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毛泽东驾驭复杂局势的能力有多厉害?
迪丽瓦拉
2025-07-14 05:32:03
0

毛泽东驾驭复杂局势的能力有多厉害?

1939年底至1940年初,

蒋介石肆无忌惮地掀起了第一次反共高潮,

但被毛泽东以高明的斗争艺术给迅速粉碎了。

蒋介石并没有就此偃旗息鼓,

而是继续坚持要消灭共产党的初衷,

只不过是把反共的重心从华北转移到了江南,

继续策划新的反共高潮。

对局势洞若观火的毛泽东迅速敏锐地察觉到了蒋介石的这种变化,

他早在1940年5月4日就对中共中央西南局发出指示,

郑重提醒东南局领导人要做好应付可能发生任何严重事变的充分准备。

这一警告可以说是料事于先,

体现了毛泽东善于驾驭复杂局势的领袖特质。

此后,

毛泽东又数次郑重发出类似的警告,

尤其是在1940年10月下旬,

毛泽东两次致电周恩来时都预判蒋介石极有可能会发动全面反攻的严重事变,

要准备对付任何黑暗的局面,

我们必须要慎重处理,

否则会严重影响抗日前途。

毛泽东这时在殚精竭虑地思索的一个问题是,

要怎样才能打退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的新的反共高潮呢?

果然如毛泽东预判的那样,

国民党顽固派行动起来了!

先是于1940年10月19日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正副参谋总长何应钦、白崇禧的名义,

向八路军朱德总司令和彭德怀副总司令以及新四军叶挺军长发来“皓电”,

在攻击中共及其领导的武装力量后,

勒令新四军在1个月内要全部开赴黄河以北,

还要求把八路军和新四军的50万人缩编为10万人的规模,

与此同时,

国民党还

私下密令汤恩伯、李品仙、韩德勤和顾祝同等将领做好进攻新四军的准备。

国民党顽固派发起了咄咄逼人的攻势,

如果不及时采取正确的政策和措施,

如果有任何的犹豫不决和优柔寡断,

随时都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

毛泽东当即致电叶挺、项英,

告知他们,

中央准备以朱德、彭德怀、叶挺和项英的名义答复何白二人的“皓电”,

并指示皖南的新四军让步北移,

目的是延缓反共战争的爆发时间。

与此同时,

毛泽东又指示李克农和项英,

要他们迅速动员各方力量掀起“制止投降与内战”的声势浩大的舆论,

并要他们向粤桂军队加紧做好统战工作,

让粤桂军队不要上了蒋介石的当,

成为反共和投降日寇的民族罪人,

毛泽东还迅速告知各方要做好对付全国规模的黑暗局面的充分准备。

但遗憾的是,

毛泽东的指示并没有被全部落实到位,

终于在1941年1月4日让蒋介石的阴谋得逞了,

他一手制造的旨在消灭新四军总部的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发生了,

新四军总部9000多人除3000余人突围外,

大部壮烈牺牲,

军长叶挺被国民党军队扣押,

项英等领导人不幸遇难,

国民党顽固派发起的第二次反共高潮至此达到了顶点。

毛泽东得知皖南事变的消息后,

对蒋介石的倒施逆行愤怒不已,

他迅速命令各方加强同皖南方面的联系,

并指示在重庆的周恩来、叶剑英向国民党当局提出严重交涉。

周恩来一方面

采取灵活的斗争手段躲过国民党新闻审查的封锁,

让附有他揭露国民党制造皖南事变真相的亲笔题词的报纸迅速面世,

把蒋介石倒施逆行制造皖南事变的真相公诸于世;

另一方面

致信蒋介石要求国民党部队立即撤围,

给北上的新四军让路。

得知国民党当局于1月17日发布诬陷新四军叛变的通令并悍然宣称要撤销新四军番号后,

周恩来打电话给何应钦,

说他们这是做了日寇想做而做不到的事,

周恩来在电话里怒斥何应钦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

周恩来这一系列动作迅速取得了效果,

蒋介石倒行逆施制造皖南事变的真相被揭露后,

在全国引起了强烈的震动。

毛泽东当即决定迅速采取措施利用这次机会狠狠打击蒋介石等国民党顽固派:

1月20日,

毛泽东代表中央军委亲自起草命令宣布重建新四军军部,

并以中共中央军委发言人的名义发表谈话,

向全世界和全国人民揭露了国民党蒋介石进行反共投降活动的全部阴谋,

并代表中共中央提出了解决皖南事变的办法及12条要求。

毛泽东的这一系列动作迅速使蒋介石陷入了进退维谷的境地,

并在同国民党顽固派的斗争中表示出了非常强硬的态度,

正如他在致电周恩来时所指出的那样,

我们决不能再采取游移的态度,

我们决不能再容忍,

我们决不能怕与国民党的合作破裂!

毛泽东指示周恩来,

除非蒋介石取消1月17日的命令,

并实行中国共产党提出的“12条”,

否则我们就坚决不同蒋介石谈判。

毛泽东的这一系列解决皖南事变的办法和措施,

在党内外引起了重大反响,

国民党著名爱国民主人士宋庆龄、何香凝和柳亚子等人联名致电蒋介石,

谴责国民党当局对新四军的残酷迫害并要求立即释放叶挺;

从前总是担心共产党太强硬而引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破裂的资产阶级代表陈嘉庚等人,

也纷纷为中国共产党仗义执言;

国民党高层的冯玉祥、于右任等人也对蒋介石的倒行逆施表示不满,

就连蒋介石国民党的英美主子也不支持蒋介石的这种倒行逆施的行为,

蒋介石就此陷入了内外交困、空前孤立的狼狈境地。

这时候,

更令蒋介石大感意外的是,

日本侵略者并没有因为他这次大规模的反共行动而停止对国民党军队的进攻,

对此,

毛泽东辛辣地评论道,

这对蒋介石来说是一瓢极大的冷水,

把他的全部幻想都打破了!

毛泽东由此作出预判,

蒋介石必定会急于寻求一个妥协的办法。

果然,

没过多久,

蒋介石就数次派出张冲和张治中找周恩来商量妥协的办法,

还批准叶剑英回到延安。

这时,

蒋介石为了摆脱困境,

就想争取中共方面派人参加即将要召开的第二届国民参政会,

以此缓解国共两党的矛盾。

经过中央书记会议讨论,

毛泽东致电周恩来提出,

我方决不能无条件出席第二届国民参政会,

否则,

我们过去有理有利的政治攻势就会完全崩溃,

立场全失,

那么蒋介石就会对我方的一切条件完全置之不理,

那我们又会重新陷于完全被动了。

一切都正如毛泽东所掌控的那样,

这场斗争给了蒋介石足够的压力,

使得蒋介石尽管在参政会上的讲话中继续攻击中共,

但他也不得不在会上宣称:

以后决无“剿共”的军事,

这是本人可负责声明而保证的。

至此,

蒋介石发动的规模更大、力度更狠的第二次反共高潮被击退了,

国共关系再次走向一定程度的缓和。

此次蒋介石发动的反共高潮前后历时5个月,

让中国共产党危机四伏并受到沉重打击,

好在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处变不惊,

沉稳大气,

凭着驾驭复杂局势的强悍能力,

以灵活而果断的手段及时解决了一个又一个异常棘手的难题,

不但及时击退了蒋介石的第二次反共高潮,

让蒋介石代表的国民党顽固派在全国人民面前输了理,

还争取到了广大中间势力对中国共产党的理解、同情和支持,

此后,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在全国人民面前极大地提高了威信和声望。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清... 文丨古书奇谭 编辑丨古书奇谭 前言 1840年,英国悍然对清政府发动侵略战争,但是大军抵达之际,道光...
原创 如... 我国从开创至今,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在这几千年里,诞生出很多的习俗以及文明。其中最特别的就是,一直跟...
原创 晚... 相信大家都看过很多武侠剧吧!小时候总是幻想自己是一位大侠,如会佛山无影脚的黄飞鸿;迷踪拳的霍元甲;还...
原创 清... 文|a龙景生 编辑|a龙景生 引言 清朝封建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在中国历史上扮演了...
原创 “... 1911年10月10日,驻守在武昌的清政府新军发动了武昌起义,成功打响了辛亥革命武装反抗清政府的第一...
原创 哈... 文| 探古论今人 编辑| 探古论今人 引言 哈布斯堡家族是一支具有悠久历史的欧洲贵族家族,曾统治过神...
原创 日... 自古以来上阵杀敌是男人的事,但在非常时期,比如男人人手不够或死伤太多,女人会被推到历史的前线。 在中...
原创 刘... 刘弗陵八岁登基,在位13年,仅21岁时就英年早逝! 按理来说,这样的皇帝在历史上的存在感应该不会太高...
原创 此... 如今地价飞速上涨,在中国很多地方的房价更是如天价,让无数的老百姓叫苦不堪,但是这地价也是后来者居上,...
原创 自... 1919年1月28号,位于巴黎的法国外交部的一间会议厅里。 一位年轻的中国外交官正站在主席台前慷慨激...
历史上的今天 | “世界歌王”... 2007年9月6日,帕瓦罗蒂因病在意大利摩德纳家中去世。帕瓦罗蒂是世界著名三大男高音之一,被誉为“高...
原创 司... 司马炎是晋朝的创立者,被俗语所言“虎父无犬子”,可谓英明一生,却有一个让人唏嘘的儿子。更有趣的是,父...
原创 主... 作者:海风 声明:兵说原创首发,已开通全网维权,抄袭洗稿搬运必究 随着解放战争的展开,不少蒋军将领弃...
原创 王... #头条创作挑战赛# 在南阳西边有个地方叫扳倒井,另一个地方叫做遮山。相传这一庄和一山都是王莽撵刘秀...
原创 东... 新中国成立前后,我党除了组建省一级的省委,还在省委之上成立了中央分局。比如东北中央分局,就下辖黑龙江...
原创 用... 有幸得到大家喜欢,围棋盘系列已有三期。 有人跟我留言,说围棋盘不一定展示地理上的列国领土,也可以展示...
原创 诸... 白帝城托孤 ,是刘备大战东吴失败后生命垂危时,急召诸葛亮到白帝城,将儿子刘禅托付给诸葛亮一段典故。 ...
原创 科... 巴尔干地区是德国或者是中欧进入地中海,融入世界最便捷的通道,也是域外势力踏上欧洲的跳板,正是由于这样...
原创 朱... 大家对于电视剧《朱元璋》都不陌生,这是一部大作,描述了很多的不同人物的内心关系,多角度的表现了历史人...
原创 慈... 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二(即1908年11月15日),慈禧太后照常凌晨起床,而后由专人伺候着梳洗服用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