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美救英雄!落难陈赓被三位姑娘搭救,她们后来和陈赓关系怎样?
迪丽瓦拉
2025-07-14 09:33:29
0

文|

探古论今人

编辑|

探古论今人

有言道:陈赓大将,脸色红润,天资英绝,气识豪放,望而知之为大器。

陈毅元帅亦曾如此评价陈赓,他说:

“陈赓同志是我们党的一门‘炮’,希望我们党内能有更多这样的‘炮’。”

不过,尽管陈赓大将是这样一位被人交口称赞的“大才”,但是过去那段为期几十年的革命历程中,他却也曾数次身陷险境。

身陷险境之后该当如何?

人们都说英雄救美,可是陈赓大将却反了过来,

上演了好几次“美救英雄”的戏码。

身负重伤,杨庆兰背陈赓下山

杨庆兰是河南信阳人,1927年5月加入的中国共产党。

大革命失败之前,她一直在武汉中央政治学院进行学习和工作。然而在1927年7月15日,武汉的汪精卫继蒋介石之后,发动了第二次反革命政变。

为保存革命力量,7月29日,杨庆兰所在党支部的全部同志,接到“打野外”的命令,也就是说,

他们要离开武汉,前往南昌参加起义。

在大革命失败的背景下,离开熟悉的武汉前往南昌,队伍的人心自然浮动。待到他们行至半程,南昌起义部队向南方转移的消息又传了过来,杨庆兰所在的队伍也就立刻为之分成两派。

一派由信念坚定的共产主义者组成,他们认为,自己要尽快追赶南昌起义队伍,参加革命,至于,则另一派大多是意志不坚的机会主义者,他们的主张却是“原地散伙”。

因为意见不一,队伍在路上只能时走时停,中途甚至还有人妄图暗中潜逃,而这一切,都让当时追赶部队心情十分急切的杨庆兰愤恨透顶。

最终,一怒之下,

杨庆兰等人“料理”了几个主张散伙的军官,

快马加鞭,终于在抚州追上了队伍。

进入红军队伍不久,杨庆兰被分配到第20军第3师从事宣传工作,但之后,由于转进路上激战甚多,伤病员数量激增,17岁的杨庆兰就被安排进救护队,改做了救护工作。

1927年8月24日,起义军先头部队在会昌附近与国民党部队迎头相撞。

这一战,虽然战士们的战斗意志极为坚定,

但是由于物资弹药奇缺,一场激战下来,部队伤亡惨重。

迫不得已之下,部队领导人只能于下午4时许,决定撤退。

随着部队撤退的命令下达,杨庆兰所在的救护队也就赶紧搀扶着伤病员们,向着后方撤离,结果,在救护队撤离途经的一处田野里,杨庆兰无意中发现了不远处的草丛田沟里躺着一个浑身是血的身影。

据杨庆兰自己的回忆:天快黑的时候,她突然看见不远的草丛里躺着一个伤员,走近一看,呀,原来是二营营长陈赓同志。看到是他,我二话没说,把他一背而起,把他送到了救护所。

那么,

陈赓大将为什么会浑身是血地躺在路边的草丛里呢?

原来在会昌战斗打响后,陈赓率领的二营由于追击过于深入,遂身陷于敌军的重围之中。而随后,在率领战士们突围过程中,陈赓大将的左腿被敌人的机枪扫中三发,瘫倒在地。

偏偏,这时敌人开始扫荡战场,在此种危险情形之下,陈赓急中生智,滚入路旁田沟,以血染面,闭目装死。

待到“敌近前,脚踢之”,亦是“巍然不动”

,遂骗过了搜查的敌人。

敌人离开后,陈赓一方面唯恐敌人回头,再加之左腿中弹难以行走,所以只能静静躺在地上等待天黑。然而,就这样躺了两三个小时,

左腿的大量失血却让他渐渐神志不清起来。

就这样,到了傍晚,就在陈赓以为自己将要驾鹤西去的时候,一阵人叫马嘶又让他打起了精神。

睁开眼睛往路上一看,陈赓发现这队人马的脖子上都带着红丝带,遂清楚这是自己人的队伍,自己大概是脱离了危险……

就这样,等到他被杨庆兰这个看起来年纪不大的女战士背负起来,他竟然还有空和这姑娘打趣儿。他说:

“当年我可是背过蒋介石的,没想到今天被人背着跑了,还是一个小姑娘。”

到了救护站,他又说:“你一个小姑娘力气还真不小,感谢你救了我。”

有了这般渊源,再加上后来在上海共同工作的经历,陈赓大将与杨庆兰结下了深刻的革命友谊,直至新中国成立之后,他也一直与这位女战士,保持着相当不错的关系。

躲避抓捕,护士安排陈赓躲进“闺房”

会昌战役伤了腿,无奈之下,陈赓大将只好暂时脱离队伍,前往一所傅连暲先生开设的教会医院接受治疗。待到腿伤被治了个七七八八,他就又辗转去往汕头,想要与那里的部队汇合。

到了汕头,一路上的长途跋涉让陈赓的腿伤复发,他也只好再次住进医院。

怎奈,这家名为“博爱”医院的医院院长,属实不“博爱”。

当时,这家“博爱”医院院长是日本人,此人见到登门求医的陈赓是个军官,便威胁要陈赓尽快离开,还声称,倘若不走,他就要去通知“政府军”。言罢,他便真的丢下陈赓,出门去寻国民党士兵去了。

听得这个日本人如此威胁自己,陈赓怒火中烧,当即就拉起陪他一起来治伤的卢冬生,赌气道:

“咱们走!见死不救,什么狗屁博爱!”

可是,还没等他踉踉跄跄走到院内,他就一把摔倒在地上,腿上的绷带也渗出斑斑血迹。这时,在医院内工作的一名李护士见状急忙来扶:“你的腿都这样了,怎么能走呢?不如先去我们宿舍躲躲吧。”

就这样,这位李护士和卢冬生一起扶着行动不便的陈赓,进了这位护士的“闺房”。

安顿好陈卢两人,李护士就让他们等着,自己去找绷带,把伤口重新处理了再走。熟料,就在李护士离开之后,

那位日本院长竟然真的把门外的国民党士兵拉了过来。

医院本就不大,士兵们在把整个院落搜了个遍之后,继而来到了后面的宿舍。接下来很快,一个士兵就推开了陈赓所在宿舍的大门,只不过他只是粗略朝里看了一眼,发现“没有人”便关上门离开了。

原来,陈赓和卢冬生都藏在床下,那名士兵又粗心,这才未能发现。

士兵离开后,

陈赓与卢冬生怦怦狂跳的心脏过了好久才重新平静下来。

等到院子里的嘈杂声渐渐平息,李护士也终于拿着热水与绷带回到了宿舍。

陈赓感激地看着这位护士低下身子,为他清理伤口并重新包扎,心里很是感激,没想到,更值得他感激的还在后面。

在被李护士送出医院后,陈赓和卢冬生表示自己要去香港,这位李护士闻言,竟然自告奋勇地表示,要帮他们找船。

最终,在这位李护士的帮助下,陈赓和卢冬生登上了一条英国太古公司的轮船。待到临别之际,陈赓面对这位素昧平生的姑娘,几次想说感谢的话,但话到嘴边,却换成了:

“我陈赓给你敬礼。”

就这样,站在船上的陈赓,目送码头上李护士的身影渐渐远去,遂于暗地里下定决心,在将来一定要回来感谢她。

解放后,陈赓曾数次前往汕头寻找那位李姓护士的踪迹,好表达他当时没说出口的感激之情。怎奈,世间事终难两全,陈赓大将几次搜索,也都未能寻到她的踪迹,

而这也就成了萦绕陈赓一生的无奈。

被捕入狱,谁能为陈赓求情?

恢复健康后,因为在苏联进修过政治保卫方向的知识,陈赓很快就被党组织安排到上海中央特科工作。

在这里,

陈赓化名王庸,身份千变万化。

有时衣着西装革履,如租界之“西仔”;有时身穿笔挺军装,如国民党之军官;又或绫罗绸缎套在身上,行为张扬,恰似富商大贾。

然而,正所谓“人有失手,马有失蹄”,1933年,由于组织内叛徒的出卖,陈赓大将与廖承志、罗登贤等同志一起遭法租界巡警抓捕,被关押在法租界的巡捕房内。

在这里,为了让陈赓说出中共上海地下党的m秘密,

敌人在狱中对他进行了严刑拷打,以至于他混身上下,几乎无一处没有伤痕。

一天,法租界巡捕房的探长笑吟吟地找到了陈赓,他说:“我们对政治犯素来很文明,你有什么要求都可以讲一讲,比如你现在可以要求去洗洗澡,理理发,换身衣服……”

探长将话说得和颜悦色,陈赓却早就知道这探长是一只“笑面虎”,正所谓“事出反常必有妖”,陈赓脑筋一转,就向着探长吼道:

“我要求释放!”

“这一条不行。”

听到陈赓的吼声,探长当即收敛了脸上的笑容,转而严肃地说:“我是希望你收拾一下,有几个中国人要来见你。”

谁会来见自己?

谁又能来法租界的巡捕房见自己?

法租界巡捕房探长离开后,几名看守给陈赓带来了一套干净衣服,结果,陈赓脑袋又一转,认为自己形象越惨,越有助于在接下来会面中吸引对方的注意,遂打定主意坚决不换衣服。

只听他说:“你们平时不给我衣服,现在有人来看我,你们却想让我装样子,休想!”

就这样,

须发蓬乱、衣衫破烂的陈赓,直接提着没有裤带的裤子,大踏步地走出了牢房。

来到院子里,陈赓先是遇到了和他一起被捕的廖承志,随后,伴随着一阵喧哗,他们就看到了走在“中国民权保障同盟”旗帜下的宋庆龄。

陈赓见状大喜,随即喊道:

“孙夫人!孙夫人!我是陈赓啊!”

说起来,虽然陈赓比宋庆龄小十岁,不过,由于陈赓这个黄埔一期在黄埔军校着实闯出了偌大名头,宋庆龄倒也认识这个“调皮鬼”。

听到陈赓的叫喊声,宋庆龄很快就将目光投向了院子里衣衫褴褛的陈赓,她快步走上前来,

伸手握住陈赓满是泥污与血污的粗糙手掌

,关切道:“我和同事们来看望你们,你们身上的伤这是?”

宋庆龄是中华民国前总统的妻子,还有一个身为现总统妻子的妹妹。为了避免“租界政府”遭到施压,那位法租界巡捕房的探长,却是抢在陈赓之前便大声喊道:“我们是优待政治犯的!”

闻得探长焦急的声,陈赓轻飘飘地白了此人一眼,

转而慢悠悠地向宋庆龄身后的记者们展示起自己身上的伤口

,还说:“他们不仅骂人打人,还虐待政治犯,我身上的伤就是证据!”

而见那位探长还想张口抵赖,陈赓又继续吼道:“我身上的伤大家都看到听到了,我希望大家回去之后能够秉公直言,公开租界捕房虐待犯人的内幕,请新闻界主持正义!”

回去后,宋庆龄很快便组织了大规模的声援与营救工作,不仅在声明中宣布,陈赓、廖承志等人不是罪犯,还组织了一众同盟会元老,向法租界代表施压。

在这样的背景下,法租界很快便将陈赓等一行人押送南京,交给南京蒋介石处理。而消息传来,

宋庆龄也很快转移目标,转而联络程潜等孙先生故旧,向蒋介石施压。

而最终,在各方的不懈努力下,陈赓终是成功逃脱了蒋介石的魔掌,顺利回到了中央苏区。

当然,

陈赓与宋庆龄女士的“缘分”还不止于此。

1949年6月,陈赓作为第二野战军将领,赴上海开会。会后,当时住在上海的宋庆龄,专门请陈赓夫妇来她家赴宴。

说起来,这时的陈赓与宋庆龄,已经16年未曾谋面,再加上当时宋庆龄在名义上还是国民党的,所以临行前,陈赓的心情很不平静。不过,等到后来两人见面,宋庆龄的话说得让人如沐春风,陈赓也就渐渐放下了心中的不安。

宋庆龄问他:“你带多少兵啊?”

陈赓回答:“不多,也就20万。”

宋庆龄吃了一惊,复又调笑道:“胡宗南都带了30万呢。”

陈赓嘿嘿一笑:“

当初在黄埔,我一个能打他两个胡宗南,

现在他带了30万算啥,还不是已经被我们‘彭大将军’撵到四川去了嘛。”

就这样,一顿饭,不仅解除了双方内心的忌讳,也让陈赓与宋庆龄女士的关系近了起来。

1961年,陈赓因心脏问题,赴上海疗养,也正是在那年的3月12日,适逢孙中山先生逝世36周年,陈赓在养病之余,还不忘给宋庆龄送去花篮。

然而,就在短短四天后,宋庆龄就收到了陈赓大将因心脏病发作而离世的消息。一时间,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宋庆龄悲从中来,但在悲伤之余,她还是给陈赓的妻子傅涯送去了唁电。

这也终究给

陷入悲痛中的傅涯,带去了慰藉。

尾声

在漫长的革命生涯中,无论何时何地,有何困难有何风险,陈赓大将均表现得十分乐观,就连毛主席也给陈赓起了个“开心果”的绰号。

但值得一提的是,终其一生,仅那两条陈赓大将时常“自买自夸”的“神腿”,就受过至少三次伤,甚至险些被截肢。这个中滋味,也只有将军本人才知晓。

1961年3月16日,陈赓大将病逝于上海丁香花园,终年不足花甲,只有58岁。

言尽于此,

为老一辈革命家们献上我们的敬意。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2... 前言 2008年,一则震撼的消息在公众中引起轩然大波。专家们通过尸检结果揭露,光绪帝并非因自然原因...
原创 年... 雍正三年十一月,年贵妃因病重而被晋封为皇贵妃,雍正皇帝在此时对她作出了高度的评价。皇帝称年贵妃性格温...
我国古代的四大藏书体系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华典籍,浩如烟海。中国几千年来,历遭磨难,但中国的历史记录...
原创 1... 1941年1月,在皖南事变后,新四军的局势愈发危急,但它迎来了重组,这一重组使得新四军的发展速度得到...
原创 崖... 宋朝祥兴二年,即公元1279年,在蒙古军队的一路追杀下,大宋君臣和士兵、百姓退至崖山一带,也就是今天...
从银本位的建立到白银时代的终结... 人类社会早期往往会使用实物充当货币,如贝壳等。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重金属也渐渐被赋予了货币职能...
原创 刘... 诸葛亮 最早跟随刘备的关羽是来自河东郡的英雄人物,张飞与简雍则出身于涿郡两位勇将,糜竺与糜芳是来自...
原创 明... 蓝玉,这位被大明王朝视为“战神”的英雄人物,以其出色的军事才华和勇猛的战斗精神,成为了朝廷的支柱。他...
原创 卧... 在《三国演义》中,水镜先生曾向刘备留下了两句富有深意的话,第一句是“卧龙凤雏得一人则可安天下”。这句...
原创 玄... 唐朝历史上最令天下震惊的事件之一,便是著名的“玄武门之变”。这场政变至今被人们讨论不止,史书上多有记...
明朝最早到江西的传教士——罗明... 明朝最早来到江西的传教士——罗明坚与麦安东 万历十三年(一五八五)十月十八日,意大利传教士罗明坚神...
原创 明... 引言 几乎每个人都渴望拥有权力,梦想着登上权力的巅峰。然而,一旦掌握了权力,人们的行为往往会发生改变...
原创 李... 赵高怂恿胡亥篡位,矫诏诛杀扶苏,这一事件自古以来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大政治丑闻,且常常成为影视剧的创作...
原创 清... 前言 在清宫剧中,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词汇,如“亲王”、“郡王”和“贝勒”等。这些名词虽然看似简单,...
原创 历... 公元1856年,载淳在紫禁城储秀宫降生,成为咸丰皇帝的长子。两年后,载淳的弟弟不幸夭折,这使得他成为...
原创 东... 东吴之所以能够在动荡的三国时代崛起,并且保持强大的影响力,离不开那些顶尖猛将的鼎力相助。这些英雄或勇...
原创 他... 这个人的名字或许在人们心中并不常见,甚至可能不为大多数人所熟知。然而,历史上的名将韩信曾亲口承认,如...
原创 刘... 在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的猛将各有千秋,他们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令后人铭记。曹操手下的五子良将中,徐...
原创 朱... 铁马冰河入梦来:元朝女将观音奴的忠烈人生与时代困局 一、青铁家族的末世荣光:王保保与观音奴的血脉传...
原创 此... 公元276年,一份关键的奏疏送到了晋武帝司马炎的手中,最终,这份奏疏上的战略帮助西晋完成了三国的统一...