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已经无法探究周勃与周亚夫这对父子的出生年月,只记住了二人离世的时间。
父子两人的命运似乎都极其相同,为人老实,是皇家对他二人的忠诚认定。
乃至刘邦和刘恒撒手人寰之际,都将周勃父子托付于下一任皇帝,明确指出军事大事可以请教父子二人。
可实际上周勃、周亚夫父子二人,在军事上的建树又无法与汉朝开国名将,以及后期的卫青、霍去病相提并论。
在周勃还未去世之前,周亚夫籍籍无名,历史对他的记录没有点滴见诸文字。
当公元前169年,周勃去世之后,周亚夫也迎来了人生的际遇。
在七国之乱之际,周亚夫凭借着军功荣登人臣之极,但他的脾气秉性,又使自己成为白衣。
最终因谋反被收监关押,狱中绝食五天之后去世。
那么,周亚夫的谋反又有何隐秘,500套甲胄因何而来?
事情的起因,还要从周亚夫的父亲周勃说起。
公元前180年,在周勃的主持之下,汉文帝刘恒登基继位。
此时的汉朝,因为刘邦与吕后擅杀功臣名将,致使汉初留下的功臣已经所剩不多,周勃在功臣们活着时排不上号,但此时却因拥立有功, 成为了军事上的主官。
但是,为人老实的刘恒对周勃却有着复杂的感情,一方面感谢他拥立自己,同时,也对他的功勋与地位十分忌惮。
因此,在汉文帝早期,他对周勃也不甚重视。
公元前169年,周勃去世之后,汉文帝才松了一口气。
加之,周勃的长子与公主妻子不和,又失手杀人的缘故,被剥夺了爵位,汉文帝出于感激,便将周家爵位重新赋予给次子周亚夫。
而且,考虑到北方匈奴的威胁,汉文帝不得不在为数不多的将领当中,重新启用武二代将领周亚夫。
在周亚夫负责京都附近的防御时,三个防区内只有周亚夫的军营军纪严明,哪怕汉文帝到了营门外,没有主将的命令,也不得进入军营。
此次细柳阅兵为汉文帝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为周亚夫在军事上的建树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纵观汉文帝一朝,虽有匈奴犯边,但整体情况还是比较平安,所以,周亚夫也按照时间的积累官至中尉。
公元前157年,汉文帝去世之际,将周亚夫托付给了儿子刘启。
毕竟,此时的汉朝像样的将军没有几个,周亚夫算是其中佼佼者。
官至车骑将军的周亚夫,已经成为汉朝军队的三把手,地位上也是官僚体系当中的第4人。
和平的时间没有多久,便爆发了公元前154年的七国之乱。
在这场维持三个月的平叛行动当中,周亚夫展现出了武二代的应有实力。
吴楚战场上,周亚夫不直接救援梁王,反而绕道武关,对叛军的侧翼发起了攻击。
虽然取得了胜利,解除了梁王的威胁,但他的所作所为也引起了梁王的反感。
七国之乱之后,周亚夫凭借着军功荣登丞相宝座,但也是在此,卷入了汉景地的立储风波当中。
他的支持对象是废太子刘荣,所以,他得罪了立为太子的刘彻。
之后,出于王皇后与太子的考量,汉景帝准备封太子的舅舅为侯。
没想到周亚夫又跳出来反对,如此一来,他又把外戚给惹恼了。
甚至,在汉景地处理匈奴的降将时,周亚夫也提出反对意见,还拿辞职相要挟。
只不过,气候已成的汉景帝没有顾及周亚夫的脸面,直接将他就地免职。
在得罪了梁王,得罪了太子、皇后一脉,更是将外戚惹恼之后,就连汉景帝的匈奴政策也要干涉。
凡此几件事情,全部是汉景帝时期的大事,在大事上不与皇帝一致,那必然招致不满与猜忌。
在汉景帝与周亚夫最后一场酒局上,周亚夫依然不认为自己有错,又一次驳了汉景帝的脸面。
错上加错之后,汉景帝认真考虑了,自己百年之后,继位的刘彻能否镇住周亚夫这个功高镇主的老将。
所以,此时周亚夫的谋反就成了送到嘴边的制裁借口。
公元前143年,周坚考虑到父亲周亚夫的身体每况愈下,便着手准备身后事。
在准备过程中,他一次性购买了500套甲胄盾牌。
要知道,在古代私藏甲胄是谋逆大罪。
只不过,有一个不成文的潜规则,武将的陪葬品可以有数量不多的甲胄,对于周亚夫这种大将军购买甲胄似乎又是说的通的。
可是,周亚夫被告发了,他被廷尉抓了起来。
在审讯时,依然不知儿子周坚的所作所为,待清楚施加在自己身上的罪名之后,他以绝食进行抗争。
5天的绝食,让他一命呜呼,一代功臣名将就此与世长辞。
他的死,也算了却了汉景帝的担忧。
只是不知,如果周亚夫还活着,那么,在汉武帝对匈奴作战过程当中,他的建树能否超越卫青、霍去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