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探索“夏朝密码”:二里头遗址出土“七孔大玉刀”用途至今成谜
迪丽瓦拉
2025-07-14 05:02:01
0

1975年,河南洛阳偃师的“二里头遗址”,再次传来惊人喜讯:一把长达65厘米来自夏朝的“七孔大玉刀”出土!

这把造型精美的玉刀,来自那个神秘的“夏朝”!至今用途成谜!

01、解开“夏朝密码

夏朝和商朝到底存不存在?多少年以来,西方学者一直揪着这个问题争论不休。

1899年甲骨文被发现、1928年安阳殷墟一出惊天下……商朝终于走出迷雾尘埃落定!对《史记·殷本纪》的肯定,必然引发出《史记·夏本纪》的探寻。

可是,距今已经三四千年之久的夏朝,却一直没有找到它曾经存在过的蛛丝马迹。不过,中国的考古学家们,一直坚定着这个信念,一定可以找到它!

二里头遗址的发现,就是黑暗探索中迎来的最瑰丽的那一抹曙光!

1959年夏天,中国著名考古学家徐旭生先生率队在豫西进行“夏墟”调查时,发现了二里头遗址,从此拉开了夏文化探索的序幕。

这里蕴藏着华夏儿女对于那个神秘王朝“夏朝”的所有探索好奇心。

02、七孔大玉刀

到了1975年,考古人员再一次从二里头遗址出土了一批精美的玉器。在这其中,便有一把造型精美,体型巨大的“玉刀”。

这把玉刀非常引人注目 ,它长65厘米,宽9.5厘米,最厚处0.4厘米;刀的玉料呈墨绿色,局部有黄色沁。

玉刀的刀体呈现扁平,如同宽长的梯形,两侧有对称的凸齿,刀的两面上纹饰相似,皆以交叉的直线阴纹组成网状和几何图形,纹饰虽然简单但却质朴端庄……

在玉刀的刀背上还有七个等距离的孔洞,连成一条直线。而此刀也因此得名“七孔玉刀”。

考古专家们推断,“七孔玉刀”来自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时期为夏朝的中晚期,同时也是二里头遗址出土的最大的一件玉器,相当珍贵!

不过,对于这把大玉刀的用途,至今也是一个众说纷纭的讨论状态。没有人可以明确地说出“它”的真实功能,这又是一桩未解之谜。

03、“玉刀”用途之谜

玉器对于中国人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

在篆书里,玉被写成“王”,说明古人对玉推崇备至。确实,在许多的古代墓葬中,位高权重者都以精美的玉器随葬,作为权利和地位的象征。

在《左传》中也有记载:“禹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这说明早在大禹时期,玉就成为权力的象征。

因此,“七孔玉刀”的用途猜测之一很可能是象征权威和地位的礼器。

第二种用途猜测,可能就有些血腥!

七孔玉刀的色泽呈现出墨绿色,局部有黄色沁。这样的颜色,也让专家们推测是否可能是血迹渗进玉里经过长时间的洗礼后导致的结果。

玉刀显然不能用于战场上的激烈拼杀,那为何会有鲜血的浸润呢?答案只有一个,这件七孔玉刀可能是一件刑具!可能用于一些残酷野蛮的刑罚,如砍头、割鼻、脸上刺字涂墨、剔掉人的膝盖骨、阉割等……

奴隶制社会没有人权可言,夏朝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的王权,采取残酷的刑罚控制奴隶防止反抗也是非常有可能的。

当然,也有第三种用途的猜测,七孔玉刀是一种奇特葬俗的表现。

迄今为止,在更遥远的新时期墓葬考古发掘中,也出现过一些石刀、玉刀随葬。而且它们都有一个奇怪的共同点,钻孔数都是奇数!而且孔数越多,墓主身份越高贵!

七孔玉刀刚好也符合这一特征,那是否意味着这仅仅是一种玉器随葬的风俗呢?

其实,玉文化在我国已经有八千多年的历史,从新石器时代开始,直到现在,玉文化依旧繁盛绵延……

然而,当温润的玉与血腥的刀相遇之时,迸发出来的火花却往往颇具神秘感!

而我们却对这样的神秘感非常着迷,因为它也是我们上下五千年历史的一部分,是中华民族渊源久长有力的证据之一……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1... 1950年,新中刚成不久,全国各地的人文风貌是什么样的?今天的一组1950年的老照片带你看当时的人与...
原创 清...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众所周知,清朝是关外游牧民族政权而来。其统治者爱新觉罗氏与绝大多数...
原创 慈... 说到晚清,有一个人不得不提,就是慈禧太后。这个站在权力之巅的女人,几乎决定了中国历史的走向,连光绪皇...
原创 世... 古代东亚长时间存在一种以朝贡为核心的国际秩序,是世界外交史上的一朵奇葩,朝贡体系的核心逻辑为一统天下...
原创 还... 清朝帝王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古代帝王作为封建社会的最高统治者,他们的生活是否真...
重大历史事件对《易经》的影响:... 《易经》,作为中华文化的经典著作,贯穿了中国历史的各个重要时期。它不仅在政治、社会和文化中发挥了重要...
【福运榕城】福州这个公交站,曾... 在福州仓山 有个公交站名叫跑马场 跑马场真的有马吗? 很多人在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时 都会产生这样的...
“南海一号”出土文物在港展出 “从湾区启航:‘南海一号’与海上丝绸之路”展览近日在港举行开幕礼,展出“南海一号”远洋商船出土文物及...
原创 古... 拥兵自重,在古代社会是一件极为平常的事情。 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汉末的军阀混战、唐朝的安史之乱、...
原创 为... 封建社会对女性群体素来不够友好,甚至女性群体连基本的人身自由都没有,被常年困于后宅之中无法施展才华,...
为什么封建王朝末期,皇帝不做“... 这是一个很神奇的悖论。 历史上的大一统王朝,不论是亡于豪强兼并的两汉,还是亡于农民起义的隋唐和大明,...
原创 秦... 其实纵观历史,秦国扫六合不是咱们的始皇帝(嬴政)一个人的功劳。秦国之所以能够一统华夏,消灭山东诸国,...
原创 诸...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看到这句诗,我们很容易就能想到诸葛亮摇晃着羽扇,言笑晏晏间指点江...
原创 美... 点赞、关注、转发分享,接收新鲜有趣的历史故事!谢谢支持! 历史记载着一个国家的形成和文化传承,也记录...
原创 孙... 塞上秋风悲战马,神州落日泣哀鸿。几时痛饮黄龙酒,横揽江流一奠公--孙中山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首都的选...
原创 溥... “一入宫门深似海”,古人都认为一旦女子进入皇宫,就很难再离开,许多宫女都会惨死深宫,即便是侥幸活下来...
原创 藩... 我是狼君,一个爱读历史的工科小伙儿 一场突如其来的安史之乱,将大唐盛世拦腰折断,一棵参天大树被一场长...
原创 清... 人们都说想要改变一个人,特别是一个榆木脑袋的人,能把你气死,那要是想要改变一个从根子里都已经腐朽到不...
原创 熬... 三足鼎立,最后却是司马家得了江山。为什么是司马家?司马懿出身于世家大族,尽管他年轻时战战兢兢小心翼翼...
原创 为... 看过古装剧的人,想必都听过这样一句话,“天干物燥,小心火烛”,人们通常将说此话的人称之为更夫。更夫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