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毛主席如何看待挂在天安门上的自己画像?他只说了5个字
迪丽瓦拉
2025-07-14 05:01:56
0

1974年,毛主席路过天安门城楼,望着天安门广场上,悬挂的端端正正的画像,

说了一句玩笑话:我太可怜了

熟悉毛主席的人都知道,他很喜欢开玩笑,所以随行的秘书张玉凤和卫士周福明等人听到毛主席的话,都笑了起来。

而秘书张玉凤作为毛主席的得力助手在笑的同时,却意识到主席的玩笑话,背后有更深层次的含义。

毛主席是个坚持以身作则的领导人,在建国之前,就曾在公开场合表示,党的领导人的名字是不允许用于街道或地区的命名。

现在主席却亲眼看见自己的画像挂在了天安门广场正中央,用玩笑话表达自己想法,用意颇深。

那么毛主席这句玩笑话背后又有什么深层次含义呢?

一、伟大领袖,以身作则,心系百姓

毛主席从小就是一个乐观开朗、替他人着想的人。

毛主席出生在一个家教严格的家庭,受到父亲的影响,他6岁就开始下地干活了。

虽然年纪小,但毛主席干活十分利索,也从不抱怨干农活的辛苦,在干农活期间,他还积极乐观地将家里的大黄牛养的油光水滑,谁见了都要夸一句。

上学后,毛主席看到有些同学家里贫穷吃不上饭,他宁愿自己饿肚子也将饭分给同学,毛主席的母亲知道后,非常支持他的做法,还会做更多的饭让他带给同学们分着吃。

正是生活在这样和谐勤奋的家庭环境中,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下,长大后的毛主席成为了一个勤奋乐观、平易近人,不搞特殊化的领袖。

在井冈山时期,那样艰难的岁月里,毛主席作为领导人,从衣食住行各个方面都以身作则,和战士们过得一样艰苦,不仅与战士们住的地方一样,每天吃的伙食也一样。

遇到粮食紧缺时,毛主席也不搞特殊,带头吃从山上挖来的野菜。

在寒冷的冬天,他也仅仅只有两件单衣支撑过冬,办公地点也是居住的地方,如果实在太冷了,毛主席也是活动一下抵御寒冷。

有一次,行军途中,毛主席的脚受伤严重,别人给他送来能抬着走的竹椅,他没有坐,而是让给了一名受伤的战士,自己坚持与其他战士们一起跋山涉水。

日子虽然艰苦,很多时候都食不果腹,但毛主席却在这样艰难的环境下,依旧保持乐观的心态,也始终奉行以身作则的原则,为井冈山的军民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后来,新中国刚成立,祖国处于百业待兴,已经成为伟大领袖的毛主席,在生活上仍然艰苦朴素。

当时,毛主席为了祖国更快地发展,人们过上更好的生活,不分昼夜的工作,却只靠青菜来维持温饱,炊事员看着心疼,便做了鸡蛋端给毛主席,结果毛主席却生气地说,他同大家吃的要一样,像鸡蛋这种食物应该给干重活的人。

就这样,在毛主席的领导,以及全国人们共同努力下,国家经济慢慢好了起来。

有一次,毛主席在河南襄城县农村视察工作,在顺着烟田走动时,清晨的露水打湿了他的裤脚和衣摆,泥巴也沾满了他的鞋子。

毛主席浑然不觉,反而微笑着对给他照相的摄影师说:不要光给我照相,应该将这一颗颗饱满的谷子放在照片上,说着毛主席便步履轻盈的走到谷地里,微笑着招呼陪同他视察的其他人一块照了一张相。

其实,心系人民的毛主席在谷地里照相,主要是想展示当时庄稼丰收的景象。

早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毛主席就指出:

文艺工作者为什么人服务这个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

现在又要求摄影师将镜头对准劳动人民的劳动成果,这是毛主席在表达自己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要求。

后来,生活渐渐好起来之后,毛主席也一直以身作则,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革命时期在陕北居住时,毛主席经常会和当地的百姓一起去地里干农活,丝毫不摆领导人的架子。

有时候,如果因为战争、天灾或者其他原因,导致农作物大幅减产或者颗粒无收,毛主席也会跟着百姓们一起感慨。

当地的百姓们都深深爱戴这个和蔼可亲的人民领袖,谈起毛主席时,都会发自内心地微笑着说,

毛主席是真正以身作则,心系百姓,关心他们生活的人,

会和他们说话聊天,请教农作物种植问题。

二、拒绝高高在上,拒绝搞特殊化

对于毛主席,不仅陕北的百姓爱戴他,全国各地的百姓都非常敬爱毛主席。

当时,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的画像被挂到了天安门广场,虽然并没有得到毛主席的点头支持,但人民百姓都非常赞同。

因为毛主席带领人民走上了一条和平光明的道路,他们热爱毛主席,所以他们也希望在各个地方都能看见毛主席。

因此,在建国后,不仅毛主席的画像被挂在很多人家里,就连毛主席的雕塑在全国各处都有建造,还掀起了一股关于毛主席画像和建造雕像的热潮。

1974年,毛主席坐在车上,路过天安门广场,看到城楼上端端正正地挂着自己的画像,玩笑着说:我太可怜了,说自己在那里经受自然的洗礼,有家也不能回。

毛主席虽然很想让人把天安门自己的画像摘掉,但他向来尊重人民的意愿。但对于一些人故意摆放自己画像以达到某些目的的行为,毛主席是深恶痛绝的。

有一次到武汉开会,毛主席看到居住的宾馆大厅里随处可见的自己的画像,生气地询问工作人员:是谁让他们这么做的?

宾馆的服务人员看到毛主席生气了,赶紧解释说:

他们都希望能天天见到毛主席,所以才会在宾馆挂很多毛主席的画像

毛主席听到服务人员解释后,面色缓和了很多,然后语气严厉地吩咐服务人员,以后不要再挂自己的画像了。

之后,毛主席也多次在其他人家里看到了自己的雕塑或者画像,他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对这种行为他是反对的,甚至是反感的。

在多次开会中,还特意提出了这个问题,要求中央发布一系列指示,在毛主席对悬挂自己画像和建造雕塑宣传自己的意见传达下去后,人民百姓才逐渐停止建造热潮。

虽然毛主席对自己画像挂在天安门广场这件事情,用开玩笑的语气说出来了,但是毛主席其实在表达自己反对这种行为。

早在1949年3月,毛主席就曾说过:不准给党的领导人过寿,也不准将党的领导人名字用于街道、地方等的命名。

此外,毛主席还指出:不准对领导人称呼万岁,党内人员要摒弃骄傲自满等不良的风气,要始终同群众在一起,为人民服务,而且他始终反对人民对他的一些歌功颂德。

党和人民曾经用四个伟大称呼毛主席:

“伟大的导师、伟大的领袖、伟大的统帅、伟大的舵手”

可是毛主席听到之后,却对朋友说,自己是不认同这些空泛的形式的。

毛主席认为用四个“伟大”形容他是很讨人嫌的,改为老师合适些,而且他在将全身心投入共产主义事业之前,就是湖南的一名老师,所以其他的称号最好去掉。

可能现在都还有人记得,有一段时间,“毛主席万岁”这个口号,在各处都能听到,就像前文所说,毛主席是非常反感这种现象的。

毛主席经常说,自己是一个普通人,在参加革命过程中做出了一点贡献,在人民的信任下成为了主席,不过人哪能活到万岁呢?这是在抬举他呀,就算是统一了六合的秦始皇也没有活到这么长时间。

后来,在毛主席不断的指示下,“毛主席万岁”的流行风气才逐渐降下来。

其实,不论是毛主席对自己的自画像说玩笑话,还是制止人民群众建造“自己的雕塑”、“到处挂自己的画像”以及喊“毛主席万岁”的口号,毛主席都坚定的表达了自己的原则,就是拒绝高高在上,拒绝搞特殊化。

此外,毛主席一生戎马,严于律己,从未铺张浪费,在井冈山实行的坚定信念、厉行节约、艰苦奋斗等优良作风,他亲身践行了一辈子,

三、“艰苦朴素”的毛主席

有一次,毛主席检查身体时,医生看到他身体各项指标都偏离正常数值,担心的对毛主席说,一定要注意日常的饮食。

毛主席却坦率乐观,对医生说道,自己几十年来的习惯,一下子很难改变嘛。

因为毛主席在进京那段时期,要处理各种事情,休息时间非常少,还依然延续着在战争年代养成的饮食习惯,一日三餐不规律,饿了才会吃饭,吃的东西也基本都是很简单的没什么营养的。

只有时间充足的时候,才会吃一次“四菜一汤”,一盘青菜、一碟辣椒、咸菜疙瘩、鱼豆腐,这也算是毛主席吃得“奢侈四菜”了。

医生看到后,将一些营养充足的佳肴列举出来,希望毛主席能多吃这些补充营养。

毛主席听到医生说的菜名,生气地对医生说,

贵的菜未必是好的,对他自己来说,五谷杂粮才是最好的。

之后,毛主席仍然吃着小米粥和咸菜干,将这种节俭习惯坚持了一辈子,即使放在现在,也很难有人能够做到将这种习惯一直坚持着。

一位曾在毛主席身边工作过的人员,转业后通过自己的努力,将事业做得红红火火,他对于毛主席的饮食习惯较为了解,看着自己平常的吃食,经常感慨道:

自己一顿饭的花销就顶毛主席一年伙食费,真是非常惭愧。

毛主席在吃食方面不讲究,在穿衣住行方面也不讲究,衣服经常是破了又补,他有一件白色睡衣,穿了20多年,光补丁就有几十个。

卫士看到如此破旧的睡衣,让他换一件新的睡衣时,毛主席几次说道:只有等到全国百姓都富裕起来了,自己才能“阔气”一点,现在这件衣服,再好好补一补,还是能够穿起来的。

此外毛主席还有一件草绿色的旧军毯,陪着他从延安转战陕北,跟着他度过了重要的西柏坡时期,甚至后来去苏联访问时,毛主席都带着这条毛毯,可见,毛主席对这条军毯的喜爱。

不过,经过多年的使用,这条毛毯在多次磨损下,已经没有了柔软的绒毛,也逐渐看不清颜色了,毛主席仍然十分珍惜,不管是夏天,还是冬天,都会盖上这条毛毯睡觉。

在延安时期,有一次,毛主席接受美国友好人士斯诺的采访时,穿着旧军装,坐在土窑洞前,和斯诺聊天,言语中侃侃而谈,真诚又幽默,斯诺对这位人民领袖的胸襟气节、随心随性的气质由衷的佩服。

采访结束后,斯诺在毛主席的邀请下,去了他居住的窑洞里参观,没有过多的奢侈品摆设,也没有亮堂堂的白墙壁照耀,简简单单的土炕、办公桌、椅子和缝补也不能完整的旧蚊帐,就是毛主席的全部家当了。

斯诺看着眼前的一幕,感到了深深的震撼,他还未采访毛主席之前,就已经欣赏过蒋介石的富丽堂皇的总统府,丰富的美味佳肴,专属私人飞机了。

同样是一个党派说一不二的领导者,毛主席和蒋介石的生活作风简直是天差地别。

后来,访华的尼克松见到毛主席的生活环境,也感慨地说:他永远都不能忘记中国领导人毛主席的卧室,如此的朴素,这是在其他国家领导人里从没见过的。

毛主席乐于亲身作则,为身边人,为全国百姓做出榜样,他谦虚待人,生活作风艰苦朴素,反对个人崇拜,自始至终坚定的和“人民群众”站在一起。

关于毛主席的事迹,从现存的毛泽东纪念馆中珍藏的缝补的睡衣、破洞的旧鞋、看不清颜色的军毯……这些旧时的生活用品,就能看见毛主席简单朴素的一生。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1... 1950年,新中刚成不久,全国各地的人文风貌是什么样的?今天的一组1950年的老照片带你看当时的人与...
原创 清...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众所周知,清朝是关外游牧民族政权而来。其统治者爱新觉罗氏与绝大多数...
原创 慈... 说到晚清,有一个人不得不提,就是慈禧太后。这个站在权力之巅的女人,几乎决定了中国历史的走向,连光绪皇...
原创 世... 古代东亚长时间存在一种以朝贡为核心的国际秩序,是世界外交史上的一朵奇葩,朝贡体系的核心逻辑为一统天下...
原创 还... 清朝帝王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古代帝王作为封建社会的最高统治者,他们的生活是否真...
重大历史事件对《易经》的影响:... 《易经》,作为中华文化的经典著作,贯穿了中国历史的各个重要时期。它不仅在政治、社会和文化中发挥了重要...
【福运榕城】福州这个公交站,曾... 在福州仓山 有个公交站名叫跑马场 跑马场真的有马吗? 很多人在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时 都会产生这样的...
“南海一号”出土文物在港展出 “从湾区启航:‘南海一号’与海上丝绸之路”展览近日在港举行开幕礼,展出“南海一号”远洋商船出土文物及...
原创 古... 拥兵自重,在古代社会是一件极为平常的事情。 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汉末的军阀混战、唐朝的安史之乱、...
原创 为... 封建社会对女性群体素来不够友好,甚至女性群体连基本的人身自由都没有,被常年困于后宅之中无法施展才华,...
为什么封建王朝末期,皇帝不做“... 这是一个很神奇的悖论。 历史上的大一统王朝,不论是亡于豪强兼并的两汉,还是亡于农民起义的隋唐和大明,...
原创 秦... 其实纵观历史,秦国扫六合不是咱们的始皇帝(嬴政)一个人的功劳。秦国之所以能够一统华夏,消灭山东诸国,...
原创 诸...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看到这句诗,我们很容易就能想到诸葛亮摇晃着羽扇,言笑晏晏间指点江...
原创 美... 点赞、关注、转发分享,接收新鲜有趣的历史故事!谢谢支持! 历史记载着一个国家的形成和文化传承,也记录...
原创 孙... 塞上秋风悲战马,神州落日泣哀鸿。几时痛饮黄龙酒,横揽江流一奠公--孙中山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首都的选...
原创 溥... “一入宫门深似海”,古人都认为一旦女子进入皇宫,就很难再离开,许多宫女都会惨死深宫,即便是侥幸活下来...
原创 藩... 我是狼君,一个爱读历史的工科小伙儿 一场突如其来的安史之乱,将大唐盛世拦腰折断,一棵参天大树被一场长...
原创 清... 人们都说想要改变一个人,特别是一个榆木脑袋的人,能把你气死,那要是想要改变一个从根子里都已经腐朽到不...
原创 熬... 三足鼎立,最后却是司马家得了江山。为什么是司马家?司马懿出身于世家大族,尽管他年轻时战战兢兢小心翼翼...
原创 为... 看过古装剧的人,想必都听过这样一句话,“天干物燥,小心火烛”,人们通常将说此话的人称之为更夫。更夫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