绪惨不忍睹。但分年龄段来看,越是年轻一代,对华越是友善。

这背后有一些颇堪玩味的心理。

2010年,中国GDP超越日本。从当时的媒体报道来看,日本民间对于这种变化——当了几十年世界第二,突然被邻国超越——是很不适应的。

但是试想一个19岁的日本青少年,从他懂事开始,中国就是一个经济大国了。他看待中国的目光,当然与祖辈父辈不同。

在中国,60后与00后对本国的惯性认知不同,在日本也一样。

近两年,日本年轻网民开始流行喊中国为“中国爸爸”,这一称呼固然有戏谑、阴阳怪气的意味,但或多或少,也有几分对实力的认可吧?

或许你会好奇,中国民众如何看待日本。

日本民间非营利团体“言论NPO”自2005年起,展开了一组镜像调查。

在2012年,野田佳彦政府试图将钓鱼岛国有化之后,中国舆论对日本的态度达到冰点。

而后渐渐好转,又在2021年陡然恶化。

分析原因时,言论NPO表示,除了一贯的领土与历史问题,疫情带来的交流中断对两国关系也是沉重打击。

2014年—2019年,中国内地访日游客激增,从241万增长至959万。面对面的交流,增进了两国民众的彼此理解与认同。

2020年,中国内地访日游客降至107万;2021年,降至4万。

中国国家统计局没有公布2019年—2021年日本入境游客的数据,但不难猜想。

当现实的交流中断,彼此新的观感,就全部来自媒体的投喂了。

中日邦交正常化五十周年之际,两国关系也面临巨大挑战。每个阶段,都是一个国家成长的必经之路。

期待中日友好,不知希望能否寄托在年轻一代身上。

本篇作者|木有药师|当值编辑|武新月

责任编辑|何梦飞|主编|郑媛眉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现... 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1917年11月7日,俄国国内爆发了十月革...
【博士后】牛津大学博士后研究项... 英国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由大不列颠岛上的英格兰、威尔士、苏格兰和北爱尔兰以及一系列附属岛屿...
原创 男... 满清时期的大清帝国可谓千疮百孔、危机四伏,不但国内政局动荡,甚至内部还遭受帝国主义侵犯,常常在这种困...
秀出岭海之间 明代贤臣邢宥的故... 邢宥塑像。 清代武英殿刻本《明史》书影,这一页展示的是邢宥的传记。资料图片 海瑞、丘濬、邢宥并称“...
原创 陈...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前蒋介石派国民党7个师围攻新四军,大部分被围攻牺牲了,只有少部分人得以逃生。...
原创 明... “袁公千古”,四字道尽国人对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的无限崇敬和缅怀。 因为他研究出的“杂交水稻”让...
原创 台... 我十分钦佩台湾统派人士张安乐在两岸统一,反对台独问题上的努力: 深明大义,大义凛然! 但,张安乐先生...
原创 三... 三星堆是否是夏朝?比起网络上其他人夸张的想法,我觉得我的猜测或许更加奇特。不管是三星堆,还是夏朝,都...
原创 赏... 文/晚风暮雨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年羹尧得到雍正皇帝的赏识和重用,最终成为一代名将,但是,我们只要梳理...
原创 周... 周恩来是怎么当领导的? 1928年11月, 周恩来回到了白色恐怖极为严重的上海, 他是以中央政治局...
来广州博物馆围观一位民国收藏大... 《缀古——刘体智与民国学人》在广州博物馆开展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黄宙辉 实习生 叶恩平 通讯员...
原创 曹... 张辽与张郃都是曹操麾下的大将,但是与其他大将不同的是,这两位也都是从其他阵营“跳槽”过来的降将。 ...
原创 牺... 1943年6月的一天,保安处处长 陈泊 来到军委保卫部部长 钱益民 的办公室,说: “我建议马上审查...
何以中国 行走河南丨洛阳古墓博... 央广网洛阳8月16日消息(记者 张羲轮)洛阳古墓博物馆位于洛阳市北部的邙山,是我国唯一以历代墓葬实物...
原创 日... 中日二十年间必有一战 1916年,日本政治混乱,大隈重信内阁(“二十一”条提出者)即将倒台。同年7月...
原创 清... 这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几年后地图 再过个500年左右 500年时间,沧海桑田了,基本还这么大,没啥太...
原创 蒙... 清朝灭亡之后,在沙俄支持下,外蒙古的王公贵族开始独立。当然,外蒙古的独立出现了很多次,没有一次中央政...
原创 汉... 文 |池鹭怀古 编辑 | 北城南笙 前言 汉族作为我们中国的主体民族,自汉朝建立以来,这个称呼更是整...
原创 如... 木板被抽掉了三分之二,只剩下13根铁索,这就是泸定桥的模样。然而就是这样一座“铁索桥”,也无法阻挡红...
原创 面... 在历史上的很多时期,因为中原王朝的更迭,许多活不下去的中国人并没有放弃生活的希望,他们选择向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