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秦国灭掉六国后,秦始皇是如何处置六国国君的?你可能永远想不到
迪丽瓦拉
2025-07-14 04:33:30
0

在公元前二百二十一年,秦始皇嬴政经过了多年的谋略和武力讨伐终于统一了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多民族的封建国家,而秦朝的建立也彻底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争霸,分裂割据的局面

正因如此,秦始皇也被后世之人尊称为“千古一帝”,不过有没有人想过这样一个问题,在秦国灭掉六国之后,他是怎样处置自己所击败的六个国家的国君的呢?对于这个疑问相信很少有人去探究吧!那最终的结果是什么呢?

六国相互猜忌,秦国逐个击破

秦国的崛起以及后来能够吞并六国统一天下既是偶然也是必然,因为秦国的整体实力与其他的六国相比并不是最强大的,倘若要是在那个时期对外宣称秦国能够兼并六国那别人肯定是以为你在开玩笑。

好在秦始皇本人是雄韬武略之人,在商鞅变法之后,秦国的经济实力有了前所未有的增长,借助这样的国家底蕴,秦始皇开始招兵买马,任用贤才,在他手下有蒙恬,王翦这样的知名武将,还有张仪,苏秦等人为其出谋划策,充当谋士。

眼看着秦国一步一步的崛起,其他六个诸侯国也开始越来越发慌,他们都不希望曾经这个被踩在自己脚下的小国在未来会成为对自身造成威胁的大国,所以等到秦国发展壮大的之际,有些诸侯国已经在暗地里相互联合与其抗衡,可是这种联合终究是建立在各自利益的基础上,当秦始皇略施小计,离间六国之间的联系之后,他们便开始相互猜忌,原有的战线同盟也逐渐瓦解。

不仅如此,曾经选择与秦国作对的一些诸侯国已经转而向秦始皇谄媚奉承,其目的就是讨好秦国,免得日后面临灭顶之灾,而其他的诸侯国见状也只好向其妥协,或者是静观其变,其实倘若这六个国家不相互猜忌,联合起来的话,秦国就算再强大又怎么可能与之抗衡,只可惜这些诸侯王太过胆怯自私,最后反而被秦国逐个击破,面临着灭国的结局。

秦始皇是怎样处置六国君主的

那在秦国灭掉六国之后,秦始皇作为最后的赢家他是怎样处置曾经六各诸侯国的君主的呢?这可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如果处理不好的话在未来很有可能动摇秦朝的统治。

对此,秦始皇所做出的举动着实让人难以想象,他并没有善待六国的君主,反而杀伐果断,以各种方法将他们除掉。

首当其冲的便是韩国,当时的韩国可谓是两面派,在表面上向秦国俯首称臣,暗地里却联合其他的国家与之抗衡,直到后来被秦始皇直接给灭了国,不得不向其投降。

可当时韩国国内的贵族并不想接受这样屈辱的结局,于是在韩王的带领下再次起兵造反,但是这种负隅顽抗又怎么可能胜利,最后韩王被杀,这些起义的贵族要么死于战乱,要么被流放。

与韩国类似的还有燕国,我们都听说过荆轲刺秦的故事,刺杀嬴政的太子丹正是出于燕国,只不过这次行刺失败,不仅没能完成任务,反而还让燕国出于一种进退两难的境地,无奈之下,燕王为了保住自己的国家竟然选择杀掉了自己的儿子以示向秦国的忠诚,可这些在秦始皇眼里都没有什么用,燕王最终也被杀掉。

相比于这两个国家赵国和齐国就算是比较有骨气的了,宁可站着死也不跪着生,而结果终是没能敌得过实力强大的秦国,赵王和齐王都被流放,最后死在了路上,剩下的魏国和楚国直接被秦始皇打的毫无还手之力,在短暂的抵抗之后终究也是兵败而亡,两国的君主也随着国家的灭亡死于战争之中。

所以从这些记载来看,无论是曾经选择向秦国投诚的韩国和燕国,还是抗争到底的赵国等诸侯国,都未能免于一死,不得不说,这样做未免太过无情,当然也贴合他残暴的特点。

背后的深谋远虑几人知

可能很多人认为秦始皇这般赶尽杀绝实在是不应该,明明这其中有部分的诸侯国君主已经选择向其臣服,为什么不顺水推舟送他们这个人情?这样一来既能增强自身的实力,又能够给其他的诸侯国留下一个好的印象,这种两全其美的事情,秦始皇不去做他是傻吗?其实不然,他是有着自己的打算和更为长远的考虑的。

正所谓一山不容二虎,秦始皇在建立秦朝之后,自然不能留着其他的诸侯王,别看这些人都是他的手下败将,但哪一个不是曾经的一国之君,论实力和才能的话未必比不过秦始皇,所以这些人要是留着的话对于秦始皇是一个很大的威胁,很有可能会分割自己手中的权力。

再就是这些诸侯王还活着的话就会给原有国家的国民一种尚未灭国的期望,让他们仍然憧憬着在未来某一天自己的君主会带领本国的军队脱离秦朝的统治,重新夺回自己的政权。

这样的想法出现是不利于秦国在未来对天下的统治的,大一统的帝国也势必会有着分裂的结果,为了奠定秦朝日后的发展,也为了给自己的子孙打下良好的统治基础,那这些曾经的诸侯王肯定一个不留。

结语

综合上述这些来看,秦始皇执意要杀掉六国的君主是有着深刻的道理的,即便在当时背负着骂名,他也一定会这样做,这关系到秦朝的未来和命运。

或许在旁人看来得饶人处且饶人,没有必要再滥杀无辜,但是要是站在一个统治者的角度上,真正要考虑的是全局的发展以及整个国家的未来,或许这也是秦始皇能够一统江山,称霸六国的重要原因吧!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1... 1950年,新中刚成不久,全国各地的人文风貌是什么样的?今天的一组1950年的老照片带你看当时的人与...
原创 清...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众所周知,清朝是关外游牧民族政权而来。其统治者爱新觉罗氏与绝大多数...
原创 慈... 说到晚清,有一个人不得不提,就是慈禧太后。这个站在权力之巅的女人,几乎决定了中国历史的走向,连光绪皇...
原创 世... 古代东亚长时间存在一种以朝贡为核心的国际秩序,是世界外交史上的一朵奇葩,朝贡体系的核心逻辑为一统天下...
原创 还... 清朝帝王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古代帝王作为封建社会的最高统治者,他们的生活是否真...
重大历史事件对《易经》的影响:... 《易经》,作为中华文化的经典著作,贯穿了中国历史的各个重要时期。它不仅在政治、社会和文化中发挥了重要...
【福运榕城】福州这个公交站,曾... 在福州仓山 有个公交站名叫跑马场 跑马场真的有马吗? 很多人在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时 都会产生这样的...
“南海一号”出土文物在港展出 “从湾区启航:‘南海一号’与海上丝绸之路”展览近日在港举行开幕礼,展出“南海一号”远洋商船出土文物及...
原创 古... 拥兵自重,在古代社会是一件极为平常的事情。 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汉末的军阀混战、唐朝的安史之乱、...
原创 为... 封建社会对女性群体素来不够友好,甚至女性群体连基本的人身自由都没有,被常年困于后宅之中无法施展才华,...
为什么封建王朝末期,皇帝不做“... 这是一个很神奇的悖论。 历史上的大一统王朝,不论是亡于豪强兼并的两汉,还是亡于农民起义的隋唐和大明,...
原创 秦... 其实纵观历史,秦国扫六合不是咱们的始皇帝(嬴政)一个人的功劳。秦国之所以能够一统华夏,消灭山东诸国,...
原创 诸...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看到这句诗,我们很容易就能想到诸葛亮摇晃着羽扇,言笑晏晏间指点江...
原创 美... 点赞、关注、转发分享,接收新鲜有趣的历史故事!谢谢支持! 历史记载着一个国家的形成和文化传承,也记录...
原创 孙... 塞上秋风悲战马,神州落日泣哀鸿。几时痛饮黄龙酒,横揽江流一奠公--孙中山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首都的选...
原创 溥... “一入宫门深似海”,古人都认为一旦女子进入皇宫,就很难再离开,许多宫女都会惨死深宫,即便是侥幸活下来...
原创 藩... 我是狼君,一个爱读历史的工科小伙儿 一场突如其来的安史之乱,将大唐盛世拦腰折断,一棵参天大树被一场长...
原创 清... 人们都说想要改变一个人,特别是一个榆木脑袋的人,能把你气死,那要是想要改变一个从根子里都已经腐朽到不...
原创 熬... 三足鼎立,最后却是司马家得了江山。为什么是司马家?司马懿出身于世家大族,尽管他年轻时战战兢兢小心翼翼...
原创 为... 看过古装剧的人,想必都听过这样一句话,“天干物燥,小心火烛”,人们通常将说此话的人称之为更夫。更夫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